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我國明年將依托“極星”號參與北極漂流冰站計劃

在14日舉行的“北極海冰、氣候變化與我國夏季高溫關聯研討會”上,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極地室主任張林透露,計劃明年以德國“極星”號破冰船為主要平臺,以破冰船周圍50公里內的海冰、海洋和大氣為主要觀測對象,參與國際北極漂流冰站計劃(MOSAiC)。

據了解,“極星”號將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穿極流的驅動作用下自東西伯利亞海向北極點方向漂流。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極地室副研究員孫啟振表示,通過為期一年的有人值守冰站觀測,加深理解北極中央海域大氣—海冰—海洋—生態系統間的耦合過程,有助于提高北極天氣預報、海冰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據了解,該中心擬利用合作機會,在北極海域進行海霧物理特征和生消機制觀測研究,以提高北極數值天氣預報中的海霧預報技術。

過去一段時間,《北極圈罕見32℃高溫!》一文被熱議。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極地氣象研究室副研究員丁明虎看來,因為個別高溫站點在北極圈內,就說“北極高溫”并不科學。但他同時表示,從統計數據看,北極升溫是全球升溫的兩倍,北極天氣是歐亞大陸天氣的“風向標”。

“粗略梳理,過去6年,有5年的寒潮和北極天氣事件有關聯。”在丁明虎看來,隨著國民科學素質的進步,人們從關注生存環境到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南北極在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世界氣象組織推動實施全球冰凍圈監測計劃,把三極作為制約氣象預測預報的關鍵地區,并提出2035年建成業務觀測網,最終實現對三極地區更好的預測預報。

“三極地區的氣候研究是未來10年關注的熱點,也應是科研人員的主攻方向。”丁明虎說。

據了解,從資金投入、科技人員和論文成果數量看,目前我國從事北極研究的科研人員規模偏小。雖然個別領域有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較高水平,但尚未形成穩定的北極科技研究前沿團隊。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