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資訊 > 業界 > 正文

微資訊!起底教培業違規引流產業鏈:假公益,真賣課?

以“公益講座”之名的推銷課,是如何進入學校的?


(相關資料圖)

2022年11月26日,山東平度市的家長李樂(化名)在兒子所在的初中班級群里看到了班主任發布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學生家長當天晚上7時在線觀看《立德樹人立志成才》的主題直播課程,家長需在直播間簽到,通知還附上相關鏈接。

當晚,李樂和兒子點開直播鏈接收聽講座。直播1小時后,一名自稱“教育專家”的講師便開始推銷在線輔導課程。課程涵蓋幼兒、中小學到高中的各個階段,價格39元至49元不等。在線觀看直播的人數超過6萬人,不少家長留言稱已報名購買。時代周報記者點擊李樂提供的推銷鏈接,課程已下架,店鋪已無產品在售。

李樂詢問身邊親友,發現許多平度的幼兒園、中小學和高中都收到了相關通知。李樂有些困惑:“為什么觀看的公益講座最后會變成賣課的推銷廣告?”

類似事件屢見不鮮。不少家長、學生在社交媒體發帖稱,在線公益講座往往最后都變成直播賣課,推銷課程不乏高途、作業幫等知名培訓機構的低價課程。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僅2022年下半年,就有包括廣州、廈門、山東平度、江西瑞昌、江蘇吳江、四川都江堰、福建莆田等多地發生類似事件。企業往往自稱“文化局”等部門工作人員,以假冒公文要求學校轉發相關通知到家長群。通知會要求家長收看直播課程,這些課程大多冠以“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反霸凌講座”之名。直播開始后不久,講師便會推銷低價課程。

以“公益講座”之名,行“賣課”之實,類似事件為何頻頻上演?

從業者稱“只是在打擦邊球”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這一低價引流的方式在教培行業早已成風。部分教培企業通過將引流分包給具有“入校資源”的企業,以極低成本獲得大批低價課用戶,進而將其轉化為正價課用戶,其獲客成本遠低于正常渠道。

在部分渠道投放及合作網站上,高途、作業幫、網易有道等多家頭部培訓機構均在尋找“進校”、“直播”、“講座”的資源渠道。一名認證為“高途課堂商務經理”的人士在網站發文稱,將提供百萬元級別的預算費用,尋找小學、初中、高中免費公益講座的渠道。另一家名為“艾曼”的培訓機構則表示,可以提供百萬預算,尋找有“高中入校公益講座渠道”的企業,售賣的產品為19元的學科類小課包。

圖源:網站截圖

劉光(化名)曾在某頭部教培機構從事相關投放工作。10月12日,劉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業內通過入校做公益講座引流已較為常見,“頭部在線教育公司幾乎都做過這類引流,業內人士多半認為這是一種’打擦邊球’行為。”

通過尋找渠道商進行分包引流,教培機構巧妙實現了風險分割。劉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實際是把賣收費性課程的風險轉移到了講座這塊。在講座里只要不虛假宣傳,基本就不會有啥問題,模式已經非常成熟。”

在這類“講座”中,“講師”往往推銷的都是價格不貴、覆蓋人群較廣的低價體驗課程,體驗周期約為1-2周。渠道商則通過購買量和正價課轉化率獲得相應傭金。

一名自稱為某教培機構的工作人員發給時代周報記者的材料顯示,目前主要推廣的產品為旗下36元雙周體驗小課包。渠道商的傭金與該小課包的銷量及續報率掛鉤。若有300個用戶購買該產品,其中有10%的用戶續報正價課產品,則渠道商獲得的傭金為7.8萬元。

劉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前他所在機構主推的18元小課包(低價課)的購買率約為10%-20%。其中,5%-12%的家長選擇續費購買正價課程。這意味著在一場有5萬人的講座中,約250-1200人會購買正價課產品。

