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抓工業、抓投資,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
“又大又快不要變,堅定把大的企業扶住”“實體經濟不能變,我們各個縣區也要清醒,要護住你的實體經濟”“不能再回到以前漫山遍野、戶戶點火的狀態,要堅定不移推動‘3+7’園區的投資”……
10月26日,在惠州全市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惠州黨政主要負責人履新后亮相,惠州新任市委書記劉吉強調堅持目標導向“三個不變”,并提出狠抓項目動竣工、狠抓項目審批、狠抓重點企業服務保障“三個狠抓”。這種延續的理念和思路,展現出抓經濟的決心與意志。
3天之后的10月29日,惠州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以12%的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三,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創下該市近8年同期最高增速……
這份成績,來之不易,但有跡可循;這種態勢,振奮人心,卻仍覺任重道遠。
船到中流浪更急。在惠州加速邁向“5000億俱樂部”的關鍵時期,前有廣深佛莞這些越跑越遠的萬億級標兵,后有珠海、中山等窮追不舍的追兵,惠州的目標不單是要牢牢保住“廣東經濟第五城”之位,更是要早日實現沖一流的“萬億夢想”。
“跳一跳、夠得著”
GDP增速全省第三背后的洛克定律
增長12%,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
有人也許覺得是偶然,認為惠州的體量不大、基數不高,這種勝利并不值得驕傲。但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惠州來說,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鼓勵的掌聲。
回望過去,從2014年起,惠州的GDP增速連續7年下滑,經濟“失速”、轉型陣痛由來已久。
反觀現實,也是冷峻的。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惠州GDP增長1.5%。
絕地突圍,挑戰重重,但骨感的現實擋不住奮發的力量。
早在今年初,當惠州市政府把GDP全年增長預期目標設為8.5%時,外界都覺得訝異。因為這一目標在珠三角9市中最高,也高于全省。惠州的GDP增速已連續5年在8.5%以下,今年為何敢提這么高的目標?能實現嗎?當時一些領導干部也覺得這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然而,惠州偏向虎山行,挺向最難處。
啟動實施縣區比學趕超行動,破解縣域經濟薄弱的短板;打響動竣工投產攻堅戰,優化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狠抓工業和投資,解決項目“青黃不接”的問題;出臺一系列促進制造業發展和產業園區建設的政策措施,推動有限的資源向“2+1”產業集群和“3+7”工業園區集中……
這套“組合拳”帶來的變化,反映在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上。反過來,也印證了惠州當初運用洛克定律、“大膽”設定8.5%的增長目標,其實是經過審慎權衡,是有底氣的。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管理學兼心理學教授埃德溫·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目標設置理論——洛克定律。該理論認為,有專一目標,才有專注行動。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性的時候,它便是最有效的。就像籃球架,如果做得太高了,進不了球,太低了又很容易進球,最終都會導致大家沒熱情去玩。要想最大程度調動人的積極性,就應設置籃球架這種高度的“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因此,洛克定律也被稱為籃球架原理。
“要堅持目標導向,認真分析好我們經濟的長短板,找準發力點,確保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在全市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劉吉強調,要用非常謹慎同時樂觀的態度看待當前經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出現轉機的時候,越要苦練內功,越要沉得住氣,越要擔當作為。
破與立
工業投資增速全省第一的新動能
如果說把準了定盤星,是惠州向上而行的一個通關密碼,那么目標引領之下的敢為、善為、有為,則更能反映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一座城市的能動性。
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很大,抓工業投資最是打基礎、穩當下、利長遠之計。
過去,惠州對房地產存在較大的依賴。為避免經濟“脫實向虛”,惠州近年來持續抓工業、抓投資,強化實體經濟,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精準調控房地產市場。
這是一個破與立的艱難過程,也是惠州尋求經濟健康發展的主動選擇與必然要求。
——咬定“工業立市”不動搖,做大經濟總量提升城市能級。堅持70%以上的新增用地指標用于工業,推動人才、土地、資金、建材等要素向園區集中,加快3個國家級園區、7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建設。前三季度,惠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495.34億元,增長17%,兩年平均增長7.5%,均居珠三角第3位。
——堅持“項目為王”抓動竣工,強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每月到縣區輪流舉辦項目動竣工投產活動,并優化重大項目專班運行機制,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恒力(惠州)PTA項目等一批百億級項目建設提速,中韓(惠州)產業園、惠州新材料產業園等園區吸引大批項目落戶,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加大重點領域投資積蓄新動能,筑牢實體經濟的根基。聚焦現代產業、“兩新一重”、民生等領域,今年全市安排重點項目154個,年度計劃投資755.1億元,前三季度已完成投資605.2億元,同比去年提高6.8個百分點。上半年在統工業項目1170宗,計劃投資總額384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37宗。
從坐而言,到起而行,真抓實干帶來了變化。
前三季度,惠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53.34億元,增長24.5%,排珠三角第1位、全省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19.5%,居全省第3位。其中,工業投資完成689.96億元,增長45.6%,排全省第1位;兩年平均增長33%,居珠三角第2位。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需要時間,但點點滴滴的改變,正逐漸內化為惠州在更深層次經濟結構調整這場城市競逐賽中更快奔跑的動力源。
從產業貢獻來看,上半年惠州工業拉動GDP增長8.4個百分點,遠高于其他行業。從“三駕馬車”貢獻來看,上半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7.2%。
這恰恰說明,惠州堅定不移抓工業、抓投資的路子走對了,而且可以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變與不變
“融灣入圈”的惠州大未來
一些變化也許存在偶然性,但在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下,區域的發展、城市的競合,蘊含著很多必然性。
今年以來,惠州這座大灣區工業大市,在向上的通道上奮起直追,打響了突圍戰,打出了精氣神,也打開了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而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惠州帶來重大利好。僅去年以來,惠州就有上百宗簽約項目來自深圳,投資總額超過千億元。
善舉綱者萬事遂,善謀勢者機可期。今年4月底,惠州市委、市政府出臺《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其中提出,推動實現與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廣泛深入,與深圳先行示范區融合發展更加緊密高效,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為世界級綠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板塊、國家級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高端綠色農副產品重要供應基地、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園品質城市。
