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縣吹起白茶“集結號”,抱團效應已初步顯現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句俗語說的是我國特有茶類產品——白茶。作為微發酵茶,白茶的年代越久,味道就越香醇。比起廣為人知的綠茶、紅茶等茶葉品類,白茶的名氣顯得沒有那么大。不過,近年來白茶市場正在快速發展,作為我國白茶核心產區之一的福建南平市政和縣,也吹起了白茶的“集結號”。
因茶得名第一縣
“喝杯茶嗎?”在福建南平市政和縣的中國白茶城,隨便走進一家茶葉店,店主都會熱情的招待客人一杯白茶。這個位于閩浙兩省三市結合部的小縣城,是我國白茶核心產區之一,產茶歷史悠久。
“我們政和,那可是因茶得名第一縣!”在政和一家街邊小吃店,老板娘提起政和的縣名由來頭頭是道:宋咸平三年置縣關隸,于宋徽宗政和五年因進貢白毫銀針受賜年號,改名政和,為全國因茶得名唯一縣。事實上,政和身上的很多標簽都與茶密不可分:我國重要茶葉產區之一、福建省茶葉主產區、中國白茶之鄉、中國白茶核心產區、政和大白茶品種發源地、“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紅茶的原產地。
提及白茶,可能很多茶愛好者首先想到的是福建福鼎市。確實,即便是政和人也很難否認,福鼎白茶扛起了我國白茶市場的半壁江山。早在2004年6月,原國家質監總局就正式批準“福鼎白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為白茶主產區之一的政和縣,在福鼎白茶的光芒下顯得有些黯淡。
雖然茶葉種植歷史悠久,但政和的白茶產業近年來才開始在政府的推動下發展起來。“以前大家沒什么方向。”政和縣多位茶企相關負責人都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他們過去就是什么賣得好就種什么。“比如以前有段時間茉莉花茶市場反響很好,我們就都在做茉莉花茶,過段時間紅茶行情很好,大家又都在做紅茶。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專注某個品類發展,整個縣的茶產業就比較分散。”一位茶企老板直言,很多知名茶企都從政和收購茶葉,但很少有消費者知道這些茶葉是政和出產的。
像福鼎白茶一樣,政和也開始重視起政和白茶的品牌價值。據悉,近年來,政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提出打造“政和白茶”公共品牌思路,品牌宣傳推介投入近千萬元。在政和縣政府的推動下,政和的白茶產業迅速發展,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政和白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等商標品牌。2020年,政和縣產茶1.63萬噸,產值16.22億元。其中白茶8700噸,產值13.85億元,比增17.4%。有機茶園3300畝,綠色茶園5230畝。
密集的政策支持使得政和縣吸引來不少新的茶企。“這里相關政策環境比較好。”福建省深山茶葉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威笑稱,沒到政和縣建廠之前,他算是在“流浪”,“都是在周邊各個縣收購茶葉。我們幾年前決定留在政和,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前景。”
目前,政和有茶園面積11萬畝,涉茶企業600多家。2021年,政和白茶品牌價值達50.34億元。
市場快速發展
在我國六大茶類里,白茶可以說是市場最小的一類,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近日召開的2021中國白茶大會暨政和白茶交易大會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表示,白茶是我國的特有茶類產品,近年來發展形勢喜人。“據協會調查顯示,全國已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白茶;在流通消費市場中,白茶產品已高速躍遷為最受矚目的熱點品種,贏得了業內外的普遍關注。”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調查顯示,2017年-2020年,白茶在全國茶葉總產量的占比由0.4%快速躍升至2.47%。至2020年年底,全國白茶產量已達到7.35萬噸,農業產值75.2億元。
市場的熱度提升,明顯地反饋到了白茶的價格上。據政和縣代縣長王豐介紹,政和春茶茶青(即從茶園里剛采摘下來的葉子)價格連續幾年都提高30%以上,并且供不應求,為茶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記者走訪多家茶企,也得到了類似的反饋。“今年新出的野白出廠價格是500多元一斤,主要就是茶青貴很多。2019年的野白差不多現在價格是600多元一斤,因為2019年茶青便宜,所以整體價格還好。”“今年牡丹王確實比較貴,價格起來了,以后估計會越來越貴。”多名茶企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政和白茶的價格長期以來都比較低,但近年來呈現上漲趨勢,并且市場接受度良好,銷量也在不斷增加。
