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提升“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
農產品銷售,一頭連著鄉村產業持續發展,一頭連著廣大消費者的“菜籃子”“米袋子”。然而,由于種種因素,農產品由地頭送到餐桌的路途并不輕松。為此,近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重點抓住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補齊農產品流通設施短板,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完善產區“最初一公里”初加工設施設備,提升農貿市場、菜市場“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暢通農產品流通“微循環”。
暢通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當前農產品流通網絡不完善,全鏈路規模化、專業化的流通企業數量不足,在縣—鎮—村缺乏不同層級的冷鏈集散中心、分撥中心和運力等,造成農產品損耗大且出山困難重重。農產品走出去與流通體系搭建相輔相成,專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使得具有較高價值的反季節產品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可以不斷地走出區域,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流通。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餐飲、社區零售、跨境凍品冷鏈等領域,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如今餐飲行業向著互聯網化、智能化、智慧化、娛樂化的方向發展,新餐飲的競爭已從線上轉到線下。在餐飲行業,食材供應鏈至關重要,而其核心就在于全鏈通路的打造。
通知提出,通過兩年時間,加快形成農商聯系更為緊密、產銷銜接更為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具體來看,升級改造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支持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交易區和內部道路等公共設施,滿足分區、分類經營和批零分離、人車分流要求。完善通風、排水和垃圾處理等設施,改善環境衛生。加快完善檢驗檢測、產品溯源等設施設備,嚴把農產品入市質量安全關。開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動實施電子結算,加強買賣雙方經營和交易信息登記管理,促進人、車、貨可視化、數字化管理。
專家認為,此次兩部門提出的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打通農產品流通“大動脈”和“微循環”,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職能部門和物流行業責無旁貸,不能有絲毫懈怠。
發展高質量冷鏈物流
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進城的“大動脈”。以果蔬、畜產品、水產品及花卉為代表的冷鏈物流,交易額每年增速達20%。然而,由于冷鏈的保障不足,我國每年僅果蔬一項就損失上千億元。在美國、日本與歐洲,農產品冷鏈運輸率達80%至90%,而我國只有10%至20%。冷鏈物流能力的薄弱與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成為制約消費增長的一大矛盾。因此,發展高質量農產品冷鏈物流已是當務之急。
此次通知提出,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設施,加快節能型冷藏設施應用。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冷鏈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廚房等,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推動農產品冷鏈技術裝備標準化,推廣可循環標準化周轉箱,促進農產品冷鏈各環節間有序銜接。
同時,加強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配備清洗、分揀、烘干、分級、包裝等設備,增強產地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提高產地移動型、共享型商品化處理設施利用率。
此外,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支持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市場實施環境改造,完善分區布局,進一步增強檢驗檢測、冷藏保鮮、產品追溯等便民惠民服務能力,完善供應鏈末端公益功能。發展智慧農貿市場,支持市場配置智能電子秤、信息化管理等設備設施,對品種、價格、銷售量等交易信息統一管理。
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行業的發展,應以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需求的引導性作用,合理利用全鏈資源,實現全鏈效率的最大化。
通知明確,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重點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連鎖超市、生鮮電商等各類農產品流通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實農產品銷售專柜、專區、專檔,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
根據通知,中央財政將提供資金支持。確定支持省份可根據支持內容清單,結合本地實際選擇支持方向,應至少支持1家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并避免支持項目與發展改革委安排的中央基建投資項目重復。
納入支持范圍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符合以下標準:位于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的重要節點,東部地區年交易額不低于150億元、年交易量不低于100萬噸、至少輻射周邊五個省份;中西部省份年交易額不低于80億元、年交易量不低于50萬噸、至少輻射周邊三個省份。
近來年,從中央到地方對于農產品供應鏈建設與發展的關注及支持力度日益提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對此,專家建議,從各級職能部門講,應結合本地實際,列出時間表和路線圖,在兩年時間內,用好專項資金,完善農產品產區“最初一公里”和銷區“最后一公里”的供應鏈體系基礎設施,包括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硬件建設。從物流行業講,應從內部挖潛,配合職能部門,用足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搞好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依琰)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