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在很多人覺得刺激酷炫的電動平衡車已經成為時下流行產品的同時,一些質量問題特別是涉及安全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有關專家認為,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在經營過程中,以“代步”“出行”等模糊詞語誤導消費者,企業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受到處罰。
很多人覺得刺激酷炫的電動平衡車,已經成為時下流行的代步工具,在小區、公園甚至馬路上都能看到電動平衡車的身影。
電動平衡車依靠人體重心的改變實現車輛的啟動、加速、減速、停止,原理上只要能夠掌握平衡,即可熟練使用。
一邊是熱銷,一邊是有風險。事實上,一些電動平衡車存在質量問題,特別是涉及安全的保護功能欠缺。
2月21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對電動平衡車進行了專題報道。最近,上海市場監管局抽檢了20批次電動平衡車產品,經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3批次,整體的不合格發現率達到65%,其中不乏市面上常見的知名品牌。
安全事故頻頻發生
近年來,由電動平衡車引發的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最早為大眾熟知的平衡車事故,或許發生在 2010年9月26日。平衡車鼻祖Segway的創始人James William Heselden駕駛著Segway平衡車墜落離家不遠的一處懸崖,終年62歲。
早在2015年,亞馬遜就發現了電動平衡車的安全隱患,下架了“平衡車”商品。在我國,平衡車“失衡”甚至電池起火造成意外傷害的事故也頻頻發生。2020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就發布消費警示稱,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
然而,在淘寶搜索平衡車,可以看到不少商家電動平衡車商品銷售過萬。
點開商品評價,評價分類包含“功能性強”“適合初學者”“有贈品”等,卻并不包括“安全性能”評價。但在“使用效果差”這一分類里,記者看到有消費者說“性命擔保,這是垃圾商品,請大家不要再上當受騙了!”而其他差評,主要集中在“平衡性很不好”“孩子摔了很多次”等。
據專業人士介紹,我國電動平衡車年產量雖然高達400萬輛左右,但總體質量水平一般,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現象突出,體現在價格上差異也非常明顯。一些電商平臺上銷售的電動平衡車,價格最低的只有兩三百元,最高的上萬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從事制造業的企業中,共有1000余家平衡車企業。我國近17%的平衡車生產企業出現過經營異常,此外,約16%的相關企業產生過法律訴訟,案由主要集中在買賣合同糾紛(55%)。
產品屬性不明確
電動平衡車使用者多為孩童,那么,電動平衡車是玩具嗎?在有關專家看來,它不是。
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對這類產品進行分析點評,表示電動平衡車既不屬于兒童玩具,也不屬于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的規范,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兒童玩具,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
相關搜索數據顯示,購買者往往把電動平衡車當作玩具來選擇,或者是當作可以鍛煉孩子運動能力的運動器械來選購。電動平衡車的產品說明書則一般將電動平衡車描述為“運動娛樂工具”,有的平衡車將騎行者的使用年齡界定為“5歲至12周歲”。
而在購物網站上,電動平衡車的銷售頁面多以青少年為人物主角,甚至直接將產品描述為“智能兒童”平衡車,這些都會誤導家長們將這類產品理解為“玩具”。
而按照《電動平衡車通用技術條件》(GB/T34667-2017)的定義,電動平衡車是“配備有可充電的電驅動系統,以自主或人工操控模式來保持動態平衡的輪式載人移動平臺”,該標準是按照代步工具或者載人工具進行技術規范的。但在道路交通安全專家看來,電動平衡車沒有駕駛資質要求、沒有方向盤和手動剎車、行駛時速高噪音小、剎車距離普遍過大等,消費者在道路上使用,不僅增加了自身安全風險,也給其他駕駛員和行人帶來了安全隱患。因此,作為交通工具目前不被交管部門認可。
誤導消費者應受到處罰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四條規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目前,出于道路交通安全考慮,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成都等多地已經明確禁止電動平衡車上路。
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在道路上使用動力裝置驅動的平衡車、滑板車等器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器械,并處200元罰款。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滑輪、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的,處10元罰款。”因此,電動平衡車在北京不能作為交通工具使用,更不能在機動車道上騎行,只能在一些專用場地或封閉場所使用。
盡管如此,電動平衡車經營者在銷售時,為了推銷其產品往往只注重宣傳產品的便利和優勢,而對產品的風險警示和防護提示不足,宣稱產品容易操作、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些產品在廣告中展示的騎行人員也沒有佩戴任何安全護具。
專業人士認為,在經營過程中,以“代步”“出行”等模糊詞語,宣傳電動平衡車產品的使用功能,這樣的誤導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了不少不知情的消費者把電動平衡車當成出行的交通工具,從而導致了一些不應有的交通事故發生。為此,企業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受到處罰,因為這種誤導可能以生命健康為代價。
記者:徐瀟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我國手游玩家人均氪金344元,你有花錢嗎?
- 2021年廣東GDP總量破12萬億 或闖入“世界前十”
- 百利好2022年 恭賀新春 福虎獻瑞
- 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引導更多企業走一體化經營道路
- 還在糾結凱銳思和花丟丟貓咪沐浴露哪個好?不妨看看測評結果!
- 七鮮超市業績逆勢增長 進一步聚焦中高端用戶
- 平安產險浙江分公司:中國平安發起保護華南虎公益行動
- 第五屆金匠獎獲獎榜單
- 鏡外之境 國際當代攝影展”在遇見博物館·in Space開展
- 榕樹貸款以科技創新為本 助力金融數字化轉型提速
- 深度回顧2021:創新+品質,歐恩貝打造消費者信賴國產奶粉品牌
- 瑞豐農商行去年營收增長10.5% 不良貸款率為1.25%
- 交通銀行增資交銀投資獲監管批復 注冊資本變更為150億元
- 回顧8年的堅定和創新——木婉清集團的前世今生
- 開蓋即飲零添加,木婉清能量飲產品新升級
- 減脂也想吃零食怎么辦?看完木婉清健康餐桌計劃,讓你放心吃!
- ?天虹股份被深交所五連問,股價收“三連板”后大跌
- 誰是下一個九安醫療?“新冠概念”股市造富,偽概念股被爆炒成妖
- 長春高新股價進入下行通道 4個交易日里市值蒸發330億元
- 沒了薇婭競爭,李佳琦更貴了!全網最低價不復存在
- 羅永浩預告年后回歸科技界,耗資6個億的“真還傳”要殺青了?
- 支撐高質量發展 21年北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
- 地方經濟年報陸續出爐 地方穩增長舉措蓄勢待發
- 工信部:針對中小企業發展再出紓困幫扶政策
- 流通領域首個五年規劃出爐 加快資源要素流動
- ?明明原價能買票,為何還要購買平臺VIP
- 順鑫農業預計2021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80.95%-73.81%
- 京東科技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申請已獲證監會接收材料 消息...
- 時隔一月 央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1500億元
- IBM第四季度凈利大漲72% 股價盤后一度飆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