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八成深圳市民每月消費兩次奶茶,口味最重要
近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繼去年之后再次沖上熱搜,持續刷屏朋友圈,新式茶飲的火爆由此可見一斑。
8月10日,深圳商報/讀創聯合專業調查機構萬人調查集團共同發布“深圳奶茶消費市場調查問卷”結果,嘗試從消費畫像、消費行為、消費偏好、消費場景等角度全面展現深圳奶茶消費趨勢。調查顯示,近八成市民每月消費奶茶兩次以上,大多人會選擇單杯15元~30元的奶茶。有意思的是,雖然女性喝了更多的奶茶,但愿意為30元以上高價奶茶買單的男性更多。
近八成市民每月消費兩次奶茶
有人調侃,都市年輕人生活儀式感一半是靠奶茶撐起來的。奶茶到底有什么吸引力,什么情況下會想到買奶茶?調查結果顯示,市民消費奶茶時提及率排名前三的情景分別是“逛街時”(51.46%)、“天氣熱時”(42.26%)、“想找個地方和朋友聊天時”(38.49%)。此外,想吃甜食、口渴、經過奶茶店、心情不好、加班等也都是被頻繁提及的喝奶茶理由。
76.16%的市民每月消費奶茶2次以上,其中“1周1-2次”的占比最大,達到了23.85%,但真正選擇“1天1杯及以上”的消費者只有3.35%,占比最低。
隨著年齡增長,奶茶消費頻率呈逐漸降低趨勢,這體現在18-25歲的消費者在“一周3-4次”和“一周1-2次”頻率上的占比都最大。不過,30歲以上年齡段,每天消費一杯奶茶的人群占比卻出現攀升,達到4.9%-5.6%。或許合理的解釋是,其擁有更強的經濟能力,以支撐更頻繁的奶茶消費。
口味最重要最不愿接受長時間排隊
市民在消費奶茶時最注重哪些因素?提及率排名前二的分別是“口味”(75.31%)和“價格合適”(53.56%),而“是否是主打或主推的產品”“新品”等內容并非主要考慮因素。具體到價格方面,39.75%的市民傾向選擇單杯價格20元-30元的奶茶,“15元-20元”的占比次之為35.56%,僅有1.67%的會選擇“低于10元”。
街頭奶茶店林立,隨手買杯奶茶并非難事。在深圳,市民購買奶茶的方式依然以“到店消費”或者“線上預點單,到店自取”為主,兩者合計占比接近七成。在選擇奶茶店時,市民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口味、衛生以及價格,只有不到一成的消費者還會看重“店內裝潢裝飾是否美觀”。
今年4月,超級文和友進駐深圳,排隊數小時等一杯“茶顏悅色”的消息刷屏,但從調查來看,這種“瘋狂”并非常態。在線下購買奶茶可接受排隊時長方面,市民選擇“6~10分鐘”占比最大(34.73%),“11-15分鐘”占比次之(23.43%),而幾乎沒有消費者能夠接受一小時以上的排隊時長。
高價奶茶更受男性青睞
喝奶茶這件事也存在性別差異。在單杯消費價格方面,有5.41%的男性消費者樂于選擇單價低于10元的奶茶,幾乎沒有女性消費者將之納入考慮范疇。但這并不意味著男性喝茶更省錢,在高于30元的高價奶茶市場上,男性消費者的選擇率達到了8.11%,顯著高于女性消費者的3.03%。
口味方面,雖然女性更熱衷喝奶茶,但由于擔心糖分高、熱量高,影響身材,超過七成女性傾向于選擇少糖或者微糖奶茶,選擇“無糖”奶茶的占比也超過了一成。相比之下,對于男性,奶茶更像是名副其實的“肥宅快樂水”,44.59%的男性理直氣壯地認為奶茶就應該喝標準糖甜度,選擇無糖或者微糖的男性占比合計不足兩成。
此外,在奶茶配料選擇上,男性消費者更傾向于珍珠、椰果、布丁;女性消費者偏好于珍珠、芝士奶蓋、芋圓。還有18.92%的男性消費者表示一般不額外添加奶茶配料。
最愛品牌是奈雪和喜茶
深圳奶茶門店早已逾萬家,月訂單量逾百萬元,是全國擁有奶茶品牌最多的城市。調查顯示,目前最受市民喜愛的奶茶品牌排名前十的分別是:奈雪、喜茶、一點點、益禾堂、茶顏悅色、都可coco、蜜雪冰城、茶百道、書亦燒仙草、臺蓋。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對于喜愛的奶茶品牌也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對于遍地奶茶店的現狀,市民也有困惑——不同品牌奶茶均價差異明顯,約有七成市民認為“奶茶價格虛高”;有56.9%的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奶茶“產品大同小異,缺乏創新”;此外認為奶茶市場存在“加盟亂象、品牌山寨”的市民也超過五成,還有接近四成的人曾擔憂“環境衛生問題”。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九牧王再度驚艷巴黎時裝周,匠心打造東方男褲美學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