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養老院只是調侃躺平不能躺贏-中新網
最近,“青年養老院”的概念悄然出現。一些民宿以“青年養老院”之名,營造社交網絡話題,用“青年”和“養老”兩個反差感極大的詞“撩撥”著年輕人的心。
誠然,現在青年群體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躺平”“養老”絕非明智之選,即便“躺平”,也不可能躺贏。
那些嘴上喊著“養老”的年輕人,他們面臨什么困境?又該如何破解困境“恢復元氣”?社會又如何能為年輕人提供既可“喘息”又可激發潛能的環境?為此,我們組織了一場討論。
如何看待青年養老院興起?
北青報:“青年養老院”在多地興起,我們調查發現,現有的“青年養老院”大多還是民宿、咖啡館等,“養老”只是營銷的噱頭,年輕人在其中更多的是“加油”、求治愈。幾位怎么看待這一概念的流行?
史會元:從本質上看,“青年養老院”更像是去消費化的同時還能提供豐富精神需求的傳統民宿升級版。我更愿意相信,年輕人去這樣的場所,不是為了“躺平”,而是一個重新出發的過程。
陳明琨: 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更像是從當下青年文化衍生出的流行語,是一種“青言青語”,很像是過去大家討論“內卷”。這個詞匯的流行,反映了部分年輕人應對壓力或者快節奏生活的方式——尋找自我疏解、蓄能的空間。“青年養老院”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迎合青年休閑文化的消費現象。
劉一諾:我覺得這個概念就是一個調侃?,F在年輕人的城市生活很雷同,所以大家渴望有一段跳出程式化的生活,體驗不一樣的、在文學作品里或在老一輩的回憶里的生活。
蔡伊揚:我在社交網絡見過類似的推送。社交網絡很能“生產”一些雷同的生活方式,但仔細思考能發現,那些未必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所以沒太吸引我。
我認為,“青年養老院”的本質在于社交,在于去體驗與平時不同的生活。但其實在公共場所中難以真正擁有自己的時光,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反而我自己在家悠閑地度過一天更能恢復精力,遠勝于去那些被包裝過的社交場所。
住青年養老院是逃避還是“加油”?
北青報:那些嘴上喊著“養老”的年輕人,他們住進“青年養老院”就能滿血復活嗎?
蔡伊揚: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好多年輕人在尋求“養老”,不是很理解。在我看來,生活里到處都可以給自己“充電”。比如我在本科快結束的那段時間,同時做著一份線下實習、一份遠程實習,還接了一些留學文書修改的工作,挺忙的。但那時對我來說放松的方式,就是每天坐地鐵通勤時看我喜歡的書或查些資料。
其實,專注做自己的事并享受它,就是在“充電”。
后來我開始觀察身邊那些說想“養老”的朋友,他們大多是做了一份自己不擅長的工作,或在這個過程中找不到自我價值。他們的問題在于沒有辦法或不愿意主動接受外界反饋,不能把現實世界跟自己有效地連接起來。
劉一諾:一些年輕人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在與自身理想生活無關的領域中徒勞掙扎,這些“無效努力”帶來的疲憊感,容易讓人陷入一種無意義的循環,進而催生想“躺平”的心態。
大家不要單純地想著證明自己多優秀,而是該按照自己的節奏和需求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又能實現價值,才能以一種更積極的心態面對世界。
陳明琨:“躺平”解決不了實質問題,即便“躺平”也不可能躺贏。長期“躺平”反而會讓人在一件件事情上失去競爭力。實際上,“躺平”只能是暫時的休息和力量的積蓄,永久性地“躺平”不切實際。工作是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們在社會中尋找角色和定位的重要途徑。
況且,不論是壓力還是焦慮,每個時代都會有,每一代人都要面對。這些壓力和焦慮的背后是當下的矛盾,矛盾又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部分。
史會元:前往“養老”空間生活,其實體現出青年人需要一個場所“疏壓”。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上班很卷、有班味,想“逃離”。“青年養老院”回應了年輕人這樣的情感需求。“青年養老院”提供的空間有土地、有音樂、有勞動、有自發的社交,從心理學角度看,這些要素確實有助于獲得意義感。
“就地養老”從經濟角度講明智嗎?
北青報:就經濟賬來說,年輕人現在就選擇“養老”,明智嗎?
