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陸續開展小貸公司信用評級,部分違規機構得以出清
小貸行業的監管評級活動持續進行中。7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21年以來,各地關于轄區內小貸公司的評級行為陸續開展,湖南、大連、廣州、吉林、遼寧、安徽等多個省市對轄區內的小貸公司進行了信用評級,部分違規機構得以出清。
如今,進入2021年下半年,各地關于小貸公司評級結果正在披露中。根據7月1日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安徽金融局”)披露的信息,安徽省自3月開始對全省小額貸款公司2020年度工作開展評級活動,直至5月末完成基本工作。安徽金融局介紹稱,全省共計62家小貸機構參與,參評數占全省法人機構數的17.17%。
從評級結果來看,安徽省參與評級的62家機構中,被評為AAA級別的機構為20家,18家AA級別,16家A級別,8家評級為B級以下(含B級)。不過,在安徽金融局官網披露的評級結果中,并未公示8家評級為B級及以下的機構名單。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幾年來,高利率、違規營銷、暴力催收等信貸市場亂象頻發,監管機構針對信貸市場出臺了多項規范。“地方監管機構開展小貸公司試點或者評級,可以比較有效地對轄區小貸公司形成差異監管,實現優勝劣汰。”
于百程進一步解釋道,對于未納入試點,或者評級不符合要求的小貸公司,將會逐漸退出市場。而獲得高評級的小貸公司,在融資渠道、業務創新等方面會得到更優惠的政策支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為樹立標桿企業,廣東省(不含深圳)同樣只通報了監管評級A級以上機構名單。而正如于百程所言,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在通報中強調,將從融資杠桿、融資渠道、監管措施、創新業務以及其他支持政策等5個維度,對不同評級的小額貸款公司實施差異化精準監管,實現“扶優限劣”。
盡管部分地區未在評級結果公示中進一步闡明評級劃分標準、后續處理方式等信息,但從其他地區的通報便不難發現,一些在評級考核中墊底、符合條件但未能參與評級的機構,將面臨限期整改甚至停業整頓、取消發放小額貸款業務資質等懲罰。
以5月31日公示評級結果的湖南省為例,公示信息顯示,湖南128家符合參評條件的小貸公司中,被評為D級的9家機構被要求在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整改工作,其中不參加分類監管評級工作的澧縣鴻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整改時間最遲不得超過2021年8月31日。整改驗收合格之前,相關機構不得開展包括發放小額貸款和財務咨詢在內的所有業務工作。
湖南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還在公告中提到,全省多數小貸公司經營情況正常,但也存在治理體系不完善、合規經營情況有待完善以及接受監管的自覺性不夠等問題。
7月7日下午,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多家被要求整改的小貸公司,了解整改情況以及后續業務規劃,但均未能獲得回應。
除了進行信用評級外,遼寧、廣州還陸續披露了多批被取消經營資格的小貸公司名單。其中,遼寧于5月31日披露沈陽市鐵西區金達小額貸款公司等33家小貸公司名單,其中27家被認定為“失聯”,6家拒絕接受檢查。這也是遼寧年內通報的第二批取消經營資格的小貸公司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央行官網披露的小貸公司運營數據,截至2021年3月末,全國共有小貸公司6841家,貸款余額8653億元,一季度減少212億元。另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全國小貸公司數量自2015年三季度以來便開始連續下滑,由2015年三季度的8965家縮減至6841家。
在于百程看來,當前參與評級的小貸公司業務多立足于地方,一方面受當地經濟波動和自身實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臨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隨著合規化要求不斷提高,近幾年來小貸公司的生存壓力較大,整體數量和規模都呈下滑態勢。
于百程認為,相對于銀行等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小貸公司由各地金融辦監管,數量眾多,標準化程度低,業務質量和合規程度參差不齊。想要真正在當地經濟運行中發揮“毛細血管”作用,小貸公司更應該發揮自身靈活和了解本地的優勢,與傳統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發展,做到小而美。同時,小貸公司應盡可能地利用技術手段,實現降本增效。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