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咖啡消費需求增長,咖啡豆進口總量逐年遞增
隨著我國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咖啡飲用人數不斷增加,市場發展迅速,我國咖啡豆進口總量正逐年遞增。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咖啡豆進口量同比增長104.3%,進口總額同比增長76%。咖啡豆進口量增長的背后,是咖啡市場的不斷擴容。
資料顯示,按照海關商品類目,咖啡豆可分為咖啡生豆(未焙炒未浸除咖啡堿的咖啡)、除因生豆(未焙炒已浸除咖啡堿的咖啡)、焙炒咖啡(已焙炒未浸除咖啡堿的咖啡)和除因炒豆(已焙炒已浸除咖啡堿的咖啡)。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咖啡豆進口量同比增長104.3%,達到6177萬千克。其中,咖啡生豆進口量達到5448.3萬千克,進口量同比增長123.1%。焙炒咖啡進口量也呈逐年上漲趨勢,2019年1-6月為484萬千克,2020年同期為540萬千克,2021年同期為683萬千克,2021年為2019年的1.4倍。除因炒豆的進口量則一直保持在30-50萬千克之間。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依次為巴西、越南和哥倫比亞,目前我國的主要咖啡進口地依次為越南、巴西和哥倫比亞。
國內市場咖啡消費需求的增長,是促進咖啡豆進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日前發布的《我國咖啡市場與產業調查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沖泡一杯咖啡需要15克咖啡豆(咖啡粉),1公斤咖啡豆可沖67杯咖啡,而我國咖啡生豆產量目前穩定在14萬噸左右,除去出口部分外,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20/2021年我國咖啡消費量達3350千包,約計20萬噸。
《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咖啡消費量正以每年15%-20%的幅度快速增長,遠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
國內咖啡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涌入市場。如近期3家咖啡初創企業Seesaw咖啡、M Stand、SECRE時萃咖啡都完成新一輪融資。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咖啡企業26.2萬家,其中,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的共15.4萬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是我國咖啡企業最多的省份,共5.86萬家,云南省和江蘇省分別以1.85萬家和1.52萬家居于第二和第三。
從咖啡消費品類來看,峰瑞資本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速溶咖啡占市場總額的68%,即飲咖啡占10%,現磨咖啡占16%。而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現磨咖啡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咖啡豆進口量的增加,表明國內市場需求旺盛。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咖啡文化認知程度的增加,國內咖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正走向成熟。特別是目前眾多咖啡初創公司催生的多樣咖啡生態正在使咖啡消費發生變化,一是咖啡的價格下降,二是大幅提升了咖啡消費的便利性,促使咖啡進入快消時代。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九牧王再度驚艷巴黎時裝周,匠心打造東方男褲美學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