劉一諾:我覺得大家說“養老”,是在開玩笑。很多人心里都有一本儲蓄賬: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需要多少錢,怎么獲得這些錢。真的“就地養老”,解決不了經濟問題,肯定是不行的。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那么沖動,大家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時,想得很通透。一般人會有一個意識,自己在未來要贍養父母、養育子女,也會在心理盤算現階段自己的權利義務和未來的風險。
陳明琨:青年現在就“養老”肯定是不劃算的。人生是分階段的,每個階段都有任務,應該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小時候,學習就該占用最多的時間;青年時,就該努力奮斗和工作;老年時自然而然地就“養老”了。從經濟方面看,拿現在掙的錢直接“養老”,那將來可能會很窘迫。
劉一諾:我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做養老產業的研究。大家可能會對“養老生活”有一些誤解。我們調研時發現,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態度很積極,有些老年人喜歡時尚,喜歡健身;有些老人會組樂隊,或約朋友遠足、旅行;還有一些老人在退休后去鄉村,幫年輕人做鄉村振興。
在和老人接觸多了之后,我發現他們普遍認為“躺平”是不幸福的,“躺平”會讓他們覺得空虛,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仍在不斷尋找自己的價值。
當然,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是理解年輕人的,他們能看到年輕人的疲憊和生活壓力。很多時候,年輕的朋友們也需要努力調整自我,真正需要“逃離”的是為別人而“卷”的狀態,不是放棄努力。
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如何疏解?
北青報:現實情況里,年輕人面對壓力和焦慮,應該如何疏解?哪些是積極的調整?
陳明琨:面對壓力和焦慮,我感覺首先不要把它過分放大。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與壓力和焦慮共存、共處。像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和所有年輕人一樣,要面臨教學、科研、職稱評選、怎樣自我實現等問題……我習慣的做法是找到壓力和焦慮的原因,然后直面它、分析它,和它對話。找到和平共處的方式后,我們會發現那些“負面”的東西也有友好的一面。
劉一諾:我覺得年輕人需要多元的刺激。就拿旅行來說,我身邊有一些人,喜歡利用周末兩天以特種兵的方式去不太遠的地方旅游。這在別人看來可能覺得玩的有點累,但他們自己能在這短暫的過程中迅速補充能量。
史會元:獲得心理療愈不一定要遠離城市,不是說必須去“青年養老院”才能療愈。心理學界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在連接感、勝任感和自主感三個方面獲得滿足,就能調動更高的內在動機,獲得更強的意義感。
年輕人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三個感覺,實現日常療愈。比如一個人很喜歡做飯,從挑選食材開始,一步步完成洗菜、擇菜、切菜、下鍋,烹飪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就是一個體驗勝任感的過程;決定拿出這些時間、精力去做一頓飯,是出于自己的選擇,可以獲得自主感;把做好的飯菜端上桌,給家人朋友分享,可以獲得人際連接感。
雖然沒離開家這個空間,但能獲得連接感、勝任感、自主感。每個人都可以試著通過生活中的日常小事疏解壓力和焦慮,關鍵在于要把這三個感受灌注進去。
年輕人如何找到工作生活中的“動力源”
北青報:各位嘉賓都是各行各業的濃人,從你們的自身經驗和觀察看,活力滿滿的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的動力源自哪里?他們為什么能找到意義感和價值感?