這是惠州“融灣入圈”的行動指南,也是對標“雙區”先進城市找差距的一種自我審視。
知弱而圖強,知不足而奮進。相比周邊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的經濟發展還顯落后。產業結構不夠優、創新能力不夠強、轉型升級步伐不夠快、縣域經濟活力不夠足等問題依然存在,也亟待破解。
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機遇加持下的珠海、深中通道加持下的中山,也都有可能對惠州形成競爭壓力。
實際上,經過多年發展與沉淀,這座城市有基礎、也有條件邁上更高的臺階。
惠州的土地面積占整個大灣區的1/5,相當于廣深莞面積之和,開發強度卻不到10%,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來服務大戰略、承載大項目、打造大產業。加上擁有高鐵、機場、海港等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以及未來深惠同城化帶來的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惠州可以“借梯登高”、乘勢而上。
奮斗“十四五”,惠州開新局。時代在變,惠州也要變。要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雙區”建設機遇下,變得更加解放思想、開放進取。要以更高的站位來謀劃產業經濟和城市建設。要以更大的格局視野主動融入區域發展……
但有一些也不能變。正如劉吉所強調,抓大項目大企業不變,發展實體經濟不變,推進“3+7”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不變。而這些正是惠州工業立市之本、產業強市之基,也是贏得大未來的關鍵。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近日,惠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溫金榮在大亞灣區調研時也提出,要積極搶抓機遇,全力以赴服務好、保障好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更多項目早日竣工投產,促進惠州高質量發展。
回望過去,惠陽地區脫胎出了如今深圳、東莞兩座萬億級城市,而惠州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中慢了一步,留下不少遺憾。今天,當深圳都市圈把曾經同屬惠陽地區的城市重新連接在一起,惠州也“二次創業”再出發,歷史的榮光將重回這片熱土。
千年雄郡,歷久彌新。一個新的增長極,一個更強的惠州,值得拭目以待。
■案例
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引進83宗項目
潼湖生態智慧區建設千億級現代產業新城
10月30日,緊鄰深莞的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迎來又一項目動工。來自深圳企業投資的中創盈科5GAI產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將為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5G智能終端產業集群強鏈補鏈,并助力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這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下,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招商選資和項目建設的最新進展。作為中韓(惠州)產業園的起步區,潼湖生態智慧區當前正謀劃打造以中韓合作、惠港合作、惠深合作為重點的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以“項目為王”聚焦5G通信及智能終端、高端電子元器件、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領域,加快建設千億級現代產業新城。
此次開工的中創盈科5GAI產業項目用地106畝,建筑面積超22萬平米,投資額超13億元。該項目將努力打造集生產制造、研發辦公、生活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園,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配備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并將設立專項產業基金和科技超市,解決入駐企業發展中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問題。
近年來,潼湖生態智慧區積極搶抓國家推進“雙區”建設及中韓(惠州)產業園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在征地拆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呈現出發展速度快、質量好、服務優、后勁足的良好態勢,呈現出項目布局成勢成群、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強勁發展勢頭。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共引進項目(含供地和過會/不含群益項目)83宗,用地面積為401.1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為664.84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為1405.59億元。
“當地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高,潼湖生態智慧區專門成立工作專班,專職服務企業。而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完善規劃和建設速度,十分利于企業資源的導入。”中創盈科集團董事長伍俊雄非常看好仲愷潼湖生態智慧區的發展前景。他表示,仲愷高新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綜合交通體系,在粵港澳大灣區等機遇下,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據介紹,潼湖生態智慧區為高效做好企業服務,成立了產業項目落地—動工—建設工作專班,領導帶頭一線督導,把現場作為戰場,把干部壓到一線,在各個項目地塊實現扁平化管理,高效開展“掛圖作戰”,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報批報建、用地交地等各種問題和困難,幫助企業實現無障礙施工。
數讀前三季度經濟亮點
地區生產總值3490.20億元,同比增長12.0%排在全省第3位、珠三角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6.0%,居珠三角第2位
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495.34億元,增長17%兩年平均增長7.5%,均居珠三角第3位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53.34億元,增長24.5%排珠三角第1位、全省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19.5%,居全省第3位
工業投資完成689.96億元,增長45.6%,排全省第1位兩年平均增長33%,居珠三角第2位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54.6億元,增長16.6%排在全省第3位
出口1533.1億元,增長29.1%,排在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4位
建筑業產值262.88億元,增長70.93%排在全省第1位
完成重點項目投資605.2億元同比去年提高6.8個百分點
(南方日報記者周歡)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上海將多增加5萬個就業崗位引人關注,該如何落實?
- CARDE分體集成灶凈煙功能的4大創新,太讓人驚嘆了
- 王老吉黑涼茶跨界聯名消防樂隊,虎年春節強勢出圈
- “長三角征信鏈”制度標準建設成效顯著 金融機構征信查詢量...
- 匠心之作C6節日大禮盒是過年送禮佳品
- 金伯利鉆石攜手彭于晏,臻愛FUN想,禮迎新春!
- 加盟大平臺,繼往又開來!怡亞通全球招募合伙人共同做大做強
- 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改造農村綜合服務社1萬家
- 露營風潮興起 國際戶外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 玉米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預計春節后玉米供應面相對寬松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