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日“燒”500萬 大模型盈利模式在哪兒
OpenAI走在破產邊緣?無所不能的ChatGPT,似乎遇到“危機”了。
最近一則消息,引發了AI行業的震動。8月13日,印度新聞媒體平臺近日的一份研究報告稱,OpenAI可能在2024年底破產,OpenAI僅運行ChatGPT,每天就要花費約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0萬元。
有人擔憂,如今大模型層出不窮,無數公司爭相競逐,連全球領頭企業OpenAI都遭遇困境,輝煌一時的“ChatGPT”們,會是曇花一現嗎?未來還能走多遠?潮新聞記者請教了多位AI領域專家和投資界人士。
【資料圖】
圖據新華社
虧損數億美元 OpenAI會破產嗎?
據該報告稱,自從其開始開發ChatGPT以來,其虧損額在5月份翻了一番,達到了驚人的5.4億美元。這些數字,難免讓人為其前景感到擔憂。
這么“燒錢”搞人工智能,OpenAI會走向破產嗎?記者咨詢了幾位AI領域專家,他們近乎一致地表示:不大可能。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湯思亮覺得,至少在5年之內,OpenAI不會破產。同樣,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教授盧志武也說,關于破產的言論,可信度并不高。但大模型光鮮的背后,人們的確開始關注成本了。
盧志武告訴記者,消息稱OpenAI每日花銷七十萬美元,但這個運維成本里面,沒有寫明是否包含訓練和推理兩部分,如果包含訓練機器的部分,這個數字是完全正常的。
其實,OpenAI從未對外透露過運行大模型的真實成本。但OpenAI的財務狀況卻屢次被業界“揭短”:高昂的成本,已然是大模型背后的“痛點”。
“微軟前期投資OpenAI所花經費、微軟后期把GPT從3.5升級到4.0,甚至當前升級到5.0做的儲備的成本,所需的花銷遠遠不止運維成本。所以每日七十萬美元并不準確。”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記者。
幾位專家都表示,如果僅基于財務因素,就認為OpenAI要破產、退出歷史舞臺,這個結論太過于草率。
早在2019年,OpenAI公司就獲得了微軟10億美元的投資,今年微軟又宣布追加投資上百億美元。但二者的合作關系十分復雜,對這筆投資,微軟會獲得一定利潤和股份,但微軟與OpenAI保持了一定距離,擁有影響力但沒有控制權。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記者,OpenAI可能在2024年底破產,這只是一個惡意揣測,并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持。盡管OpenAI在燒錢,公司也在不斷尋找實現盈利的方式,除非微軟日后投資不再持續,OpenAI才可能走向破產。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也認為,就GPT本身發展而言,包括數據庫、模型算法、算力,底層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閉環,跟一些具體的行業、場景相結合,能夠提供相關的服務。
“一家企業、一個商業模式,已經獲得了行業的競爭優勢,即使目前看起來很燒錢,大規模盈利遙遙無期,但短時間內它不會輕易放棄的,無論是微軟還是相關投資機構,還會進一步給它支撐。”王鵬分析。
圖據新華社
算力受限未來還要燒多少錢?
自一夜爆火,擁有全球過億用戶,如今ChatGPT也在遭遇流量危機。
根據網站數據分析工具SimilarWeb調查顯示,ChatGPT訪問量增長率在過去幾個月間一直在下滑,1月份的環比增長率為131.6%,2月份為62.5%,3月為55.8%,4月份大幅縮水至12.6%,到了5月僅為2.8%。
除此之外,OpenAI還面臨非常嚴峻的GPU(圖像處理器)限制。OpenAI創始人SamAltman曾公開表示,現在最大問題是受限于GPU短缺,算力不足,產品的速度和可靠性都跟不上。
雖然困難重重,OpenAI也在不斷調整方向、迭代更新,毫無疑問,這也需要天量的投入。
今年,微軟對旗下云業務、操作系統業務和互聯網算力都做了全面調整,GPT新一代大模型深植入Windows系統、瀏覽器和Office套件之中,而微軟這些業務戰略轉型的成本,尚未有公開數字。
“微軟前期為了給GPT大模型鋪墊,花大力氣將本是B端開發工具ChatGPT移植到了大眾接受的C端。但由于大模型自身的數據安全、倫理難題以及監管真空,微軟適時調整了GPT的C端應用機制,令其重歸B端本心,在商業道德上重回正軌。”陳佳說。
陳佳認為,如此宏大的轉型成本,國際市場上除了微軟,恐怕其他人的測算都不準確。每日七十萬美元,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張孝榮也分析,大模型燒錢是客觀存在的。根據報告所述,OpenAI確實面臨高成本的運行費用。雖然ChatGPT每天約需花費70萬美元這個數據暫時難以查證,但非常費錢是毫無疑問的。
“大模型需要大量的算力和一個頂級人才團隊,構建算力需要購買昂貴的GPU的芯片(最先進的芯片價格高達3-4萬美元,需數萬片構建算力)。而這些芯片耗電量巨大,完成一次訓練需要消耗一個小鎮人口的電能,運維成本很高;而OpenAI需要頂級人才團隊,人力成本也相當高,而且長期居高不下。”張孝榮說。
AI的盈利模式人類能找到嗎?
