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速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電”靚齊魯鄉村振興路
近年來,山東把加大貧困地區電網攻堅、加快城鄉電力服務均等化、加速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聚焦黃河灘區、革命老區、偏遠山區等“靶向扶貧”,累計完成7276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及432個村通動力電,惠及389萬戶,1400多萬人受益,“電”靚齊魯鄉村振興路。本報今天刊發濰坊、臨沂、菏澤3市強網惠民案例,以饗讀者。
濰坊——
“千村改造”鋪就“振興路”
仲夏時節,走進臨朐縣紅廟子村,錯落有致的櫻桃大棚,整潔寬廣的水泥街道,賞心悅目的文體廣場,井然有序的農家小院,熠熠生輝的太陽能板……一幅幅賞心悅目、和諧幸福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鋪開。
近年來,濰坊市按照“集中攻堅、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原則,重點對縣域2014個自然村電網實施“千村改造”工程,通過將各村鎮家家戶戶電表統一規劃,密如蛛網的電線埋入地下,電線桿邊建起花壇等舉措,推動老舊線路改造、增壓擴容、線纜入地等民生實事建設落地,實現村容村貌“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清清爽爽”,用堅強網架、充足電能鋪就鄉村“振興路”。
“櫻桃好吃樹難栽,種大棚,不僅需要資金投入,最關鍵得有電!卷簾、噴藥、取暖、灌溉、照明等等,樣樣離不開電。每個大棚建造費用15萬元左右,只要電力充足,盛果期一兩年就回本,第三年就能賺錢。”談起大棚種植櫻桃的經驗,紅廟子村村民王元峰高興地說。目前,王元峰大棚櫻桃種植面積由最初3畝增至10畝,年產值突破60萬元。
紅廟子村作為全省大棚櫻桃種植基地,是濰坊市“千村改造”工程的第一批受益者。國網濰坊供電公司結合當地大棚櫻桃產業發展情況,利用“千村改造”契機,為紅廟子村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1臺,更換400千伏安輕載變壓器1臺,敷設低壓主干線1420米,鋪就了紅廟子村鄉村振興、轉型升級的“高速路”。在堅強電力支撐下,紅廟子村走出了一條櫻桃專業化種植新路子,全村大棚櫻桃發展增至110余畝,打造“櫻桃種植生態農場”5處,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與此同時,在“千村改造”帶動下,濰坊市各縣(市區)、鄉(鎮)積極規劃行動,加快電網改造升級,蓄足產業發展“電動力”,吹響鄉村振興攻堅號。其中,昌樂縣東南村依靠穩定的電力發展電商經濟,將村子打造成全省聞名的“淘寶村”;諸城市依靠堅強電網的消納能力,探索建設了“山子前”美麗鄉村光伏示范村,為鄉村振興提供綠色動力;壽光市通過電力賦能讓大棚“蔬菜工廠”與工業制造同步邁入智能化時代,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壽光模式”;寒亭區依靠充足的電力,在灘涂地上發展海水稻種植10萬余畝。
臨沂——
全電種植架起“惠民橋”
春季萬畝油菜花、郁金香競相怒放,夏季千畝荷花盛開繪就五彩花海,秋季硫華菊、向日葵驚艷綻放,冬季幽香的蘭花、梅花讓人沉醉……步入臨沂市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四季花海不斷,綠樹掩映、人流如織,讓人不由自主地稱贊一聲“沂蒙好風光”!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位于臨沂市蘭陵縣代村,建設10萬平方米、5個大型智能溫室和數百個冬暖式大棚,通過全電大棚實現全電種植,棚內常年恒溫21度左右,冬暖夏涼,適宜游客一年四季游玩,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旅游莊園,被命名為國家農業公園。”據臨沂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介紹,在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示范帶動及引領下,代村當地全電大棚、全電種植等現代農業迅速崛起,蔬菜水果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蓬勃發展,村集體產業總值高達36億元,成為全國遠近聞名的鄉村治理示范村,獲評中國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電力先行。