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商業創新的15年:數字技術正成為普惠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2003年,大學生焦振中看上了淘寶的一個二手相機,通過淘寶擔保交易(支付寶前身)與遠在日本的賣家完成了一筆跨國網購,開啟了移動支付先河。
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淘寶網橫空出世,開啟了引領商業生態從線下到線上的變遷。
2020年,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支付寶迎來了創立15年來最為重要的一次改版升級,Slogan從“支付就用支付寶”變成了“生活好、支付寶”,定位也從金融支付平臺全面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支付寶升級成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就是要打造服務業數字化的‘新基建’。”談到這次轉變,螞蟻集團CEO胡曉明這樣說。
而支付寶的成長軌跡只是金融科技商業創新15年歷程中的一個縮影。從“不相信網絡支付是否安全”到“碼上生活”,再到“刷臉吃飯”,金融科技產品迅速迭代進化。在此期間,智能理財、互聯網保險、大數據征信等基于金融科技的應用不斷改變著社會生活,金融科技風起云涌。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所言,網絡支付、移動支付等新型支付科技的發展,除了推動社會經濟增長,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以外,也在推動社會經濟結構轉型上發揮了更大作用。特別是移動支付的普及,帶動了我國移動電子商務、餐飲外賣、共享出行、O2O等一大批新業態的產生,這些新業態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改變了產業結構。在部分地區,這些新業態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移動支付15年蝶變
時間追溯至遙遠的2003年,大學生焦振中看上了淘寶的一個二手相機,通過淘寶擔保交易(支付寶前身)進行支付,與遠在日本的賣家完成了一筆跨國網購,開啟了移動支付先河。
此后十幾年間,移動支付非常迅速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從場景之爭到生態之爭,移動支付服務供給體系更加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化,服務場景廣泛覆蓋交通、餐飲、零售、教育、醫療、公共繳費等百姓生活密切相關領域。
2010年前后,智能手機迅速普及,互聯網支付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整體第三方電子支付市場規模4120億元,其中互聯網支付占96%以上,手機支付只占3%多一點,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5.4萬億元,其中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寡頭占據93.7%的市場份額。
在移動支付商業創新中,二維碼占據了重要地位。幾年來,二維碼支付遍布大街小巷,許多路邊小店都放著一個收款二維碼,顧客“掃一掃”即可付款。
2019年1月,中國銀聯發布的《2018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國內已經有5.7億人在使用手機支付,其中二維碼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移動支付方式,占比超過80%。
在撬動C端市場后,移動支付的場景爭奪也逐漸從商家付款拓展至公共交通等多個領域。央行數據顯示,移動支付商戶超過2100萬戶,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廣泛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已覆蓋29個城市地鐵、96個重點城市以及逾千個二級地市縣區公交系統,支持1656所高校、200多個城市共2000余項公共事業繳費項目使用移動支付。
繼二維碼支付后,刷臉支付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支付戰爭”,趨勢難擋。2018年12月,螞蟻金服首次推出刷臉支付產品“蜻蜓一代”,4個月后“蜻蜓二代”問世,到2019年9月,新一代基于線下消費場景的“蜻蜓Plus一體機”與“蜻蜓Extension分體機”全面進入市場。
微信支付、銀聯的刷臉支付產品緊隨其后。2019年,微信支付正式發布搭載掃碼器、雙面屏的“微信青蛙Pro”。2019年10月,銀聯全面推出“刷臉付”產品“鯨魚”。
從推動刷臉普惠、提升收銀效率到推動商家收銀臺的數字化營銷,再到商家全面數字化經營與服務的平臺,支付行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報告,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增速達每年20%,如果人臉識別能夠順利在國內大規模推廣,這一市場未來的想象空間可能進一步擴大。
重構財富管理市場
“我最近像追劇一樣在支付寶里追理財直播。”家住上海川沙的張先生,退休后習慣了定期去附近的銀行網點了解理財信息、購買理財產品,最近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在兒子的指導下發現了這個新樂趣。
這場疫情成為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加速替代的“催化劑”。以銀行業為例,“非典”時期,客戶網點拜訪率大幅下降,促進了電子銀行的發展。此次疫情,也使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式發生改變,傳統線下營銷活動逐漸向線上轉移,不少銀行開始指導客戶使用手機APP購買理財產品。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至今,有近百萬人次在支付寶里觀看了各大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理財大咖們推出的一系列理財直播,人數較節前增長了63.8%。
