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海洋生態不容樂觀 依靠科技進步是解決難題的途徑

“截至今年8月,我國自主研制并發射了7顆海洋衛星,與法國聯合研制并發射1顆;9月和11月發射2顆;明年發射2顆;已經立項2顆;正準備立項5顆。”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8月12日在世界海洋科技論壇分論壇“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論壇”上透露的最新數據。

在當天的論壇上,10位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專家聚焦國際、中國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的進展與挑戰,出謀獻策,謀劃未來。專家認為我國海洋環境監測能力進步迅速,但挑戰不少,依靠科技進步是解決難題的途徑。

過去幾十年間,我國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由于在海洋開發利用過程中重視對資源的索取,忽略了對海洋生態及環境的保護,導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入海污染物增加、氮磷引起的富營養化問題、赤潮災害多發等。

面對上述難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文清院士在論壇上提到解決方案:目前發展起來的海洋環境多要素、多維度監測平臺主要有現場/在線監測、水下遙感探測、AUV(UUV)和潛水艇以及衛星探測平臺。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外場觀測,認識復雜的海洋過程,通過與模型對比,認識海洋生物排放、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氣象場的作用等,以及其對海洋環境質量、全球氣候的影響。

天基海洋遙感作為海洋高新觀測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海洋環境資源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上安全和國防建設等領域。就我國自主研制并發射的7顆海洋衛星發揮的作用,蔣興偉做了闡述。

比如,海洋二號(HY-2A)衛星是我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集主、被動微波遙感器于一體的遙感衛星,其在軌運行已滿8年,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要求。現仍在軌運行,為各方用戶提供數據。與海洋二號A星相比,在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二號(HY-2A)衛星在觀測精度、數據產品種類和應用效能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利用HY-2A/B衛星進行西北太平洋區域的臺風監測,可捕捉到全年的歷次臺風過程,提取的臺風中心點位置、大風半徑和極大風速等定量化信息,為汛期保障臺風預報會商提供了近實時的臺風實況信息。

我國海洋監測技術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已建立起國家海洋立體監測網。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研究員王軍成透露,目前進入業務化觀測的國家立體觀測網由五大網組成,分別是:岸基臺站網、資料浮標網、志愿船測報網、岸基雷達網、海洋衛星觀測網。這五大監測系統每天監測實時與非實時的各種要素,為我國的海洋環境預報、災害預警、軍事海洋、海洋開發與保護、科學研究發揮著重大作用。

雖然我國在海洋觀測與探測技術上進步巨大,但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杰認為,我國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技術水平總體上較為薄弱,與“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要求不相適應。

對此,劉文清的建議是:監測儀器是推動海洋環境實現監測技術現代化的巨大動力,繼續推動從核心技術攻關到國產先進環境監測設備的升級、繼續探索技術成果轉化的新平臺和新機制、支撐海洋領域的重大國家需求。他同時希望有關部門鼓勵采用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先進技術,把解決我國海洋環境問題的方案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上來。

關鍵詞: 海洋生態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