劉一諾:我覺得高能量的人并不是從不疲憊,他們能一直高能量地去做一件事是因為他們真的熱愛自己所做的事。擁有這份熱愛的源泉在于他們獨特的思考能力。而有些人是需要被引導的,尤其是當前新興職業層出不窮,大家更需要發掘并實現自我價值。
史會元:我身邊也有很多想探索人生新方向的年輕人,我觀察他們的共同特征是總能用很接納、很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周遭的人和事。他們很會在自己做的每件事中主動找尋連接感、勝任感和自主感。當這三個要素發生時,就營造了一種令人自在、充滿力量且積極主動的自我狀態。
當他們走近山川時,就與自然連接,在湖里撈魚采蓮,在山里摘蘑菇、看星辰、感受松濤;當他們生活在城市時,就會把自己能勝任的勞動認真做好,不僅包括辦公室繁瑣的信息處理工作,也包括家里的日常打掃、烹飪、清潔、維修等。當這些勞動是大家主動要做的,帶來的效率和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蔡伊揚:現在很多工作大家覺得毫無意義,是因為它已經被極度地分工、專門化了。在這一點上,我跟史老師的觀點相似。盡管我只做某一部分的機械工作,但機械工作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比如,我原來做整理數據、拉表格的工作,那真的很磨人??晌疫x擇用自己擅長的工具,更高效地去做,還為此寫了一個python(一種高級編程語言)的腳本,讓我很有成就感。這就相當于我用我更喜歡的方式解決了一個對我來說本來有些痛苦、折磨的問題。
我覺得通過工作賦予自己價值,不是我們這代年輕人該有的觀點,價值應該是我們找給自己的。
劉一諾:我特別同意伊揚說的,價值應該是自己找給自己的。我有一個醫生朋友,他以看病為樂,覺得用自己的醫術幫人是幸福的事情,所以他工作不知疲憊,甚至還每個月擠時間回家鄉義診。我還有一個朋友是學風景園林的,畢業時因為沒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就在學業外探索做非遺絹花。現在她已經擁有工作室,充分利用自己在植物繪畫與風景園林審美方面的優勢,創造著更多具有非遺特色的手工藝品。
社會如何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環境?
北青報: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環境,我們可以做什么?
陳明琨:青年和社會發展是“雙向奔赴”。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過多指責青年,應該走近青年、理解青年,傾聽他們的呼聲。其次,要給青年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
同時,我們要更尊重青年人的想法,因為他們的想法是時代的產物,應該充分傾聽并理解之后再加以引導。
劉一諾:我覺得應該多給年輕人創造更多快樂工作的可能性,讓他們相信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口”,也要相信大家終將找到自己的價值,只要我們給足時間和空間。
史會元:我覺得城市生活中向來都不缺能補充心理能量的環境,只是一些輿論或觀念像云層一樣遮蔽了我們對現實生活的感知。
我覺得如果我們能試著把遮蔽現實的“云”破開,重新去感受社會、感受所生活的環境,可能焦慮就不會那么重了。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青年養老院只是調侃躺平不能躺贏-中新網
- 我科學家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喬納森·波斯塔爾獎
- “商團”野蠻生長 戶外探險活動如何更安全
- 巴黎圣母院重新開放倒計時一個月:“浴火重生”為時不遠
- 卡爾史托斯首批國產化創新產品亮相第七屆進博會
- 國泰集團再次亮相進博,以信心和行動開啟未來投資發展戰略新階段
- 家里自來水變熱變咸了?小心是供暖水“串門”
- 普法“零距離” “紅色評議員”助力鄉村法治建設
- 廣西工程機械企業布局智能化、電動化出海 海外業務逆勢上揚
- 美妝“品牌出海聯盟”上海成立 各方攜手打通國貨出海“最...
- 2024中原農谷國際種業大會展示農業“芯”成就
- 酒旅業,還需要OTA嗎?
- 高通攜手伙伴依托5G-A提升XR體驗,成功入圍進博會“2024新消...
- 邁威生物創新品種 7MW4811 亮相第 15 屆 World ADC 大會
- “汾清天下”全國行 第十八站走進山東濟南
- 東軟賦能城市高質量充分就業 沈陽“舒心就業”項目展現顯著成效
- 榮耀時刻 | 第十六屆深創賽羅湖預選賽頒獎典禮圓滿落幕!
- 借進博"快車道",Tzield?推動1型糖尿病早篩、早診、早期干預
- 賽諾菲多發性骨髓瘤重磅藥物賽可益?亮相第七屆進博會
- 不被接受的“夢境”
- 現代汽車高管:中國在全球“氫能浪潮”中必不可少
- 走訪“網紅”安置房:舊宿舍變高顏值小區
- 西安銀杏迎來觀賞季
- 天氣漸冷 石家莊動物園動物愜意過冬
- 從馬拉松“機器兔”出圈 洞見中國體育科技新活力
- 新疆于田縣中藥材迎來采收季
- 湖南新田推廣油菜兩收模式促增收
- 湖南藍山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 外國古典學家欣賞國風表演:不懂古典文化 不會真正了解中國
- “高精尖”科技產品亮相第十二屆科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