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瀑布群、大峽谷、瓜果園……桂林的這個“山溝溝”真熱鬧!

如果說偏遠,臨桂區黃沙瑤族鄉是名副其實的“山溝溝”。該鄉平均海拔700多米,常住人口不過千余人,夏季平均氣溫僅22℃,202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授予“廣西避暑旅游小鎮”稱號。

隨著鄉村振興旅游業的興起,黃沙瑤鄉的生態優勢得到不斷放大。2016年,黃沙只有5家餐館、民宿,如今發展到13家餐館、民宿,游客接待量也從原先的“零星接待”到如今每年10萬人次。

地方的發展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本身也是一種考驗。在旅游的刺激下,黃沙的產業布局尤其是小產業布局也迎來了變化。如今,黃沙以生態為筆,全方位催生民宿、瓜果和康養經濟。


(資料圖片)

1

清涼向往催生民宿經濟

到了8月,烈日灼人。對清涼的向往,也許貫穿了大多數人對夏天的美好想象。

黃沙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素有“天然氧吧”美譽,境內有九灘瀑布群、秘境大峽谷、花坪云溪谷、宇海風光等景點。但對本地人來說,游客似乎更為“新鮮”。

正因為良好的環境,政府也想以此促進經濟。花瑤民宿老板陳積偉說:“2016年,鄉里面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回來搞民宿。考慮了很久,我才決定回來。”說干就干,陳積偉投入15萬元裝修自己的房子,做出了6個房間,同時動員其他村民打造了一些客房。“一開始沒人知道,后面也是鄉里幫我宣傳,漸漸地客人就多起來了。”

游客在景區合影。(黃沙瑤族鄉供圖)

“我們現在已經退休了,每年都要從桂林到黃沙住一段時間,短則幾個星期,長的話可以住一兩個月。”和記者同住花瑤民宿的陳阿姨告訴記者,在黃沙長住有一種“小時候”的感覺。“天熱了,在城市里開空調和在山里面吹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從陳積偉開始,黃沙陸續發展起民宿業,飯館和旅社也多了起來。“現在黃沙有7家民宿,旅社、飯館也有6家,目前已經不能滿足游客需求了。”黃沙瑤族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蘇慶勝說,游客多了,消費也提高了。2016年,來黃沙住宿、購買百香果等土特產消費不超過20萬元,如今游客來到黃沙進行餐飲、住宿、參觀景區等消費達到200萬元以上。

除了普通民宿和旅社外,黃沙還推出了一種家庭式民宿。“由鄉黨委政府牽頭引資建設一批極具瑤鄉特色的精品民宿,進一步培育建成瑤鄉特色旅游村寨示范帶,打造黃沙精品民宿品牌。”蘇慶勝說,“住這種民宿不會有酒店的感覺,村民閑置的老房子,動員他們把房子租出去,也不會來打擾你,就像是你另外一個家,可以自己做飯、泡茶。”

村民把閑置房屋出租,打造起“家庭式”民宿。記者劉健 攝

在“一間木屋”民宿,記者看到顧客通過微信聯系民宿老板,然后輸入老板發送的電子鎖密碼就可以入住。推門進去,整棟民宿有三四個房間,獨立的空間私密性很好,堂屋、廚房一應俱全。“你可以體驗村民的生活,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盡情‘放空’。”黃沙鄉長唐燕玲說,“進入夏季,黃沙的游客不算特別多,但大多都能停留較長時間。2022年以來,黃沙吸引新加入民宿行業的村民共有8戶,其余有意向的村民有20多戶,民宿行業人均年新增收入達2萬元。”

“聽著夜蟲聲聲,伴著星星入眠,這里圍著火爐吃火鍋土雞也不熱,夜里不吹空調還要蓋被子,有趣得很。”游客老李說,自己剛把照片發到朋友圈里,就有很多朋友來問位置在哪里。

生態優勢成就“瓜果經濟”

早晨,一縷陽光爬上木窗臺,村民房前屋后、坡地及梯田上的一片片百香果園,飄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果香。

“我已經連續33年和老伴到黃沙避暑了,見證了黃沙的變化。現在我們每天出來散步就順手買一把小菜,市場上也能買到最新鮮的蔬菜。”今年83歲的鐘阿姨告訴記者,如今她還堅持自己做飯,就是為了能吃上最新鮮的農家味。“一開始村里人看到我們散步就送菜給我們,但時間長了,我們也不好意思,就花一兩塊錢買他們的菜。現在買菜的人多了,也形成了一個小市場。”

