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摳門和「整活兒」,海底撈半年猛賺22億,然后呢?
自救一年半后,海底撈終于走出低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30日,海底撈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實現凈利潤不低于22億元,幾乎與近五年*的2019年全年的凈利潤相當。
走出低谷的海底撈也變了,過去的它以“*的服務”著稱,如今卻主動進行服務降級,不斷縮減服務相關的業務。
與此同時,海底撈也開始在產品和營銷上發力,成為追逐熱點和制造社交流行路上的“??汀薄?/p>
雖然海底撈已經走出了業績低谷,但從股價表現來看,資本市場對海底撈的前景依然保持謹慎態度。
海底撈要重回*市值,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變得“摳門”后,半年賺了22億
走出低谷的海底撈,比之前更能賺錢了。
根據海底撈發布的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的營業收入預計不少于18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52億元增長超過23.7%;上半年的凈利潤預計在22億以上,去年同期虧損2.66億元。
回顧海底撈歷年的年報數據,從2018年上市至2022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41.63億元、13.74億元。
▲海底撈上市以來歷年的凈利潤,數據來源于財報。
也就是說,海底撈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水平,已經跟2019年全年持平了。這也意味著,經歷了一年半的自救后,海底撈總算是走出了業績低谷,而且似乎變得更賺錢了。
對于海底撈的盈利,網上存在一種說法,海底撈的利潤都是摳出來的。
今年以來,海底撈頻繁因為“摳門”“服務降級”而登上熱搜。例如,海底撈不再允許消費者只點4個清湯鍋,至少要點一個鍋底才能下單;在此之前,海底撈還嚴格執行謝絕消費者自帶食材。
還有網友表示,海底撈的部分門店已經取消了美甲、擦鞋等服務;也有網友吐槽海底撈送的小零食變少了,甚至有的店面不再贈送小零食了。這些變化讓一度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備受質疑。
其實,海底撈變“摳門”的背后,是巨大的業績壓力。2021年,海底撈因為張勇在疫情期間的決策失誤,虧損了41億元,把過往三年的利潤都搭進去了。之后,海底撈便啟動了“啄木鳥計劃”等降本增效的措施。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底撈不再允許顧客單點清水鍋、禁止自帶食材、取消一些服務背后,也有出于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的考量。
從結果來看,海底撈也確實達到目的了。利潤上,不僅在去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今年上半年還實現了新的突破。
在成本方面,海底撈*的兩塊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明顯下滑了。財報顯示,2022年,海底撈的原材料成本下降了25.2%,占比從44.1%下降至41.6%;而員工成本同比降低了26.6%,從2021年的139.502億元下降到102.398億元,減少了37.104億元。
當然,“降本”是有代價的,海底撈以“*服務”在競爭白熱化的火鍋賽道殺出重圍,如今因為降本屢屢導致服務“降級”。
這引發了不少爭議。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已經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明顯感覺到海底撈的服務沒以前那么“*”了。
越來越會“整活兒”,能成為優勢嗎?
“服務降級”后的海底撈,開始在產品和營銷方面下功夫。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在產品創新上下了不少功夫,更加注重打造爆款和迎合消費者的喜好。例如今年推出的“海底撈嶺南黃豬肚雞鍋底”,單日銷售份數最高達到了15萬份。
為了滿足不同區域的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海底撈在不同城市的門店推出當地小吃,例如武漢海底撈門店有熱干面,成都海底撈有豌雜面,河南海底撈有胡辣湯,長沙一些門店還有豬油拌粉,北京海底撈有糖葫蘆等等。
甚至還推出了一些“城市限定款”產品,例如上海的黃燈籠椒火鍋,昆明的椰香冬陰功鍋底,甚至的火龍果蝦滑。這些“限定款”不一定會更好吃,但能滿足一些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吸引他們打卡拍照。
在營銷上,海底撈也越來越會“整活兒”了,抓熱點和制造社交流行算是被海底撈玩兒明白了。
例如上半年“特種兵旅行”很火的時候,海底撈為那些“特種兵”們提供留宿服務,一些海底撈門店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長椅上則躺滿了休息的“特種兵游客”?!氨饷倒濉被鹆撕螅5讚撇块T門店又開始為消費者提供“冰封玫瑰”,有些門店需要自帶玫瑰,有些門店是黑海會員才送。
海底撈今年最出圈的操作,應該是跑到演唱會場館門口去“撈人”。例如上海蔡依林演唱會、武漢五月天演唱會、天津張韶涵演唱會等多地現場,都能看到海底撈員工舉著廣告牌在門口“撈人”,還派了大巴免費接送,直接把粉絲接到店里吃火鍋;部分海底撈門店還準備了熒光棒、話筒和音箱等,讓粉絲在店里繼續狂歡。
▲海底撈到演唱會現場“撈人”,圖片來自小紅書。
去聽過演唱會的人大概都清楚,演唱會散場后打車有多難。而海底撈的這波“演唱會營銷”,就是抓住了演唱會散場后打車難、找不到地方吃夜宵的需求,承接了一部分隨著演唱會市場復蘇而出現的夜間客流。
本質上,這些營銷背后其實也是一種服務,但跟之前不同的是,這些服務恰好是這些消費者需要的,而不是過度服務。
可以看到,成于“*服務”的海底撈,如今正在適應新形勢下的新需求。不過,它在產品和營銷上的這些嘗試,是否會像之前的“服務”一樣,成為海底撈的核心優勢,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股價不見起色,新故事在哪?
