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拿下“問界”商標!華為到底造不造車?-天天信息

近日,華為受讓“問界”商標一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外界對華為造車的新猜想。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目前,AITO及其LOGO商標屬于賽力斯(601127.SH)旗下的重慶潽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但問界商標則剛被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華為不單獨造車,和車企一起造好車。”對此,6月11日,華為相關人士回復時代周報記者,自2022年3月交付以來,AITO問界僅用15個月實現第10萬臺量產車正式下線,成為最快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品牌。


(相關資料圖)

華為相關人士表示:“未來我們將長期與車企深入合作,將華為領先的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等創新技術與車企的整車設計能力、產能資源結合,并通過華為嚴格的質量管控、產品定義、零售服務等持續給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關于造車,華為的態度變了嗎?

智選車將統一命名為“問界”?

華為雖然不直接造車,卻是新能源車行業不折不扣的鯰魚。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共計21個“問界”商標轉讓申請已被核準,轉讓人分別為北京永安世達科貿有限公司和北京科創輝達科貿有限公司,受讓人均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轉讓申請的收文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商標具體類別涉及第12、9、7、39、37、42、2、35、3、4、16、38、11、1、5、21、27、41類,其中12類和9類分別代表汽車和運載工具、電子產品及科學儀器。

這一舉動被視為華為造車態度轉變的信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不過華為很快否認稱:“華為不單獨造車,而是和車企一起造好車”。

AITO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2021年12月聯合推出的汽車品牌,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的代表之作。目前,AITO問界已推出問界M5、問界M7以及問界M5純電版3款智能汽車。同時,時代周報了解到,問界M9將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對外發布。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行業競爭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此前,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 余承東對包括時代周報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體育比賽的上半場重要,下半場更是決勝的關鍵,而電動汽車行業上半場是硬件決定體驗,下半場則將是軟件決定體驗。

當前華為和車企的合作沿著3條路徑展開,除垂直的零部件供應,還有HuaweiInside(HI)模式,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以及華為智選模式,即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

據介紹,Huawei Inside(HI)模式已在極狐阿爾法S HI版、阿維塔11上搭載;華為智選模式,最為外界熟知的就是AITO問界品牌。

華為的汽車朋友圈還在不斷擴容,奇瑞、江淮、北汽等車企也加入進來。

據媒體報道,去年9月奇瑞公布和華為智選車合作開發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的計劃,規劃5款電動車,并計劃在2023年推出其中兩款,這兩款車型的代號已經曝光,一款為純電轎車EH3,一款為純電SUV EHY。

同時,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的智選車,將定位超高端豪華純電市場,價位區間約在80萬-100萬元。

至于華為與北汽的合作,則經歷了一段波折。在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上,余承東稱:“華為與北汽極狐不是不合作,而是升級為智選模式,合作得更加深入,將和北汽打造一款高端轎車。”

此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余承東曾提出,“HI模式僅剩長安阿維塔,廣汽放棄不做,北汽(極狐)的產品定義和競爭力存在問題”。

如今,隨著智選車模式成為華為與車企合作的重要選擇之一,有消息稱,華為將擁有問界商標的主導權,未來或將成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統一品牌命名。不過,華為內部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并沒有收到相關消息。”

華為會親自下場造車嗎?

5月27日,在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總裝車間,AITO問界第10萬輛正式下線。

余承東參與下線儀式,并就“華為是否造車”一事做出回應:“大家說華為不造車,其實準確的解釋是華為不單獨造車,我們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不造車怎么行?不造車怎么活下來,必須造車!但是華為不單獨造車,而是和車企一起造車。”

事實上,今年以來,關于智能汽車的路線之爭,華為內部出現過分歧。

3月,AITO問界在多個平臺發布宣傳海報,原本的標語“AITO問界”變成“HUAWEI問界”。這一舉動震驚汽車圈,并引發華為親自下場造車的猜想。

彼時,試圖與華為聯合造車的傳統車企也表現出擔憂。比如,原計劃與華為“共同定義、聯合造車”的廣汽埃安從HI模式中抽離出來。3月27日,廣汽集團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的“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為自主開發。華為則以供應商身份繼續參與廣汽埃安自主品牌車型研發。

這是華為不愿看到的結果。近幾年,包括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內的華為公司高層反復強調,在目前的外部限制環境下,最重要的任務是穩住現金流,更好地“活下來”。而“造車”恰恰是典型的重資產投資,行業門檻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短期內無益于華為的穩健發展。

華為2022年年報首次披露,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2022年實現收入21億元,而此前透露的信息顯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距離盈虧平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任正非的一紙公告將“華為不造車”時限再延長5年,并對華為品牌在汽車業務中的應用提出要求:在車輛宣傳中不得出現“華為/HUAWEI”的字樣;不能使用“華為問界”和“HUAWEI AITO”等相關詞語進行宣傳。

2022年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答記者問時,也頗有深意的表示:“有些部門、有些個人和合作伙伴在宣傳中濫用華為品牌,這件事一直在查處過程中。”

由此,華為展開糾錯,回歸原定戰略。AITO問界門店也迅速拆除與華為有關的宣傳物料,銷售人員不再被允許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等說法來推銷產品。

如今,在受讓“問界”商標后,華為再次陷入親自下場造車的傳聞,華為“不單獨造車”的回應堪稱迅速,可見華為的智能汽車戰略并沒有明顯變化。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