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聞:買銀行理財避免開“盲盒”,銀行理財需建立專業評價體系
財聯社8月18日訊(記者閆軍)資管新規結束了3年的過渡期正式落地,今年是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元年,銀行理財市場略帶一絲冷意。據普益標準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銀行理財存續產品規模約為27.5萬億元,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披露的2021年底29萬億元的市場規模縮水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盡管打破剛兌的陣痛余威還在,但以標準化資產為底層資產的銀行理財越來越多,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線也在不斷豐富,品種日漸完善。
“銀行理財涵蓋現金管理產品、混合股債產品、權益類產品等,基本滿足了客戶從低風險到高風險、從被動投資到主動管理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在近期舉辦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評級研討會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此背景下,設計統一的銀行理財產品評價體系具有現實意義。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曾剛也認為,目前市場上正常存續的銀行理財產品共計9487只,單靠監管機構很難面面俱到,專業、公正的第三方評級機構是保護投資人最重要的基石。
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日漸類“公募化”
在資管新規之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通過對理財業務模式的不斷創新,以規避監管政策,實現監管套利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不僅導致風險在金融機構內部不斷累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爆發,甚至給整個金融系統乃至實體經濟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在資管新規的大框架下,作為資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理財業務迎來合規整改、凈值化轉型的浪潮,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持續擴容,保本保息的銀行理財產品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郭田勇認為,隨著銀行理財打破剛兌,理財產品也在逐漸針對中低風險、中等風險、偏高風險的客戶分層分類,未來可能會去嘗試滿足各類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是否布局高收益理財產品,與每家銀行的風險偏好有關,也與客戶的風險偏好、公司產品規劃有關。但從目前來看,不論什么銀行,含較高比例權益類資產的理財都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單個理財產品里面的權益比例一般也比較低,銀行的客戶主要還是集中在“固收+”等穩健類、中低風險的理財品種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最多,占比為34.89%。與2020年同期相比,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數量占比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3.08個和2.59個百分點。可以看出,理財產品受眾群體更偏好風險較低的產品類型。
“未來投資者也需要改變銀行理財保本穩賺的觀念,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審慎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一度出現的‘破凈潮’就為廣大投資者上了深刻的一課。”郭田勇提醒,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理財產品估值方式也在改變,接下來特別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投資權益類資產比重會上升,銀行理財產品凈值波動的情況可能會更多,幅度可能會更大。所以投資者要充分考量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理性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投資能力的理財產品。
從目前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密集“拓荒”高收益產品的現象不難看出,銀行理財日漸呈現出類“公募化”趨勢。
銀行理財亟需建立評價制度
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各類資金間接參與資本市場的重要工具,不同類型的產品有不同的定位和特點,在打破剛兌后,如何選擇這些產品?成為習慣買銀行理財投資者的痛點。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財龍馬學院執行院長萬剛表示,隨著理財市場格局的巨大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凈值波動,極大增加了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的難度;另一方面,在居民財富產品重心由相對簡單的政府融資平臺類、房地產市場類向復雜的資本市場及權益(股權)市場逐步轉移,這些變化都意味著銀行理財公司對投資者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銀行理財等其他資管行業,借鑒公募行業經驗,適度引入評級機構進行監督,也是完善相關行業治理體系的基礎性工作。
在公募基金行業中,第三方機構評級是基金外部治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目前,中國證監會累計發放了包括濟安金信共計7張基金評級牌照,已經形成正式的制度,在完善公募基金行業治理,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曾剛表示,總體上看,評級機構如果能夠站在獨立客觀的第三方角度,為投資者提供客觀真實且專業的理財產品信息,揭示產品的真實收益和風險狀況,令投資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理財產品的綜合競爭力,避免盲目投資和選擇。在保護投資人利益的同時,也有助于投資者教育的不斷深入。