雖然破產未必成真,但報告也引發了人們對AI盈利模式的思考:砸錢搞大模型,真的值得嗎?
隨著開源大模型的興起,AI江湖上群雄爭霸,AI產品競爭也愈發“內卷”:每當OpenAI更新迭代,就有公司學習模仿;當OpenAI推出付費版本,就有公司推出0美元或接近免費的人工智能模型及其服務。
如今,很多公司看到了大模型的潛在商業機會,但市面上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業模式很簡單。“大多是通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服務來獲取收入,比如提供機器翻譯、圖像語音識別、智能客服等服務,他們也面臨競爭激烈和價格下降的問題。”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告訴記者。
不過,作為AI界的領頭羊,OpenAI沒有停下商用領域的探索。就在日前,福布斯發布2023云計算100強榜單,OpenAI作為人工智能企業位列榜單第一。
今年1月,微軟上線AzureOpenAI服務,Azure全球版企業客戶可以直接調用OpenAI模型,與此同時,面向企業用戶的AzureOpenAIChatGPT服務也在全球版Azure中上線。
“目前看來,大模型比較靠譜的盈利模式可能是跟垂直行業結合。”湯思亮說。
在中國,OpenAI正不遺余力地鋪開業務。目前有一批企業接入了微軟的商用服務,例如地產龍頭企業萬科接入AzureOpenAI服務,中手游也宣布與微軟簽署協議,將在云計算、大數據、模型研判等領域開展合作。
“從長期來看,OpenAI的盈利模式有兩個維度,一是自己下場,找到行業場景落地,形成商業閉環,獲得核心業務;另一種方式是找合作商,基于Linux系統、蘋果系統等開發API接口,擴大影響力,獲得更多的應用場景。”王鵬說。
張孝榮認為,對于大模型的盈利模式,目前還不夠明朗,尤其是對于像OpenAI這樣專注于語言模型的公司來說。盡管大模型在各行各業都有巨大的潛力,但要實現可持續的盈利需要克服許多挑戰,包括降低應用成本和使用門檻。
“但是,大模型并非AI發展的終極未來,隨著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路線,出現更具可持續盈利模式的模型。”張孝榮說。
盧志武表示,未來大模型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連OpenAI都要考慮成本,就會發展得慢一些,留給我們追趕的機會,這對中國企業來說并不是壞事。
無論是危言聳聽還是發出預警,關于AI大模型的未來,人類還有太多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21CC腫瘤情報(第52期):FDA批準楊森PARP抑制劑組合療法;齊魯制藥PD-1/CTLA-4組合抗體新藥申報上市
一圖讀懂:洪災之后防大疫,這幾類疾病要警惕!
多措并舉防災減災 確保蔬菜生產穩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OpenAI日“燒”500萬 大模型盈利模式在哪兒
- 湖北兩地應急部門發放獎勵金,鼓勵舉報安全生產領域的不法行為
- 2023福建福州市閩侯縣衛健系統招聘編內衛技人員部分崗位延長...
- 首座“撒開腳丫”主題環保球場揭幕,年輕榜樣力量助力女孩“...
- 攝影師稱自己拍的照片被告侵權索賠8萬多元 視覺中國回應
- 安陽創新企業獎勵政策:實現企業研發活動從“有沒有”向“好...
- 小米平板6 Max發布:14英寸超大屏,3599元起
- WTT巴西站落幕,韓國隊豪奪三冠,法爾克早田希娜分獲單打冠軍!
- 《我的孤獨在人群中》
- 防止衣服掉色的技巧(防止衣服掉色的技巧和方法)
- 大唐新能源(01798):“20唐新Y6”將于8月21日全額兌付
- 三個月內兩度“降息” 8月LPR有望跟隨下行
- 7月工業增速有所放緩,多個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即將出臺
- 深山里的“黃金”·陽春春砂仁
- 2023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在浙江臺州啟動
- 廣西百色全面立起征兵工作規范化建設新標準
- 紫微 命盤(紫微命盤分析)
- 《法治日報》:用“警察藍”守護贛鄱綠水青山 江西警方五年...
- 溫州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雙人繳存家庭最高可貸100萬元
- 美的置業完成發行合計9.2億元中期票據
- 佛山禪城4.84億元掛牌一宗商住地,樓面價7300元/㎡
- 小商品城與日本頭部電商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夏威夷毛伊島山火:航拍前后對比顯示拉海納受災嚴重
- 上海首個商場內的“生境花園”即將在長寧亮相
- Runway Gen-2更新,支持生成18秒視頻
- 考生注意了!陜西省今年下半年自考10月28日至29日進行
- 江蘇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管局市容管理科負責人李南接受...
- 曹操麾下那么多名將,為何只有張郃一個人去追殺趙云?
- 中國十七冶集團設計研究院舉辦新員工歡迎會
- 預計10月底竣工,上合國際人才雙創產業園項目主體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