近年來,臨沂將加快電網改造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放在工作首要位置,市、縣、鄉(鎮)三級成立“一把手”電網改造領導機構,因地制宜、精準編制電網改造規劃,充分發揮技術、人才和資源優勢,打通電網服務“最后一公里”,推進電網晉檔升級,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莒南縣板泉鎮楊家湖村地處丘陵,四季少雨,澆地主要以地下水灌溉為主。電網改造升級之前,種植戶一般采用柴油發電機帶動深水泵抽水,澆一次種植園至少需要10個人工,有人負責拉車,有人負責拉線,還要有人拉水泵,費時又費力,澆地成為種植戶最頭疼的事情。為此,臨沂市大力推進機井通電惠民工程,新建10千伏線路10.85千米,提前完成配套電網建設,實現全市種植戶用電種植、用電灌溉全覆蓋、零遺漏,為鄉村振興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電網改造升級后,現在50多畝葡萄園灌溉,我只需輕輕一按電鈕,輕輕松松把園子澆了,省時又省力。”莒南縣板泉鎮楊家湖村葡萄種植大戶王江善高興地說。
目前,隨著臨沂市電網改造升級工程不斷深入,各鄉鎮老舊電力設備得到全面更換,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明顯改善,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電氣化養殖,效益規模翻番;有的搞起了全電種植蔬菜大棚、水果大棚;還有的開起了特色“農家樂”,空調、電飯煲、電磁爐紛紛上場……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電動力”。
菏澤——
電網升級編織“致富夢”
走進菏澤市定陶區灣子張村,每隔幾十米就有生產布藝小板凳的店面,有生產木質底柱的,有提供海綿的,有制作布面的……曾經鮮為人知的灣子張村,如今生產著全國80%的布藝小板凳,甚至出口海外,發展成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淘寶村”。
哪里有需要,可靠電力就供應到哪里。針對“淘寶村”發展勢頭迅猛,用電負荷直線飆升的實際,國網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供電公司重點圍繞互聯網對供電穩定性的特殊要求,重新對原有電力設備和線路進行規劃布局,創新性對灣子張村實行網格化管理,降低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質量。同時,按照特事特辦原則,迅速籌集電網建設物資,在村中增設一條10千伏線路,新增4臺400千伏安變壓器,為“淘寶村”電網升級改造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
“目前,灣子張村有57家實體加工廠、27家網絡公司、128家網店,每天生產300萬元的板凳、懶漢沙發等淘寶產品,2020年銷售額突破3個億。通過近幾年電網改造升級,灣子張村電壓穩定,供電可靠,成為全國最大的布藝板凳生產專業村,連續多年被阿里巴巴認定為‘淘寶村’。”面對未來的發展,灣子張村村委會主任信心滿滿。
與灣子張村不同的是,東明縣焦園鄉黃河灘區作為山東最大的鱸魚養殖基地,占地1200畝,擁有標準化鱸魚養殖池塘56個,溫室養殖大棚12000平方米,2020年下半年銷售鱸魚200萬斤,實現利潤1000余萬元。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因為電力保障就是我們鱸魚養殖基地的生命線。基地每個池塘有3臺增氧機,每天必須24小時不停運轉,一旦停電超過半小時,鱸魚就會大量死亡,自2019年8月投產以來,168臺增氧機一分鐘也沒有停過電。”東明縣焦園鄉黃河灘區鱸魚養殖基地負責人介紹說,選擇在這里建立養殖基地,一方面是因為環境好、水質好,更重要的是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
下一步,隨著國網東明縣供電公司架設的10千伏線路和配變投用,東明縣焦園鄉黃河灘區鱸魚養殖基地計劃擴建至5000畝,養殖池塘擴增至240個,努力打造成養殖、培育、繁殖一體化基地。
(通訊員 馬向陽 張建佩 柏貞揚 大眾日報記者 張思凱)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