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行業成為新“風口”,市場價值或將超過3000億元
作為亞健康調理分支的采耳保健產業,預計市場價值超過3000億元。采耳企業遍地開花的同時,行業競爭愈加激烈,違反市場經營秩序的現象不斷出現。
采耳,俗稱掏耳朵,是中國七十二行中的一技,素有“民間三大舒服之一”的美稱。近年來借著消費升級、文化體驗的名義,采耳行業成為新“風口”。
尤其是在今年,“采耳”迅速進入年輕人語境,先后進入了以“選品嚴格”著稱的李佳琦、歐陽娜娜的直播間,順利完成出圈,進入了微博、知乎等主流平臺的熱搜榜中。
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21年,中國健康產業總規模將突破8萬億元。而作為亞健康調理分支的現代養生采耳保健產業,預計市場價值超過3000億元。
采耳業遍地開花
行走在重慶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采耳品牌星羅棋布,便宜的往往只需要二三十元,而貴的一般也不超過150元,并且還附帶頭部按摩和肩頸按摩。
“做過采耳的人一般都會上癮,采耳工具在耳朵里游走,對耳朵穴位的刺激就好像一直沒有找到的癢點,終于觸碰到了,整個人都會酥麻,讓人欲罷不能。”經常采耳的重慶某合資企業高管唐先生這樣對記者說。
今年35歲的李存林出生在重慶萬州一個中醫世家,打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對中醫非常熱愛。18歲從萬州中醫學校畢業后,她便開始從事理療行業,采耳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小項。
經過10多年的沉淀和努力,李存林把傳統采耳技藝與現代養生理念相結合創立了新的派別——“三心耳藝”,并被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成為了這項技藝的傳承人。
前不久,在重慶觀音橋華新街李存林開辦的“川耳匠”耳藝培訓學校,記者了解到,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她的采耳技藝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每年有上千名學員來此學習技藝。她介紹說,學員畢業后,既可以選擇自己創業,也可以選擇到學校開辦的直營店加盟店直接上班?,F在“川耳匠”在上海、廣州、貴陽等全國多個城市都有店面,學員一畢業即可就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2萬余家采耳企業。其中9成左右是個體工商戶,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近5年,國內采耳行業整體呈高速增長趨勢。其中, 2020年新增超9100家相關企業,年增速約118%。
據了解,采耳行業能夠裂變這么快,還是因為采耳店投資少,上手快。一般投資20萬~40萬元一個門店,而利潤卻在30%~50%。如果做得好,開店后10~18個月可以收回成本。
近兩年來,采耳文化體驗館成為商業街區里的新玩意,逐漸從傳統服務業的附庸成長為像浴足、理發店一樣的獨立消費場景,開始進入品牌化、連鎖化的運營模式。
可視掏耳產業推動者葉萬昌是第一位安全電動掏耳機發明人,其創辦的阿昌耳業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生產大屏幕可視采耳設備和各種傳統采耳工具。“我的目標是打造耳朵產業的領導品牌。”葉萬昌說。
保健休閑業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記者調查發現,通過加盟連鎖,很多采耳品牌快速布局在全國各大城市,成為保健休閑業態中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
耳聰采耳董事長高元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企業僅采耳一項年收入近400萬元,這說明采耳行業是被市場認可的,未來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一直引領采耳行業發展的頭部品牌——“耳道”曾在行業內率先提出采耳“舒服3C(技術、服務、環境)標準”,重新定義采耳。上線9年以來,開設品牌門店近200家,覆蓋50余城,累計服務1500萬人次。
“愛耳樂在提出開放加盟服務之初,便預見到采耳養生市場行業的同質化問題,于是我們提出了門店運營管理、品牌連鎖、服務項目研發、技能培訓為一體的加盟體系。” 愛耳樂連鎖公司負責人說,風口下的大健康產業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細分領域的邊界也日漸模糊,市場為以創新技術為基石,敢于突破行業桎梏的企業,打開了綠色通道。
小眾的采耳行業已經開始受到資本的青睞,日前宜生到家獲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投資方為重慶中新基金。
規范行業發展迫在眉睫
采耳相關企業遍地開花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愈加激烈,導致了違反市場經營秩序的現象不斷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750家采耳相關企業曾被列為經營異常,60余家企業有相關行政處罰記錄。
遍地開花、泥沙俱下,似乎成了多數新興業態難以打破的魔咒,有人遭遇“天價掏耳費”,有人因在修腳店體驗采耳染上“腳氣”,不少采耳師一周速成甚至花錢買證……看似紅火的采耳業已蒙上一層陰影,規范行業發展迫在眉睫。
行業標準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總結標準和科學的規范操作流程。在百度以“采耳”作為關鍵詞搜索,就會發現除了滿屏的招商加盟廣告,還有許多關于通過采耳創業、發家致富的新聞。
重慶某采耳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在重慶南坪一家店每日流水在5000~6000元之間,好的時候能達到1萬;另一家品牌老板則聲稱,自己在杭州的一家130平方米的門店7月創造了100萬元的營業額——當然他們似乎更想傳遞這樣的信息:獲得這樣的回報率“僅需”29800~69800元不等的加盟費。
“采耳對身體沒有好處,不建議頻繁采耳。”在采訪中,重慶大坪醫院李慶博士直言,尤其作為一個在如此敏感又危險的部位從事技藝的服務行業,技術傳承和從業資格需要進行有力的行業監管。
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院莫遠明研究員認為,應樹立現代養生采耳保健理念,從單一掏耳朵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防治模式。除了應繼續發展以采耳為主、工具為輔的傳統采耳模式,還應加快發展以保健食品、藥妝、功能性日用品等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耳部健康評估、咨詢服務、疾病康復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九牧王再度驚艷巴黎時裝周,匠心打造東方男褲美學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