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連接器業務將上市 回歸布局汽車電子
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高管近日透露,公司計劃明年在臺灣將旗下線材與連接器業務上市,從而籌得資金在海外擴張并發展新技術。
該業務部首席執行官盧松青(SidneyLu)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線材與連接器事業部計劃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哈里斯堡投資建廠。因為公司希望擴張業務,進入美國的汽車產業。
盧拒絕透露公司上市融資的具體數額。
對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游戲主機來說,線材與連接器是這類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核心元件。在董事長郭臺銘1974年創業時,富士康就是通過為黑白電視機生產塑料調臺旋鈕起家的。在20世紀80年代初,郭臺銘將業務拓展到PC行業,而第一件產品就是連接器。連接器的體積相對較小,但是負責連接電腦中的各種組件,無處不在。
55歲的盧松青表示,“美國一些汽車生產商正在尋找本地供應商,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機會。”
盧表示,賓夕法尼亞的新工廠將瞄準北美市場,并招聘數百名工人。線材與連接器制造業務如今已經實現大規模自動化。
這個名為“鴻海連接器事業群”(FoxconnInterconnectTechnology)的業務部已經在賓夕法尼亞州組件了小規模的研發團隊。該業務部在中國,以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也設有工廠。
盧指出,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一類消費產品的旺盛需求,在過去數年里一直推動著連接器事業群的業績增長,但飽和的市場拉低了產品價格。他強調稱,公司有能力為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生產車內無線充電器。
匯豐銀行分析師賴惠娟(JennyLai)表示,她預計線材與連接器業務部目前僅為整個富士康貢獻2%左右的營收,但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則應在15%到20%之間,原因是線材與連接器的利潤率較其他產品高出很多。富士康去年營收為3.95萬億新臺幣(約合1310億美元)。
該分析師同時表示,通過向汽車、云服務以及網絡等新市場發展,鴻海連接器事業群今年的營收有望實現雙位數增長。
按照營收計算,鴻海連接器事業群是全球第四大線材與連接器生產商,排名位列瑞士的泰科(TEConnectivity)、美國的安費諾(Amphenol)與莫仕(Molex)之后。郭臺銘已經表示,他計劃在數年內,將連接器事業群的年收入提高至30億美元,成為行業老大。
由于制造個人電腦與手機業務的營收增長減緩,富士康一直在努力實現業務線與顧客群的多樣化。本月初,公司報告的1月份營收為3145.5億元新臺幣(約合104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3%。
富士康為蘋果組裝iPhone和iPad,也為索尼、惠普等企業提供代工服務。該公司已經將業務拓展到汽車元件領域。郭臺銘上月也表示,公司計劃與寶馬、奧迪開展“大項目”。富士康旗下的群創光電(Innolux)已經在為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生產顯示器。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14只個股 養老金賬戶新進9只個股
一季度廣東保險業總資產增長9.99% 面向服務業加大風險保障力度
丹東發布工傷保險費率調整方案 將惠及1萬多戶參保單位
排行
最近更新
- 富士康連接器業務將上市 回歸布局汽車電子
- 變頻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
- ATmega128型號標識說明
- lbs是什么意思
- 學生黨看過來!單片機課程設計總結和感想
- 幾種主流的網絡存儲技術介紹
- 廈門加速推進建設提升工作 推動城市更新提質增效
- 夢天家居去年營收增加23.9% 大宗工程客戶銷售規模增長
- A股再度回到3000點邊緣 15年間800多只個股市值實現翻倍
- 珠海明確“十四五”工業發展路線圖 構建“雁陣型”產業集群...
- 露營經濟,爆火還是虛火?
- 寧德時代:2022年第一季報告將推遲至4月30日披露
- 受疫情影響個人經濟收入下行,“過橋貸”暗流涌動
- 途牛再收退市警告,八年虧掉75億,領導勸員工另找下家
- 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匯率連續貶值影響幾何
- “寧王”眾星捧月,公募基金一季報有哪些看點
- 辛巴陷“假貨風波” ,YPL品牌授權羅生門 索賠后又道歉
- 健身終究成了一門流量生意
- 惠譽:力高集團銷售繼續疲軟及進入離岸債券市場機會有限致流...
- 行業天花板及研發投入偏低 未來電器再闖IPO成長性存疑
- 中炬高新2021年營收51.16億元,子公司美味鮮貢獻九成
- 中糧工科上市后首份年報出爐,2021年營收21.7億元
- 云從科技三年虧超20億 上市之路曲折努力增收減虧
- Q1凈利環比暴增124倍!4倍新冠檢測牛股高位回調六成
- 力高健康生活:由于國際發售股份無超額配發 超額配股權4月24...
- 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停止食用油出口 全球食品油市場巨震
- 擴募規則即將出爐,公募REITs迎發展新機遇
- 全球首個月壤數字藏品發布 讓普通人“觸摸”星辰大海
- 愛優騰開啟大屏端爭奪:聚焦優質內容,或形成通吃效應
- 容大醬酒·品鑒一號,讓文化“軟”實力成為“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