如今,海底撈的業績已經走出低谷,在產品和營銷上做得風生水起,相比之下,股價恢復卻顯得慢了不少。
截至8月9日,海底撈的股價仍在22港元/股上下徘徊,市值在1200億港元左右,只有最高點時的四分之一,比上市之初高了那么一點。
2021年,海底撈股價最高時漲到了85.6港元/股,市值接近4800億港元,當時股價飆升的邏輯是,不斷擴張給資本市場帶來想象空間。
海底撈股價飆升的2020年和2021年,也是其門店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從2019年的716家門店,增長至2021年關店之前的1597家。
如今這個增長邏輯如今不成立了。過去一年半時間里,海底撈的業績恢復了,但門店數量變化并不大。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海底撈在大陸擁有1349家門店,在港澳臺地區有22家,總計1371家門店。比2021年同期的1349家增加了29家。
▲海底撈門店數量,數據來源于年報。
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今年7月初,海底撈共有1369家門店,上半年新增8家門店,而且是以重啟過去關停的門店為主,新開門店多集中于二線城市。
即便海底撈已經走出低谷,它依然還有不少問題要解決。中國食品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海底撈面臨著品牌老化、場景老化、服務體系老化、菜單老化,以及整個體系機制老化等問題。
過去兩年,各種風格的火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海底撈賴以成名的優質服務也已經不是其專屬標簽。
可除了服務外,海底撈似乎就沒有別的競爭力了。前面提到的產品和營銷上的創新,能不能成為海底撈新的競爭力,目前還很難說。
就“演唱會營銷”而言,似乎很難成為它一個長久的競爭力。演唱會熱潮終究會散去,而且其他品牌也很容易就能模仿。
朱丹蓬表示,如今的海底撈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化優勢可言了,已淪為大眾品牌,它的品牌效應已經不能支撐其高速發展。
拿什么重塑核心優勢?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的胃和心?怎么守住行業老大的位置?海底撈還能不斷開店嗎?即便能,還會有那么多消費者愿意去排隊嗎?
這些都是走出低谷后的海底撈需要面對的難題。在這些問題有答案之前,海底撈或許很難在資本市場重新建立想象空間。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棗陽:點亮夜經濟 激發消費新活力
北京市體育局:解除防汛預警響應區域,可恢復舉辦各項賽事活動
不滿世界杯0出場?女足國腳引名句感嘆!她曾是亞洲杯絕殺功臣
排行
最近更新
- 靠摳門和「整活兒」,海底撈半年猛賺22億,然后呢?
- 越來越大!中國電視整機市場平均尺寸突破60英寸
- 定檔11月,大朗“織交會”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 太陽高度變化 太陽高度
- 魚放冰箱里半年了還可以吃嗎?
- 醋蛋能補鈣嗎?
- 醋泡蛋用陳醋還是白醋好?
- 醋蛋一次泡幾個?
- 醒泡雞蛋的正確方法?
- 村名故事|大沈莊:劉勰故里大沈莊,不忘沈約舉薦恩
- 歡迎參加2023年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內容解讀公益講座
- 罕見14英寸超大平板!小米平板6 Max 14官宣
- 再見陌生人吉他譜(再見陌生人)
- 富民銀行FAR智能風控數據管理平臺榮獲2023年數字金融大賽“數...
- 長沙警方通報“女網紅稱遭陌生人要求陪酒”:系劇本,4人被行拘
- 丹寨縣:開展病歷集中審核 維護基金安全 提升醫保經辦人員...
- 利德治療儀 動靜結合話養生
- 利德治療儀 以舊換新回饋廣大客戶
- 數據:Spark Protocol TVL已達3.4億美元,過去一周增長5倍
- 記者觀察:圖書“涉水險”期待更完善
- 商務部部長應約拜會南非副總統馬沙蒂萊
- 爬山虎布滿高架橋墩 猶如綠色畫廊
- 【圖解財報】易點天下上半年營收9.98億元 凈利潤1.19億元
- 筑系統、助結算、注融資…… 無錫銀行業全力服務穩外貿
- 大飽眼福!《魔域口袋版》花魁賽悄然綻放 來PICK你的心動嘉賓
- 綜述:全球氣溫再創新高?應對氣變迫在眉睫
- 食品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奧瑞金從包裝教你怎么可持續發展
- 48 22 845 81 22 這個電話號碼是哪的
- 經濟學家:本輪物價走勢底部已基本可以確認【附中國CPI和PPI...
- 牛健如何做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