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著力推進要素整合,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是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有力舉措,我市立足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定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著力推進要素整合、平臺聚合、產城融合,加快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載體建設有序推進
空間格局更趨優化
“半年內,我們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創新基地入園企業數量將突破百家,我們的目標是快速集聚京津冀產業鏈資源并實現資源互聯互享,把創新基地建成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生態創新中心。”日前,在位于西青區的天津工業互聯網生態創新基地開園儀式上,基地參建方忽米網創始人兼CEO鞏書凱信心滿滿。2020年11月攜忽米網落戶天津的鞏書凱成為天津新一代信息技術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中的一員。
天津在開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的過程中,以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為導向,依托重點工業園區創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打造產業集群培育的核心載體。
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1家,示范基地主導產業規模占全市規上工業的40%左右,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示范基地圍繞主導產業,著力增強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國家級示范基地主導產業規模占主體園區的比重超過60%,產業集聚優勢不斷顯現。”市工信局研究室主任楊冬梅介紹。
以位于濱海新區的石油化工產業示范基地為例,該基地集聚了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石化企業6家,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石油渤海鉆探、渤海化工集團、天津大沽化工等龍頭企業聚集,石油化工產業產值超1500億元,卡博特、科邁化工等優勢企業快速發展,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加快建設。
濱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示范基地集聚新能源企業900余家,形成動力電池、光伏及風電三大產業鏈條,成為天津市新動能引育的重要支撐。巴莫科技是國內目前綜合實力最強、產銷量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天津金牛在國內率先批量化生產六氟磷酸鋰;匯安匯是國內產能最大的濕法工藝鋰電池高端隔膜生產企業;中環半導體區熔單晶—硅片綜合實力全球第三,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基地以一汽豐田、長城汽車、一汽大眾等5家整車企業為龍頭,聚集了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富士通天、電裝電子等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了從汽車整車制造到關鍵零部件生產、再到相關服務延伸的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完整鏈條。
天津空港工業園區航空產業基地以空客、中航直升機等龍頭企業為核心,累計吸引超200家航空項目落戶,航空產業支持中心和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產業園載體平臺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以空客A320飛機總裝線和中航直升機為龍頭,以西飛機翼、古德里奇等配件廠商為依托,國際合作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航空產業發展格局。
另外,天津加快構建以濱海新區戰略合作功能區為綜合承載平臺、以若干專業承載平臺為框架的“1+16”承接格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掛牌至今,累計新增注冊企業超2400家,百度創新中心、京東云創空間、深之藍等一批優勢項目紛紛落戶。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注冊企業近400家,其“園中園”天津中關村高端醫療產業園落地建設。承接平臺的規模效益和集聚效應正不斷加強。
“下一步,天津將按照鏈式整合、園區支撐的原則,每條產業鏈打造3至5個重點產業園區,強化產品認證、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成果推廣等綜合公共服務,以園聚鏈、以鏈集群,著力打造‘中國信創谷’‘北方聲谷’‘生物制造谷’‘京津醫藥谷’‘細胞谷’以及氫能、北辰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高品質、高能級的主題園區,成為新動能引育的沃土、園區建設的標桿。”楊冬梅說。
以鏈成群以群固鏈
主抓十條重點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的核心抓手,代表了全市制造業發展的方向、重點和要求。”我市主要負責人曾經這樣評價產業鏈的重要性。
面向“十四五”,我市將圍繞“1+3+4”產業領域,以鏈成群、以群固鏈,集中攻堅信創、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10條重點產業鏈,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推動制造業向鏈條化、集聚化、平臺化方向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到2025年,基本建成研發制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天津的目標是到2025年,“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全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5000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汽車、石油化工成為3000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現代冶金、輕工紡織成為2000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成為1000億級產業集群。
市工信局規劃發展處副處長孫洪磊向記者介紹,今年5月,《天津市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正式印發,我市將著眼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和整體競爭力,強化串鏈補鏈強鏈,做強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生物醫藥、新能源、高端裝備、汽車和新能源汽車5條“強鏈”,壯大車聯網、新材料2條“新鏈”,延長集成電路、綠色石化、航空航天3條“短鏈”,培育一批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整體配套。到2023年,這10條產業鏈將帶動重點產業規模達到1.25萬億元,形成產業鏈安全高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打造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鏈。
屆時,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鞏固領先優勢,保持全國第一梯隊;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建設世界最大的8英寸芯片生產基地;車聯網產業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生物醫藥產業搶占國內疫苗領域技術制高點;新能源產業打造全國新能源產業高地;新材料產業建設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高端裝備產業建成國內重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建設全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車發展高地;綠色石化產業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航空航天產業加快形成具有國際先進研發和制造水平的產業集群。
以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鏈為例,目前,我市已打造涵蓋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超算、數據庫、安全軟件的完整產業鏈,未來三年,將發揮在操作系統和超算設備領域優勢,夯實整機、數據庫、安全軟件、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基礎,加快創建信創海河實驗室,圍繞操作系統、數據庫、工業軟件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環節。“到2023年,我市信創產業產品將從‘可用’向‘好用’發展,在基礎軟件、中央處理器(CPU)設計和集成電路、網絡安全、應用軟件及終端設備等子產業鏈打造細分產業集群,吸引和聚集高層次人才600名,產業從業人數新增3萬人,帶動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孫洪磊說。
全面實施“鏈長制”
市領導掛帥牽頭推進
“為了精準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我市建立市領導掛帥的‘鏈長制’,按照‘一條產業鏈、一位市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由市區兩級分工協同推進。這樣由市領導掛帥,高規格推進產業鏈發展,我市從來沒有過。”楊冬梅說。
在這種模式下,市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牽頭服務產業鏈龍頭企業,進行重點項目招商,協調解決產業鏈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市級牽頭部門和產業鏈重點區(功能區)分管負責人則擔任副鏈長,牽頭落實“七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即組建一個產業鏈專家服務團,培育一批產業鏈支撐機構,發展一批產業鏈龍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鏈園區載體,實施一批產業鏈重點項目,梳理一批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套產業鏈專屬政策組合包,精準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市將統籌用好新動能引育政策和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政策,促進產業鏈和政策鏈相互支撐;還將持續開展接鏈、護企、促需專項行動,嫁接各類資源要素,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微企業整體配套。”楊冬梅說。
這些政策將主要用于鼓勵裝備首臺套、軟件首版次、新材料首批次等新產品應用,拓展新技術新業態應用場景,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鼓勵產業鏈優質企業參與標準制定,以標準化引領產業創新發展。
我市將圍繞10條產業鏈重點企業需求,加大對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資助力度,不斷提升人才吸附力。將充分發揮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作用,引進產業鏈急需的領軍人才,打造創新型、技術型、應用型人才隊伍。將支持院校、企業等建設公共實訓基地、企業培訓中心等平臺,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培養一批符合產業鏈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進一步完善細化人才政策,在隨遷落戶、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楊冬梅介紹,目前我市圍繞重點打造的10條產業鏈已安排首批成熟項目,這些項目總投資達到3481億元,將為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全面形成
天津的目標是到2025年,“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全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5000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汽車、石油化工成為3000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現代冶金、輕工紡織成為2000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成為1000億級產業集群。
(津云新聞編輯 李彤)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