一把青菜,四五根黃瓜,市場雖小,但卻散發著活力。“我們是這樣想的,每年來黃沙長住避暑的人有上百人,來自桂林、湖南甚至廣州等大城市,他們是一個潛在且穩定的消費群體,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為避暑人群打造起一個市場,黃沙的青菜、瓜果、蜂蜜等過去體現不了經濟價值的‘土貨’能讓老百姓實現創收。”黃沙瑤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唐燕玲說,有了消費需求,就可以引導村民在小產業布局上進行轉變。“比如我們的蜂蜜不夠賣,那我們就可以引導部分有養蜂技術的村民適當養殖一些蜜蜂,就放在房前屋后,也不耽誤他們干其他活。”

小市場的變化折射出黃沙發展生態產業的決心。近年來,黃沙引導當地農戶大力發展百香果產業。由于地處高山,晝夜溫差大,黃沙種植出來的高山百香果個大味甜。據悉,該鄉百香果的種植面積達到了2300畝,實現產值1380萬元。“我們黃沙的產業發展,可以說是和旅游經濟一道打開的。尤其是游客良好的口碑,成了規模發展的根基。”蘇慶勝說。

“良好環境中種植的百香果,品質特別好,市場收購價會比周邊鄉鎮每斤多1.5元,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采摘購買。”致富帶頭人陳少文說。

除了百香果以外,黃沙各項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依托黃沙‘避暑小鎮’的金字招牌和發展生態旅游的良好資源,通過舉辦鄉村振興農產品展銷會、瑤鄉特產進超市等活動,對特色農產品進行展銷推廣,效果非常好。”唐燕玲說,如今,黃沙的“瓜果經濟”就像每年的豐收季一樣,來得轟轟烈烈。

3

森林生態康養打造“避暑品牌”

經過多年的深耕,黃沙游客接待量從原先的“零星接待”到如今每年的10萬人次。顯然,目前黃沙的接待能力已經不足以滿足游客需求。

“很多人委屈,來了黃沙找不到地方住,又不甘心‘掉頭’回去。”在采訪過程中,蘇慶勝遇到四五個尋找住處的游客,經過多方打聽,才為他們找到了住處。“民宿早就已經滿了,現在要么就是自己住帳篷,要么就是遠一點的旅社還有部分床位,要看運氣。”

如何將黃沙打造成名副其實的避暑勝地,在黃沙瑤族鄉黨委書記唐梓剛看來,顯然不是蓋幾座房子提升接待能力的問題。“我們這里風光比較原始,要真正成為上檔次的避暑勝地,還需要里里外外整體包裝。”唐梓剛說,黃沙瑤族鄉黨委、政府提出了森林生態康養的概念,意在打造黃沙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內容”,區別于其他鄉村文旅,再去做精準招商,完成業態布局,形成品牌效應,讓游客到黃沙后愿意更長時間地停留下來,從而帶動后續產業的發展,以小投入形成核心區示范效應,以巢引鳳。

“拿河堤舉例子。現在我們的河堤缺少綠化,后續我們可能對河灘進行梳理,河堤兩岸做綠化提升。同時,還將在河堤右岸修建一條親水觀景棧道,棧道可以通過臺階下至河灘游玩。”蘇慶勝告訴記者,到那時,還有產業示范點、公園、觀景平臺、青年客棧、客運站,黃沙的形象將會發生歷史性變化。同時,在景區整合上,將黃沙秘境大峽谷景區、花坪云溪谷景區等綠色景點進行串聯,并將沿途農家樂、露營地、特色農產品進行整合,打造精品旅游路線。“到時候你來了,就不僅僅是體驗涼爽的夏天,還能體驗我們的民俗,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我認為這個意義很大,對我們來說,格調的升華才是有力的成果。”

根據規劃,黃沙將從文化和體驗兩條主線出發,以文化提煉品牌、以體驗融合創新,通過線下帶動線上、前端體驗消費促進后端供應鏈發展的路徑,提升旅游產業層次,增強發展活力,延長旅游產業鏈,進一步打造黃沙“避暑旅游”品牌。

自然風光和產業發展融合的黃沙瑤族鄉。 記者唐國檳 攝

來源丨桂林日報(記者記者劉健 實習生覃圣濤)

責任編輯:楊艷麗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