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機構被要求“降息”,將對業務新增產生較大影響
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降息”一事引起廣泛關注。8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與多位消費金融行業從業人士溝通獲悉,自2020年開始,監管部門便要求消費金融機構利率下降,近期多家機構也收到監管部門口頭指導,要求個人貸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內。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對比發現,2021年以來,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已經降低了新客戶的貸款利率。從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披露的利率來看,大多集中在8%-24%。當前,仍有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消費金融”)等機構利率逼近36%。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于產品利率超過24%的機構來說,使用高利率覆蓋高成本,降息調整會對短期內公司業務新增產生較大影響。
消費金融機構被要求“降息”
關于消費金融行業利率,再次傳出新動向。近日,關于消費金融機構收到監管部門窗口指導,要求消費金融公司新發放貸款利率不得超過24%的消息引起熱烈討論。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2020年8月最高法發布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以來,消費金融行業第二次傳出明確利率上限。相較于此前媒體報道中提到的15.4%、24%的上限有所放寬。
對于這一消息,8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向業內10余家消費金融機構進行了了解。一東部地區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行業利率上限過去并無明確規定,行業均默認為36%。而具體來看,不同地區監管要求有所差異,其所在公司此前已經開始按照24%進行展業,只有過往存量業務仍處在過渡期。
另一家東部地區消費金融機構則更顯游刃有余。該機構相關人士表示,當前監管的確在推進降息事宜,要求在2022年6月前完成過渡。公司業務部已經收到通知,但由于公司相關產品早前已降至24%以下水平,因此“從直觀感受來看,這一要求對于公司業務影響較小”。
此外,一家北方地區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人士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已經收到監管窗口指導要求,但當前具體政策細則還不清楚。“利率下降的消息自2020年開始已有傳出,因此公司這方面是有規劃的,當前對于變動情況基本可控。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定影響,長期來看還是可以保持可持續發展。”
也有部分消費金融機構方面表示尚未收到指導要求。在多位消費金融行業從業者看來,盡管當前消費金融行業利率仍處于高低不齊水平,但“降息”一事已然進入了試水期,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消化后,過去利率較高的存量業務逐步清零,行業利率整體下降將成為必然趨勢。
“近期監管部門對于消費金融進行的窗口指導,實際上也是延續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金融市場秩序整頓,”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分析指出,結合此前央行提出的消費金融機構評級、明示貸款利率等新規,消費金融行業野蠻生長時期遺留下來的高利貸、誘導消費等問題成為監管整治對象。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同樣表示,自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以來,業內對于消費金融機構是否受限于4倍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格外關注。“過去多數消費金融機構均已24%為準繩,也有部分機構在36%范圍內游走。在明確消費金融機構不受4倍LPR限制后,各家利率也多以24%為‘紅線’基準。”
中原消金個貸利率逼近36%
正如受訪分析人士所言,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高利率引發的糾紛近年來屢見報端,也有不少借款用戶因此與機構對簿公堂。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查詢多份判決書了解到,對于過往消費金融機構貸款案例中出現的綜合利率超過24%的部分,多地法院均做出不予支持的判定。
事實上,4倍LPR概念出爐后,也有不少消費金融機構開始按照“LPR定價+公司加點利率”這一方式進行設定。而隨著央行于2021年3月發布3號公告,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鼓勵民間借貸參照執行”,業內原有的“日息低至XXX起”等關于利率五花八門的表述消失無蹤,從各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披露的利率來看,大多集中在8%-24%。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實測發現,當前仍有部分機構未在App等渠道明顯披露年化利率,查看利率情況需要用戶完成賬號注冊甚至是獲取額度等操作,還有機構年化利率逼近36%。
以中原消費金融為例,在公司旗下同名App中,貸款產品展示首頁僅出現“憑身份證最高可借200000元”字樣。北京商報記者在完成用戶注冊,并填寫相關信息申請獲得貸款額度后,方才在“申請貸款”環節頁面中找到了貸款利率。
中原消費金融App信息顯示,申請一筆2萬元貸款,還款周期12個月,年化利率為1年期LPR+31.65%=35.50%,計算方式為單利。用戶若提前還款,提前還款按還款本金3%收取手續費。而貸款合同中則進一步提出,若借款人出現逾期或未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本金,將在貸款實際執行利率下分別加收50%、100%罰息。
而在3號公告中,央行明確指出,貸款年化利率應以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貸款成本與其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貸款成本應包括利息及與貸款直接相關的各類費用。包括罰息在內,中原消費金融的貸款資金成本已然超過36%。
對于中原消費金融是否收到了監管部門窗口指導意見、“降息”大趨勢下對于當前產品利率有何調整計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也向中原消費金融進行了進一步了解。中原消費金融僅表示,合規先行一直是中原消費金融遵循的基本原則和發展理念,如果監管部門提出了相關要求,一定遵守相關要求做好相關調整。
黃大智認為,當前消費金融機構存在利率24%以上產品,實際上是使用高利率來覆蓋高成本、高風險。一旦監管強制要求利率降低至24%以下水平。除了涉及到產品整改外,企業還需要調整運營策略,以提升自身風控能力、降低資金成本以及獲客成本。這類調整也會對短期內公司業務新增產生較大影響。
走出差異化展業路徑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2020年以來,也有貸款利率在24%以內的機構進一步下調了貸款利率。以東部地區一家消費金融機構貸款合同中約定的利率為例,2020年12月,合同顯示貸款利率統一為24%,2021年4月,同一用戶所需要承擔的貸款利率便已變更為18%。
值得明確的是,另從各家機構貸款合同披露的信息來看,罰息、違約金等費用大多未被記入利率范疇。對此,多位受訪業內人士直言,對于綜合利率部分,消費金融機構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李亞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當前銀行類貸款機構的貸款利率由其參考市場定價原則自行決定,但從過往法律規定和司法裁判中來看,非銀行類貸款機構貸款利率通常也受到司法利率上限約束。“若經監管窗口指導,明確上限為24%,消費金融行業也有了更清晰的標準。”
李亞表示,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非銀行類貸款機構因為沒有吸儲的功能,其資金主要來源于股東投資、營業收入、ABS以及銀行借款等,再加上獲客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撥備等,綜合資金成本較高。同時,消費金融機構的貸款產品多為無抵押的個人信用貸產品,產品下沉明顯,風險和不良率都高于其他類型的貸款產品,因此相關機構通常會通過高利率來彌補不良帶來的損失。
此外,在黃大智看來,消費金融行業經過多年發展,不論是降低利率還是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系列監管要求,均表明當前行業已處于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創新性行為和產品較少,競爭格局更趨于穩定。
這一背景下消費金融怎么走,黃大智指出,在沒有過去海量用戶增量后,不少消費金融機構將存量客戶運營作為重要手段之一,提供積分制、會員制以及提額降息等權益類服務。更重要的是,機構還需要運用傳統信貸風控手段,結合大數據等新技術,持續提升識別、防控風險能力。
王鵬則建議,從監管層面來說,應該讓降息成為常態化動作,使得貸款利率更為明確,剎住持牌金融機構不良之風,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消費金融機構則更應走出差異化路線,除了利率優惠吸引用戶外,更要形成自身突出優勢和特色,深耕市場、深度服務消費者。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央行開展1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 呵護春節假期前流動性
- 加盟大平臺,繼往又開來!怡亞通全球招募合伙人共同做大做強
- 公募去年四季報披露臨近尾聲 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退出千億行列
- 途虎養車提交上市申請,該如何平衡盈利和布局需求?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