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作息成潛規則? 超負荷加班的職場無奈
深夜的寫字樓,每一盞燈都有一個加班的故事。
北京的中關村、金寶街、國貿、西三旗……裝點夜景的大樓,星星點點,記錄著這座城市加班者的日常。
加班,這個讓上班族怨念而無奈的詞匯,卻越發成為一些行業的常態。早9點到晚9點,一周上班6天,加班的人群中,有一種模式被稱為“996”。
他們也常問自己:我為什么這么忙?
11月22日,22時左右,中關村丹棱街附近的寫字樓依舊亮著燈。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瘋狂的加班樓
晚上10點后,中關村丹棱街附近的購物中心人流漸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相鄰的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大樓內,碼農們還在對著電腦屏幕做一天中的“最后沖刺”。
直到夜深人靜,他們才陸續拖著疲憊的步伐走出格子間,鉆進出租車,四散回自己的住處。
35歲的李畔就是這支加班大軍中的一員。
研究生畢業后,他就加入了碼農的隊伍,先后換過4家企業,坐標都在中關村、西三旗這樣的IT企業聚集地,但不變的是“996”工作模式。
李畔從來不用經受北京晚高峰的蹂躪——那個時間段,他還捧著外賣在自己的工位上找bug。
他不用擔心下班晚打不到車,因為深夜時分,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們都喜歡在這片加班重災區徘徊搶單。
同樣是深夜11點,在東城區一家外資咨詢公司工作的林睿在最后核對數據,電腦的辦公系統上,還亮著一串頭像。
每當這時,他都要強迫自己驅散困意,提高效率,避免成為辦公室里最后一個走的“倒霉蛋”。
入職兩年,這個1995年出生的男孩從來沒空玩抖音、沒時間追劇,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早點回家睡個好覺。
但往往這樣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實現。通常,林睿回到位于房山的家時,已經是12點后。
來不及看微信、刷微博,到家后的林睿會迅速洗漱完畢,然后倒在床上入睡。過不了幾個小時,他又要應付新一天的工作。
夜晚11時左右,李畔回家的路上已經沒有什么車輛和行人(受訪者供圖)
被吞噬的生活
12.9%的人平均周加班時間超過10小時;53%的勞動者有時或者經常在深夜仍然工作;超過8成勞動者承受著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壓力和身體壓力,處于過勞狀態……
近期,武漢科技大學勞動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份職場調查報告中,公布了這樣的數據。
不過學數學出身的李畔從來不會計算自己總共加過多少班,對于他來說,這個數字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整個行業都是一樣的狀態,你沒有什么可以選擇的余地,要么堅持,要么放棄。”
走在北京的街頭,李畔很可能被人貼上“中年油膩”的標簽。用他的話說,這是“工傷”。
工作之后,他不光漲了20多斤的體重,發際線也嚴重后退。最近一次去旅行還是休婚假和妻子去馬爾代夫,那也是他們唯一一次共同旅行。
“擁有私生活”對于林睿來說同樣是奢侈品。
進入公司的2年時間里,林睿休假的天數用十個手指數得過來,企業規定的15天年假形同虛設。
“永遠會有項目壓著你,沒有人不許你休假,但休假就意味著不能按時完成任務,還敢休嗎?”
現在,無奈的林睿會把雙休日當節日一樣慶祝,因為這樣的日子對于他來說都太珍貴了。
今年十一,他完成了年度最大的心愿——“京郊一日游”。
資料圖:北京地鐵四惠站的人潮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休息和工作,你要哪個?
“每天被鬧鐘振醒的時候、在路上擠公交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100遍辭職的念頭。”29歲的吳夢穎這樣形容自己上班時的心情。
4年前,她進入北京的一家私企做財務工作。第一次面試時,就被主管告知,公司規定每周工作6天,所有部門周六都要在崗。如果不能接受,免談。
雖然不合理,但當時不是名校畢業又沒有足夠財務經驗的吳夢穎,還是接受了這個“霸王條款”。對于已經找了小半年工作的她來說,有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要比過周末來得更迫切。
從那時起,她就過上了“單休”的生活。每個周六,當別的女孩挽著男朋友逛街時,她要對著電腦做賬,以及完成領導交代的各項繁雜工作。
“單休就等于沒有周末,周日的時間大多數用來處理一些生活瑣事,緊接著就是新一周的循環,幾乎很難有休閑娛樂的時間。”
雖然每天都會閃現辭職的念頭,但吳夢穎還沒有一次真正提出過,甚至沒有把對加班的不滿表現出來,因為那可能意味著她會失去這份工作,她沒有勇氣對加班說不。
“找一個同樣收入又心儀的工作并不容易,裸辭可能就意味著失業,那種焦慮和不安比起加班更讓人受不了。現在,雙休日和工作我只能選一樣。”
21點過后,科學院南路的一座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生活是一場妥協
畢業這兩年,林睿常常被同學、朋友調侃稱為“加班狗”,但他自己并不喜歡這樣一個稱呼,因為帶個“狗”字,多少讓他覺得沒尊嚴。
“加班,只不過是我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做出的妥協。”
的確,那些犧牲的周末和睡眠讓林睿有了比同齡人更高的薪水,在知名外企工作的經驗也讓他的履歷更加具有競爭力。
“眼前是煎熬,但也許今后的生活可以變得輕松。”林睿說出了自己的憧憬。
接受“996”工作的這些年,李畔也感到身心疲憊,但糾結權衡過后,他也沒有選擇離開。
“行業的年薪大概都在30萬以上,如果能夠成為架構師,年收入可能會達到60萬以上或者更高,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李畔這樣描述自己的職業規劃。
雖然“IT男過勞死”的新聞時不時曝出,他的頭發也越變越少,但短暫的感慨反思過后,他還是會回到辦公桌繼續埋頭寫代碼。
當碼農的這幾年,李畔銀行賬戶上的數字也在和他的體重同步增加。最近,他和妻子規劃著把北五環外的房子換成一個地段更好一點的學區房。
“雖然錢還差很多,但這份工作至少能讓我們距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李畔說。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