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培訓產業國際論壇召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26億元
26日,2021(第六屆)中國民用航空培訓產業國際論壇在河北廊坊召開,論壇圍繞“國產飛機培訓體系建設”“飛行技術管理及新技術應用”“創新培訓模式及效率提升”三大主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會議現場,河北臨空集團有限公司與安勝(天津)飛行模擬系統有限公司、北京藍天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航空飛行模擬器生產、研發、培訓等相關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項目總投資額達26億元。
本次論壇由中國航空學會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分會、上海市航空學會、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主辦,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管委會支持,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協辦,河北臨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廣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承辦。
開幕式上,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航空學會理事長史堅忠以及廊坊市政府副市長,廊坊臨空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海川先后致辭。河北臨空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剛進行了廊坊臨空經濟區的產業園區推介。
本次論壇旨在為實現我國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大國向多領域的民航強國跨越的宏偉目標,培養一大批民航專業人才。當前民航領域正處于亟需高度依賴科技創新驅動引領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ARJ21(中國第一次完全自主設計并制造的支線客機)交付量逐年攀升,ARJ21即將成為中國民航客運飛機市場繼B737(波音的一款飛機型號)、A320(空客的一款飛機型號)等之后的第二大梯隊機隊,同時C919(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飛機)也將正式投入運行,國產民機的培訓工作逐步加大,因此中國制造民機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挖掘國產民機培訓需求將成為中國民航市場新的關注點。
據介紹,廊坊臨空經濟區依托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應運而生,借助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機場保障、航運服務以及航空物流三大核心功能,全力培育包括航空培訓板塊在內的航空科創服務全產業鏈。
“廊坊臨空經濟區依托機場保障、航運服務以及航空物流三大核心功能,全力培育包括航空培訓板塊在內的航空科創服務全產業鏈。我們將借助綜合國際航空樞紐優勢,建立飛行模擬機研發制造訓練基地,引進國際國內大型模擬機生產制造企業,對接全球各大航空企業,打造全國最大的模擬機研發、生產、培訓基地。我們將圍繞不同企業自身需求,量身定制最優質、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務,著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努力為大家投資興業創造最好條件,助力打造航空科創服務全產業鏈。誠摯歡迎國內外企業積極參與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片區建設中來,在深度交流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廊坊市政府副市長,廊坊臨空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海川說。
會上,200余位來自主機廠、航空公司、技術廠家等行業內嘉賓齊聚,20余位國內外知名航空公司及行業專家針對國產飛機培訓體系建設、飛行技術管理及提升培訓實效等三大板塊展開討論,旨在通過交流學習強化各航空公司的人才培養及儲備,為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支持,為廊坊臨空經濟區的高質量建設賦能。(記者 宋敏濤)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