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記看中“餐飲零售化”,牽手盒馬進軍“快手菜”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強化了到家消費的場景和需求,也倒逼餐飲品牌做生鮮、預制菜、包裝食品的零售,從單一的餐飲模式變成餐飲、零售“兩條腿”走路。記者日前獲悉,在深圳擁有35家門店的湘菜頭部品牌農耕記看中了“餐飲零售化”這片藍海,牽手盒馬進軍“快手菜”市場。業內人士稱,餐飲零售化是打破僵局、給行業帶來增量的方向之一,但要做好餐飲零售化并不容易。
快手菜簡單烹飪就能食用
快手菜又被稱為半成品菜。相比前些年推出的“凈菜”,這種快手菜出廠時除配有洗凈、切好的肉菜等食材,還有料理包。快手菜在購買后需要簡單烹飪才能食用,保質期一般只有數日。記者在盒馬門店看到,目前農耕記在盒馬上架的產品共7款。商品包裝上清晰標明了烹飪步驟及所需時間,店員稱,廚房“小白”到時也能做出不錯的成品。
盒馬聯合羅蘭貝格發布的《2021鮮美生活新趨勢:食品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提到,大環境導致的消費人群變化為預制菜打開了市場,創造了介于第一需求即“在家烹飪”,和第二需求即“在外就餐”之間第三需求——快速在家簡單做菜,既能體驗烹飪樂趣,又不需要太多時間和經驗就能做出家常水準以上的菜肴。
“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已經形成了全新的飲食消費習慣”。盒馬3R事業部深圳區域負責人李社峰說,“請朋友到家吃飯”成為時下的一種社交方式,然而很多年輕人其實并不善于做飯。深圳市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稱,把餐廳的社交場景帶到家中已成為一種趨勢。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2月,農耕記就曾開發出生鮮凈菜,依托于門店自身渠道進行售賣,單日訂單量曾達到500份。
深圳相關企業近1500家
去年疫情以來,面臨線下店關閉的餐飲企業紛紛轉到線上,通過外賣和快手菜自救。西貝、海底撈等知名餐飲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或自有商城出售預制菜、半成品等產品,“餐飲零售化”或“餐飲新零售”的模式開始成形。
深圳烹飪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深圳餐飲業總營收達10596億元,同比增長75.8%,外賣和新零售板塊增幅明顯。劉永忠稱,疫情也加速了餐飲企業零售整體營業的飆升,”不是一兩倍,而是十幾倍”。
白皮書顯示,餐飲行業半成品菜品銷售額急劇上升,推進了預制食品在中國發展的進程。疫情好轉后半成品銷售回落到正常水平,但仍保持了增長態勢。
2020年天貓數據顯示,預制半成品菜銷售同比增長111%。記者6月10日通過天眼查查詢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速凍、預制菜、預制食品、半成品食品、即食、凈菜”的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共有42489家相關企業。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省企業達6632家,占全國的15%左右,廣東3853家居全國第三,占比約9%。深圳相關企業達到1482家,超過一半成立時間在1-5年內(781家),成立不到1年也有313家。
資本也在青睞半成品菜。2021年,已有多個預制菜企業融資。凍品在線集團的新零售項目“三餐有料”成立3個月完成兩輪融資。“日日煮”宣布完成2500萬美元C1輪融資。各大電商平臺也把快手菜作為今年發力的重點。以叮咚買菜為例,去年6月成立快手菜部門,今年4月推出自有品牌 “拳擊蝦”,僅一個多月銷售額破億元。
做好餐飲零售化并不容易
在疫情常態化下,餐飲零售化是打破僵局、給行業帶來增量的方向之一。但餐飲企業要做好零售并不容易。
“之前有人做過凈菜,但沒有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馮國華說,農耕記也在探索中。劉永忠表示,不同于堂食場景對產品的粗加工和現場烹飪制作,快手菜對采購、加工、運輸等環節要求更多,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渠道、技術等多方配合,餐飲企業需要考慮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轉型并不容易。
日前,盒馬成立新品孵化中心“盒馬X加速器”,為有潛力的新品牌、產品線和商品進行孵化、加速以及戰略投資。李社峰表示,聯合農耕記做的快手菜,是在本地消費數據沉淀之下,對商品的精細打磨。“從研發到上市、不斷迭代優化,能夠補齊傳統餐飲在市場營銷、產品研發、顧客洞察、供應鏈等方面的不足”。
“這是1.0版本的產品,還不完美”。馮國華稱,會加快研發的力度,迭代出2.0和3.0版本。他說,快手菜是農耕記一個單獨的項目,湘菜則是切入這個項目的一個單品。目前公司正在組建八大菜系的研發團隊,未來希望在快手菜賽道里占有一席之地。
“在我國擴大內需,促進雙循環的背景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推動餐飲零售化、培養新型餐飲消費的做法,就是以供給側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為促進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示范作用”。劉永忠強調,做快手菜也要反對餐飲浪費,“如果過了三四天,商品多了怎么處理,預制菜未到保質期不能變成垃圾菜,要站在健康和環保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深圳的餐飲創新才可以真正實現”。
(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