“對于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而言,通過對理財產品和管理人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和評價,有利于銀行全面把握產品的競爭優勢與存在的問題,幫助銀行制定更好的營銷策略,系統分析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狀況,有利于提升銀行的綜合管理水平。”他還表示,對監管者而言,評級結果能夠給予監管者科學而全面的參考,為其加強金融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進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重要的抓手。
專家建言銀行理財評價體系遵守“三原則”
市場需要獨立、客觀、權威的第三方評級機構,在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客觀公正、動態評級的基礎上,幫助投資者在紛繁蕪雜、規模龐大的理財產品中找到適合自身風險偏好與投資預期的產品。
萬剛認為,第三方評級機構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中介服務,為投資者提供與銀行理財相關的資信信息,作為其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第三方評級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通行做法,在國內則屬于起步不久。因此,在推進第三方評級機構建設及評級應用的過程中要堅持三項原則:
一是堅持客觀公正。在構建第三方評級機構的過程中,要堅持評級的客觀認定原則,避免綁架理財機構,不能為評級而評級;同時要對投資者負責,評級目的是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產品特點,揭示風險因素,在符合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范圍內,為投資者賺取合理收益提供參考依據。
二是堅持產品評級客觀體現公允價值。第三方評級機構對理財產品的評價體系需要不斷根據市場、監管等因素動態調整,例如以一定周期內,各自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進行加權平均為指標,以業績比較基準偏離度為評判標準,充分客觀地體現產品公允價值。而不是以公司為主體,去計算所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三是堅持動態調整和及時更新評級結果,落實監管機構對理財產品市場的動態監管要求。評級的最終服務對象為投資者,所以應從投資者角度出發進行客戶畫像建模,參照評級結果,結合金融市場環境及經濟形勢對資產配置進行動態調整。客戶可根據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容忍度,在不同時間節點配置適合投資者的資產組合,幫助客戶穩健穿越牛熊市,完成客戶長期理財目標。第三方評級體系在不斷跟蹤落實動態監管要求的同時,能夠進一步促進和引領投資理財機構在產品設計和管理方面的規范化。
除此之外,理財公司的評級指標應以其擁有的資管規模下為投資者獲得收益凈值、平均收益率、收益穩健度為標準,對理財產品投資經理的業績評定應根據他所管理的理財產品數量及其業績偏離進行考量,例如一人管理多支基金,且業績出現較大偏離,則應相應扣分。
一言以蔽之,萬剛認為,構建與發展第三方評級機構,既是幫助投資人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實現銀行理財更加穩健發展的重要助力。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平安升級公司品牌標識 已是第五次品牌“變臉”
寵物險熱度不斷攀升 仍存在著理賠流程復雜等痛點
銀保監會就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對行為規則作出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天天要聞:買銀行理財避免開“盲盒”,銀行理財需建立專業評...
- 每日短訊:建藝集團:公司歸還9987.45萬元用于暫時補充流動資...
- 每日精選:弘陽服務將早先購入的江蘇高力美家80%股權轉為賣給...
- 每日快看:醫保可為輔助生殖買單?商業保險再挖“掘金點”
- 全球熱議:德國電價創歷史新高 歐洲戶用儲能裝機或超出市場預...
- 環球新動態:脊髓灰質炎是什么病毒,對人類有什么影響?
- 速讀:數只產品凈值腰斬,百億私募發道歉信:跟投一年內不贖回
- 天天最資訊丨小影科技IPO撤單:單一產品貢獻六成營收,業務合...
- 世界百事通!臘肉會致癌嗎?健康吃臘肉得做到5點
- 即時看!Meme股逼空潮瞬間崩潰?領軍人物高位清倉 散戶仍不...
- 當前速訊:腸道菌群和情緒:你信嗎?你的情緒正在被腸道菌群控制
- 每日聚焦:2022年成保代處罰高發期:42名保代受處罰,來自19家券商
- 世界焦點!2顆話梅1克鹽,生活中的“隱形鹽”原來這么多!
- 當前熱點-以太坊L2網絡總鎖倉量回落至57.7億美元
- 環球最新:2022年8月17日0時至24時遼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 世界今日報丨看華熙生物「WPLUS+」如何打造創意爆款“燃力咖啡”
- 海天味業推出發酵果蔬汁飲料 想要跨界做飲料恐非易事
- IBIM入駐天貓國際,擴大其全球彩妝市場
- 樂信授信用戶數達3887萬 已與130多個金融機構達成合作
- 深圳對智能家居消費給予15%補貼 廠商競爭重心逐步提升至生態
- 太子集團控股主席陳志公爵再度獲評年度企業家獎
- 港股泡泡瑪特股價大幅波動 仍有大筆資金涌入潮玩賽道
- 太藍新能源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
- 深圳全力助企紓困解難 就業人口規模已達1248.01萬
- 深圳加大對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力度 上半年投資進度達62%
- 芝麻醬含鈣量是牛奶的10倍?這些食物才是補鈣高手!
- 環球看熱訊:外媒:歐洲銀行重啟俄羅斯債券交易
- 第六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舉行 新業態、新模式悉數亮相
- 內蒙古聚焦發展縣域外向型產業 外貿發力助力鄉村振興
- 【配鏡經驗】鄭州配眼鏡哪里好?新手配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