牡丹王和野白都是白茶的種類名。作為微發酵茶,通常白茶年代越久味道越香醇,當然價格也越高。不過,對于今年茶青價格上漲,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茶企認為價格上漲是市場利好。“最直接的反饋就是,不少比較高端的新茶都已經賣完了,收入當然也會有所增加。”擁有自有茶園的佛子山獅峰茶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但也有茶廠對此持有保留態度。“現在市場價格變高,茶農就認為自己的茶葉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想種出品質更好的茶葉,就要讓土地變得更肥沃,閑置期變長,普通品質的茶葉產量就會下降。”某茶企相關負責人說,“我的感覺就是,前幾年廠里24小時做茶,這兩年一個晚上可能茶葉就做得差不多了。”
吹響政和白茶“集結號”
政和縣過去主要是賣毛茶(即初加工沒有進行精細加工的茶葉),并且茶企多為中小企業,近兩年更是有不少新的企業出現,如何將這盤“散沙”捏合起來,發揮地區集聚效應,成為政和白茶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中國白茶城的落地可以說是彌補了政和白茶產業的這塊短板。據悉,中國白茶城是中農批集團的首個茶葉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是集茶葉展示交易、智能倉儲、檢測認證、信用擔保、期貨拍賣、金融服務、白茶價格指數發布及茶文化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全國白茶集散中心,目前簽約入駐企業為139家。
自4月開業以來,中國白茶城正在成為政和白茶的一張新名片。“這個月我們銷量很不錯,不少人不了解政和白茶,現在到了政和以后就會來中國白茶城了解一下。”澄源祥源茶廠相關負責人葉求青告訴記者,他在政和有自己的茶廠,主營批發業務,沒有自己的零售門店。“我們廠子在山上,很難下來專門開個零售店,在縣里開也沒有什么意義?,F在有了中國白茶城,可以說是我們廠的一個形象店,有客人在店里對白茶想了解更多的話,還能去我們的廠里參觀。”
葉求青的經歷也可以說是大部分政和本地茶廠的切身體驗。白茶城內不少門店的老板都告訴記者,過去即便是了解白茶的客戶,到了政和也只會去找特定的一兩個茶企,“他們不知道去哪兒找茶廠,因為很分散。”有老板說。有了白茶城,客戶的選擇面就擴寬了很多,入駐的茶企也能有更多的客源。
如果都賣白茶,白茶城里的139家入駐企業豈不是同質化很嚴重?實際上,白茶城不只有茶廠的體驗店,也有專做白茶儲藏的企業,還有專門零售的企業,將整個白茶產業的所有流通鏈條都囊括在內。“看似都是賣茶的,其實大家擅長的地方都不一樣,走的路不同,是有很大區別的。”政和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繼續細分的話,某個領域幾家店出現同質化競爭在所難免,這個時候就要拼茶葉的質量和店家的服務了。
“當然我們也有壓力,現在全國各地‘一片白’,如何讓政和白茶突圍,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問題。”福建省閩輝名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林美鳳告訴記者,隨著市場迅速發展,不管當地茶葉合適與否,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做白茶,“但我們政和的茶葉肯定是最好最適合的。”林美鳳自信地說。
據了解,林美鳳的公司正在嘗試在產品線上推陳出新,試圖抓住年輕人的心。“我們在嘗試做白茶茶包,有一些年代比較久的茶葉比較碎,客人不喜歡,但丟了很可惜,做成茶包正好合適,符合年輕人現在既要泡茶養生又要方便的需求。”林美鳳告訴記者,她們不擅長做銷售,都交給經銷商來做,目前還是會專注產品生產研發,嘗試開拓茶包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當然我們不會用年份淺的茶葉,肯定都是好茶葉,要打中高端市場的。”
除了專注生產的茶廠摩拳擦掌搞產品創新,記者走訪多家門店了解到,不少專門零售的茶企已經在運營自己的品牌,正在向線上渠道發力。“我們發現線上渠道是很大的市場,不過目前如何打出政和白茶的名氣,運營好自己的品牌,我們還在摸索中。”佛子山獅峰茶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籌備自己的天貓店。
比起已經享譽大江南北的福鼎白茶,現在的政和白茶名氣尚不顯,但隨著中國白茶城這把“集結號”的吹響,政和茶企的抱團效應已經初步顯現。據悉,除了中國白茶城,中國白茶博物館項目、以及東平、石屯、鐵山、鎮前、澄源五個鄉鎮建設政和縣白茶產業園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國白茶研發中心、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福建工作站簽約落地政和。下一步,政和縣將探索“白茶+”產業,健全政和白茶產業鏈條,打造全國白茶集散中心,讓政和成為白茶精品的輸出地、標準的制定者。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挖茶產業資源和內涵,打通茶產業全鏈條,同時積極建設‘無肥無藥’生態茶園,穩定現有茶園面積,推動茶葉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增收,把茶產業作為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南平市副市長何明星說。
(記者 冉隆楠)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