實際上,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影響下,云計算、大數據應用帶來的技術進步早已給金融行業帶來深遠影響。
2015年起,智能投顧開始陸續受到中國市場的關注。2016年,招商銀行推出智能投顧產品“摩羯智投”,智能投顧開始獲得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全方位資源傾斜。
彼時,金融機構布局智能投顧,主要聚焦優化資產配置,通過新技術優化投資標的;通過大數據精準追蹤客戶行為,精準匹配客戶投資訴求和痛點問題,實現“千人千面”精準運營。
與此同時,用戶理財的趨勢也在發生著變化:銷售之外,服務已經成為用戶的剛需。智能科技的不斷進步正讓財富管理從服務20%的高端用戶走向服務80%的普通大眾,以期改變投資者眾多、投資顧問匱乏等行業長期存在的發展瓶頸。
螞蟻集團數字金融事業群總裁黃浩表示:“我們將與金融機構一起,讓所有用戶享受到過去只有20%的高端用戶才能享受到的理財服務。”
以支付寶為例,目前其已與超過300家基金、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除了接入存款、養老險、銀行理財等全資管品類外,還搭建了豐富的服務場景,用戶在理財的任何階段都能夠獲得專業機構、理財專家、社區內容等提供的針對性服務。
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運營,以及AI技術的應用,財富領域“人、貨、場”正在重構。
數字技術推動普惠增長
在金融科技的眾多火熱概念中,比起智能投顧、區塊鏈,大數據風控顯得更接地氣。
在現有金融體系中,“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中小企業的一大痛點;“排隊時間長、辦事效率低、收費不合理”則被用戶吐槽為傳統銀行的“三宗罪”。
馬云曾回憶創業初期的貸款難:“我那時候創辦一家小企業‘海博翻譯社’,為借3萬塊錢,我花3個月時間,把家里所有的發票湊起來抵押,還是沒有借到。”
隨著金融科技的強勢來襲,傳統金融業掀起了一場變革浪潮,從投資理財到融資借貸,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從支付、借貸、風控、大數據、智能化、信用評級等多個領域切入金融行業,金融新生態逐漸重塑。以前,小微企業難以提供合格的抵質押和擔保物,信用度較低,投資風險較大,金融機構在給小微企業授信貸款時較為謹慎。而在數字經濟時代,商業銀行大量運用數字技術,小微企業服務的效率正在提高。金融服務變得易獲得、可負擔、可持續。
數據無處不在,關鍵看如何挖掘,針對普惠金融領域的大數據征信應用,業內人士曾這樣認為。
比如,可以通過所掌握的結算現金流數據以及行為誠信的情況,給小微企業放款,克服對抵押物的依賴。以網商銀行為例,基于長期積累的風控技術能力、用戶通過使用支付寶而產生的交易數據,網商銀行建立了包括10萬項以上的指標體系,100多個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的體系。這些風控技術,一方面可以讓小微企業和經營者不用擔保和抵押,憑借信用就能進行貸款,另一方面,將網商銀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化演繹,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優勢也愈發凸顯。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用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對中小微企業開展相關服務、發展數字經濟被擺到重要地位。
得益于智能化風控管理,傳統金融機構在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方面也提供了新動力。比如,建設銀行按照貸前貸后一致性原則,綜合大數據、行為評分卡技術和風控專家經驗,創新數百個模型,將風險底線和風控標準嵌入系統,從客戶準入、產品的精準適配,到風險預警、全天候實時監控等全過程跟蹤,建立普惠智能風控體系,改變了過去單純依靠人工判斷防范風險的做法,不良貸款率由過去的超過4%到目前新模式下新發放貸款的不良率不到1%。
數據正成為金融科技商業創新中關鍵的生產要素。羅漢堂2019年《數字技術與普惠性增長》報告指出,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領先世界。多達12.5億的互聯網用戶中,絕大多數都使用移動支付和免費的個人轉賬業務。商家僅需支付0.6%的手續費,屬于全球最低水平。基于豐富的信息和人工智能算法,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準確實時評估風險,其欺詐損失率遠低于傳統銀行卡。成千上萬的初創企業享有獲得無抵押貸款的機會。
上述報告顯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在中國迅速發展,包括支付、貸款、財富管理和保險等。2011年,除個別發達省份外,中國多數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水平較低;2014年,絕大多數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發展起來;2017年,大多數區域普惠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區域間發展水平差距繼續縮小。
數字技術正成為普惠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作者:杜川)
關鍵詞: 金融科技商業創新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途虎養車提交上市申請,該如何平衡盈利和布局需求?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