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區建立預付費監管平臺,幫助消費者“排雷”
作為消費者,最怕的就是“交的費還沒花完,老板跑了”。
對預付費進行管理,最大限度保護消費者的資金安全,是各級政府都在探索解決方案。
如今,石景山區開始“排雷”——建立起覆蓋全區全行業的預付費監管平臺,經過大半年的運營,已經吸引了全區近50%的中小企業加入。那么他們是如何突破賬戶資金監管、吸引商家加入等難題的呢?
?挖雷?
不合格商家進不了平臺
“街道幫助我們收集到了轄區內所有營業商戶,我們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對商家進行審核。”石景山區政法委副書記孟全會介紹,預付監管平臺由石景山政法委牽頭、召集市場監管局、商務局、教委、文體局、街道等相關部門聯動。只有手續齊全、經營規范的商戶,行業主管部門才會上門溝通,不合格的商戶根本沒有機會得到邀請,這一步就把經營風險大的商戶從消費者的選項中直接排除了。
目前,石景山區已有601家中小商戶進入了這個監管平臺。在玉泉路上的一家培訓機構,記者掃描前臺提供的平臺二維碼,就可以進入監管平臺。首頁上按照教育培訓、洗車、美容等行業將商戶進行了分類,點開后,可以看到信用比較好的商家都有哪些。
這就是為消費者進行的第一道防護——把“雷”直接挖出去。
?排雷?
鎖定資金減少跑路損失
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商家突然跑路,預付費打了水漂。為了解決這個痛點,監管平臺要求所有開展預付費業務的商戶必須將預付費的20%納入銀行存管。一旦發現某商戶資金異常或者投訴量增大,行業主管部門首先會上門了解情況,還會及時調取預付費監管平臺上的消費、交易信息,幫消費者固定證據。
當出現問題時,銀行部門將啟動保證金監管機制,凍結商戶剩余資金。“風險高的商戶,資金監管比例將提高到40%,避免群眾過大損失。”
此外,石景山的預付費監管平臺還專門引入保險公司建立保障機制。石景山區政府專門與愛心保險經紀公司、太平洋保險石景山公司溝通,參照公共責任險新開設了一個險種——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臺綜合險,“由區消費者協會作為保險合同的投保人,計劃投保100萬元,基本覆蓋平臺中符合投保條件的企業。”
孟全會介紹,一旦發生商戶倒閉、跑路等情況,將由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形成最大范圍內的風險對沖機制,盡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損失,“這也是為社會管理引入了社會力量。我們估算過,如果出現商戶爆雷,監管資金加上這部分保險理賠,基本上可以保證讓每個消費者能拿回余額的60%。”
?避雷?
消費者隨時可一鍵退費
在監管平臺上,可以看到商家的營業執照,還能查詢各種經營信息,其中頁面中心位置上,留有一個專門的退款規則,這個規則下的說明非常簡單:“無條件隨時退費”。
這也是監管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的一項保障。商戶在跟消費者簽訂預付費合同時,必須掃描監管平臺的二維碼,簽訂電子合同。這樣消費者隨時可以查看、核實預付費使用情況,監管平臺也會保留這些記錄。只要是通過預付費監管平臺簽訂的合同,消費者都可以在平臺上發起一鍵退費申請,剩余的費用隨時都可以要求商家按合同退還。
孟全會介紹,從2020年初開始,石景山區預付式消費專項整治工作專班成立后,曾經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調研。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間,區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受理預付費類數據為例,一年半以來共計辦理相關工單13400件,其中2019年辦理6340件,占同期案件的12.51%;2020年辦理7060件,占同期受理案件的10.70%。可見預付費問題頗為集中。
而在預付費管理平臺從去年9月24日試運行后,平臺上商戶從300多家,如今增加到了601家,涵蓋了居民服務、洗車、健身、教育培訓等全部14個行業大類,已經占了石景山區中小企業的近50%,但截至2021年5月底,只有4家企業被投訴,投訴內容也并不是倒閉、跑路、不退費等嚴重行為,這么大的下降幅度讓監管平臺的所有參與部門都特別振奮,“看樣子我們設計的這個管理思路、監管辦法、對沖機制都還是比較成功的。有這個基礎,我們可以完善更多的細節,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
?期待?
將預付費規范覆蓋全市
優績培訓學校校長杜蘇妮回憶,政府最初推出監管平臺的時候,企業并不想加入,最大的擔心是怕有的家長覺得太麻煩,不愿意續費。沒想到推出后,特別受家長歡迎,“相當于政府為我們背書了一次,我原來以為的麻煩,反而是對我們的幫助。”
如同杜蘇妮一樣,在監管平臺推出之初,因為沒有要求必須加入,很多商家并不積極。“之前基本屬于失管狀態,如今又要管起來,如何增加商戶加入平臺的主動性,這是建設監管平臺的最大難關。”孟全會說,監管平臺不收任何管理費,還專門協調了銀行,給加入平臺的商戶減免了第一年的U盾管理費,并且給予信用良好的商家免抵押貸款等優惠。
但最初跟商戶溝通得也很不順利,八角街道辦事處平安辦副主任王卉至今記得,當初跟轄區里162家商戶介紹監管平臺時,幾乎沒有一家主動加入。
最后,正是消費者的認可,促使商家轉變了態度,也減少了監管平臺與商戶溝通的難度。如今八角街道已經有148家商戶主動加入了監管平臺。
楊莊路上的小院涮肉是餐飲業中第一家加入監管平臺的商戶,因為小店主人湯冬樹也曾有過慘痛經歷,“你來吃飯我是老板,可是我更多的時候是個消費者,我辦過理發卡、健身卡,之前給兒子報的培訓班也跑路了,前前后后,好幾萬都沒了。那會兒要是有預付費監管,我的損失能少很多。”
加入監管平臺后,湯冬樹覺得深受其惠,“顧客敢充值了啊”。他希望預付費監管平臺的覆蓋范圍能再大一些,“最好全市的商戶都能加入進來,都在一個統一的平臺內,我們要提前買課時包、健身卡的時候,進這個平臺就能查到全市商家的情況,那消費起來就放心了。”
而孟全會的期待則是盡快出臺規范預付費管理的立法,“我們現在的資金監管比例都是參照商務部前些年的規定,沒有更多的法律依據,還有高風險商戶如何監管、預付費監管賬戶何時可以凍結等問題,都需要立法來解釋并賦權。”
(北京晚報記者 周明杰)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