江西舒城的高中生李月(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在2021年6月收到過班主任通知,當天晚上家長要收聽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但實際卻是高途課堂的推廣課程。“我跟爸媽說這是廣告,沒必要買,但他們覺得這是學校和老師推薦的,還是給我報名了。”李月說。

圖源:采訪對象供圖

多地教育部門打假“公益講座”

對投放低價課引流的教培機構和渠道商而言,如何“搞定”中小學的相關負責人,讓他們幫忙將“講座通知”轉發給家長,都是最為關鍵的環節。為此,渠道商假冒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向學校要求全體家長收看“公益講座”。學校和教育部門均深受其害。

2022年3月,荊州市公安縣家長投訴稱,收到了“公安縣教育局關工委”的通知,要求收看公益家庭教育直播,“搞到一半開始賣課,讓學生家長聽課然后買課”,對此,公安縣教育回應稱將進行核查,“此事教育局聞所未聞”。

有部分渠道商甚至偽造公章公文。2022年4月,貴陽市教育局發布聲明稱,近期有不明身份者冒充政府工作人員,摳圖偽造教育局公章,持假公文進校,以要求家長及學生收看“家庭教育線上課堂”為由行騙。貴陽市教育局稱已報警處理。

11月29日,貴陽教育局再度發文稱,有不明身份者冒充貴陽市教育局關工委工作人員,散播《關于本學期開展“立德樹人家校共育”,公益線上宣講活動方案》及直播二維碼,要求各校(園)班主任、家長及學生收看。“我局未開展線上公益父母課堂相關活動,該文件中所提內容與貴陽市教育局關工委無關,更不會向家長及學生直播授課。對于此違法行為,我局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貴陽市教育局稱。

圖源:貴陽市教育局

“問政江西”顯示,2022年10月,家長向江西瑞昌教育局投訴稱,學校下發的家庭教育講座涉嫌為“鯨蚪網校”帶貨。瑞昌市教育局回應稱,系團市委的干部在收到公益課程的推廣后下發至各學校。教育局強調,由于所聽報告會為直播,相關老師在收到通知后,無法事先對講座實際內容進行審核把關;未發現老師、學校與這家企業之間存在任何利益往來。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僅2022年,包括湖北荊州、安徽六安、廣東韶關、福建廈門、甘肅蘭州、廣西南寧在內的多地教育部門均曾打假過類似行為。

對引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違規操作,作為利益既得方的教培機構則保持著隱秘的默許態度。

劉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他與渠道商進行洽談的時候,都會說明“你是怎么搞定學校的,我們不管,我們只管結算部分”,“這類講座大部分是打著家庭教育、感恩教育之類的旗號,如果能‘搞定’教育局最好。如果搞不定,把中學小學都跑一遍,把校長‘搞定’也可以。你跟校長怎么談的,這個就跟我們沒關系了。”

為獲取相關部門信任,這些渠道方經常偽造身份,常借“家校共育協會”、“教育研究中心”等名義。在某渠道網站上,甚至將“教體局及進校渠道”進行公開叫賣。一家名為“傳國文教育”的公司稱,公司可提供全國教育系統四分之一的官方資源,以及教體局、公辦民辦學校、中小學、幼兒園一把手的渠道。

這些游走在邊緣的渠道商往往行動隱秘,在售賣課程的直播結束后便將相關鏈接和店鋪下架,幾乎沒有痕跡,監管部門難以事后追查。而作為投放方的教培機構則與渠道方“風險分割”,也未遭受實際損失。目前,時代周報記者尚未檢索到前述教培機構因“違規進校園”而遭受處罰的案例。

此前,多地教育監管部門已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各類“進校園”活動。2022年10月,四川省巴中市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統籌管理,審核認定各級各類“進校園”活動。未經審核認定一律禁止對學校布置開展“進校園”活動。2022年11月,遼寧盤錦發布通知稱,各類“進校園”活動統一歸口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統籌安排愛國主義、衛生健康、法治教育等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教育宣傳活動。

關鍵詞: 校外培訓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