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家落戶德企成為全球“隱形冠軍”
一個安全帶彈簧做到了10億元銷售額,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一家只做齒輪核心部件的企業,將企業歷史綿延了150年之久;企業數量只相當于本地企業的10%,產值卻是后者的200%……這群來自德國的企業,歷經26年發展,成功將江蘇太倉從江南糧倉轉變成了“德企之鄉”、先進制造業城市。
如今,300多家德企落戶太倉,萬人有效專利發明擁有量達53件……德企隊伍的不斷壯大,推動太倉實體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創新引領發展成為共識。太倉市委書記沈覓表示,實體經濟是太倉高質量發展的根,創新發展是太倉高質量發展的魂,只有抓牢根、守住魂,太倉發展才能不斷邁上新臺階。
超50家落戶德企成為全球“隱形冠軍”
2018年5月落戶太倉高新區的德國卡斯托機械設備太倉有限公司,手握工業4.0智能制造設備和智能系統解決方案這個拳頭產品,如今訂單多得忙不過來。
不僅僅是卡斯托,近10年來,太倉高新區平均每年新增德資企業約20家。318家德資企業,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太倉成為中國德企集聚度最高、發展質效最好、中德企業合作發展最佳的地區之一,被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共同授予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稱號。
第一家德企的落戶有些不經意。1993年,太倉撤縣建市,太倉高新區的前身——太倉經開區獲批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就在這一年,太倉引進的第一家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落戶。公司首席執行官張臻偉還記得,當時公司初期投資比較少,只有50萬馬克,最初的場地是租的,員工不到10個人。企業雖小,卻在太倉享受到了無微不至的服務。這家在太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德國企業,如今已經成長為擁有900多名員工、3.8萬平方米現代化廠房和8家分支機構的中國業務集團。企業生產的安全帶彈簧占全球市場份額70%,企業銷售突破10億元,納稅超過1億元。“我們看好太倉的發展,每年都在增資擴產。”張臻偉表示。
在克恩—里伯斯的示范效應帶動下,20多年來,舍弗勒等300多家德企相繼落戶。這些看似規模不大的德企,很多都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太倉市市長王建國介紹,落戶太倉的德企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技術含量高。其中,超過50家德企是所屬行業的全球“隱形冠軍”。
近年來,德企凈資產、產銷、利潤等指標每年保持20%增速,帶動400余家當地企業協作配套,融合發展,一批德企還在太倉建立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
400多家民企與德企深度合作
有一個數字曾經讓太倉的干部很尷尬。
在太倉高新區內,以德企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數量僅為本地民營企業的10%,但從產值看,前者卻是后者的兩倍多!究其原因,在于本地民企的創新能力不足。德資企業通快(中國)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2018年公司拿出10%的資金投入研發,既做應用型研究,又做基礎性研發,并對顛覆性技術進行布局。
看到差距后,從2008年開始,太倉每年都組織民企到德國考察;對本土企業引進海外人才和技術給予補貼,打造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創新園、中德先進制造技術國際創新園等平臺……通過一系列舉措,太倉把“德國制造”的“基因”逐步移植到本土企業中。
在合興集團太倉分公司生產車間,由中德聯合開發的自動生產線正源源不斷地產出最新的汽車轉向電子配件。這些電子配件隨著大眾、寶馬等德國車企走向世界,占據同類產品90%的市場份額。合興集團副總裁周槊說,跟德國公司合作以后,生產管理更加嚴謹,原來一條生產線要20個工人,現在只要3個,效率提升的同時,產品附加值也提高了。
在德國中心(太倉)大樓里,許多中國企業的身影出現在這里。負責人馬悌思告訴記者,現在中國已成為德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通過他們開拓海外市場,到德國去投資。
太倉通過推動本地民企與德企的融合發展,鼓勵民企加強與德企的對接,學習先進科技,增強創新能力,在融合發展中實現民企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品牌的科技創新高成長性民營企業。目前,太倉有400多家民企與德企開展產業配套、技術研發、智能制造、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平均每天誕生5家高科技企業、20件專利
最近,太倉規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集團,連續投用兩檔電驅橋,并簽約電驅動及航空部件兩個新項目,以應對中國快速發展的新能源市場。
除了舍弗勒,卓能電子、法可賽等企業也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太倉高新區已初步形成百億元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并建設了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平臺、中德智造質量標準服務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與德國的經濟合作走向創新,太倉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太倉市委常委、太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紅星介紹,德企制造業畝均產值、利潤、稅收分別達1400萬元、150萬元和110萬元,每萬元產值能耗僅為0.022噸標煤,指標均優于蘇州市平均水平。
隨著制造業的發展,太倉德企逐漸向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攀升,近50家德企在太倉申請專利。作為德資企業集聚度最高的開發區,8000多家中外企業在太倉高新區共生共融、共同發展,走出一條以高質量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園區發展之路。王紅星介紹,目前,在太倉中德創新園,平均每天誕生5家高科技企業、20件專利,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80件、高層次人才150名,研發支出占GDP比重達4.5%。
創新也讓太倉本土民企嘗到了甜頭。香塘集團是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規模最大的工藝鞋生產出口基地,集團董事局主席顧建平帶領企業主動轉型,2008年與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成立股份合作項目昭衍(蘇州)新藥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新公司自2011年5月運營以來,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利稅近億元。
從小拖鞋到生物醫藥,香塘集團展示了一條太倉本土企業的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而引進西北工業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同濟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所等,則是太倉整體轉型的新路。“今年有9個科技項目落地太倉,其中新型鹽水儲能電池項目,成分和制備過程綠色環保,實現了技術轉讓。”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蘇州研究院院長張濤介紹。
關鍵詞: 德企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途虎養車提交上市申請,該如何平衡盈利和布局需求?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