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音樂劇《無負今日》弘揚教育精神,致敬師范先驅
北京師范大學原創大型音樂劇《無負今日》日前在北京老舍劇場公演。全劇以“無負師范,無負使命,無負相遇,無負今日”為主題,表達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堅定信念。
北京師范大學原創大型音樂劇《無負今日》劇照。 付曉 攝
北京師范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這部戲的主角就是北師大”,該劇總導演、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肖向榮介紹,劇中著力刻畫了北師大創建者、大先生們和青年學子的群像,通過展示梁啟超、范源濂、劉和珍、繆伯英、石評梅、陶淑范等人的事跡,突出了他們為師范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教育家精神。其中的多幕結構不僅展現了歷史事件的連貫性和發展脈絡,也通過平行時空的手法,將過去與現在的教育精神串聯起來,強調了教育家精神的代代相傳。
正因為是群像戲,該劇作曲朱杰表示,這部劇最大特色是合唱多,26首歌曲中有19首都是合唱。“劇中最令我感動的部分是那些‘境中之境’,如魯迅先生與眾人回憶劉和珍,繆伯英與眾學生視角中的李大釗先生的演講等,都是來自舞臺上塑造的人物的回憶,他們的愿望,他們的情感,尤其令人動容。我盡力用音樂為每一位人物賦予鮮活的生命。”
北京師范大學原創大型音樂劇《無負今日》劇照。 付曉 攝
鮮為人知的是,高等師范教育最初的歷程荊棘叢生,甚至一度面臨夭折。民國初年,北京、南京、武昌、成都、廣州、沈陽各設高等師范學校一所,當時師范教育發展態勢良好。但之后就師范教育是獨立設置還是合并于大學這一問題,有了一場激烈的“存廢之爭”。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力爭下,當時的政府最終采取了折中態度,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于1923年升格為北京師范大學,其他五所高師或改為大學或并入其他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是碩果僅存的師范大學,延續了中國師范教育的命脈。編劇唐凌表示,回望這段歷史,也是關照今天,“什么是師范教育?”的問題仍值得深思。
該劇創作團隊集結了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師生,以及校外知名藝術家,聚焦于百年前中國師范教育的先驅者,由“萌芽”“存廢”“傳遞”“西行”四大篇章構成,劇中不僅有深情的獨白,還有激昂的辯論,更有溫馨的師生互動,使得整個演出既有歷史的厚重感,亦不乏現代活力。舞臺設計方面,《無負今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光影效果,營造出跨越時空的沉浸式觀演體驗,令觀眾仿佛穿越回20世紀20年代。此外,該劇還融入書法、舞蹈等傳統藝術元素,使整部作品更具文化深度和藝術魅力。
北京師范大學原創大型音樂劇《無負今日》劇照。 付曉 攝
演出得到了北京市文聯文藝創作扶持專項資金的支持,同時也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資助。未來,該劇將作為北京師范大學新生“開學第一課”的固定劇目在每學期初上演,以激發更多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與教育理想。同時,該劇還計劃在全國各大高校展開巡演。(完)
關鍵詞: 0PP0A1PRO手機價格 美術寶1對1 膜法世家官方網站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原創音樂劇《無負今日》弘揚教育精神,致敬師范先驅
- 2024年中國鋼鐵產品結構調整仍在持續 制造業用鋼占比升至50%
- 廣東佛山陳村迎春花市人氣旺
- 蒙牛乳業新年展望:堅守初心,共繪乳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2025海絲騰新春禮贊:以臻眠犒賞更卓越的自己
- 2025蛇年春晚進行第四次彩排 周深張一一現身
- 百惠金控歡迎利好措施出爐 促內地與香港市場深化交流
- 畫框中的二十四節氣——大寒
- 全國鐵路今天預計發送旅客1345萬人次
- 橋底避風塘炸海參:外脆里嫩 軟糯鮮香
- 【趣解廿四時】大寒“冰上走” 歷史上冰嬉曾被定為國俗?
- 走出校園打通法律援助的“最后一公里”
- 候鳥的旅行箱丨第廿一集:大寒
- 讓更多全麥面、糙米飯端上餐桌,還需打通哪些堵點?
- 六成受訪大學生從情緒消費中收獲豐富的精神世界
- 施行近30年,為何仍有職工難以“雙休”?
- 北美票房:《海洋奇緣2》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
- 用BMI定義肥胖過時了?《柳葉刀》子刊發布報告提出肥胖新標準
- 春節臨近 你的家鄉舉辦哪些活動?一起來尋找年味兒
- 來!逛逛中國影視超市
- 卸載重裝、反向差評……“大數據殺熟”能被用戶“馴化”嗎?
- 佳節將至餐飲頻繁 如何避免“每逢佳節胖三斤”
- 當老齡化遇上數字化——如何讓銀發族安心“觸網”
- 數織科技攜手SEWGIT&金考拉,共赴時尚科技盛宴
- 雪地撒歡兒 這些應急技巧要掌握
- “兩新”政策激發內需新動能
- 能產能運還能儲 看塔里木油田“氣”場全開積蓄“溫暖力量”
- 中國春節文化走進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
- 30余位臺灣青少年赴云南以舞會友
- 中國—東盟攜手打造數字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