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的賬該怎么算?如何不成下個“限塑令”?
一排兩個、三個、四個,然而該怎么扔卻傻傻分不清楚;
少數人分了類,也被更多沒分的人繼續混扔;
有人吐槽,我分類扔,你混在一起扔,時間久了自然積極性就沒了;
得出的結論——垃圾桶再多的顏色還不是成了一樣的垃圾桶。
上述文字,來自于北京小學生劉茂琪的暑期作業,關于垃圾分類,這個小學生在研究了三四天之后,得出了上面的結論。
“雖然看上去簡單粗暴,時間也不夠,但孩子們都能看到的事情,似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至少是真實存在的。”劉茂琪的媽媽、北京市民張姝對記者說,按照學校的宗旨,這個暑期作業主要緊跟最新國家政策,讓孩子們從小有環保意識。
這個文件發布于7月初,國家發改委還專門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核心內容是要對垃圾處理收費。按照這份名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的文件,全國城鎮要在2020年年底前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
問題一
垃圾處理的賬該怎么算
對于此次提出垃圾計量收費,長期從事相關工作的北京市海淀區物業協會資源管理部主任曲屹松對記者說,國家發改委的文件沒有具體說明到底怎么實施,只是提出這么一個信息。“我認為是好事,會減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量,垃圾計量收費肯定是從根本上解決垃圾量的問題”。
“有收過,每年收物業費時,物業公司都會單開一個收據,寫明是生活垃圾處理費,但數額很少,可能是幾十元,具體我也記不清了。”北京某小區的一位業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西城區和豐臺區部分小區的物業公司了解到,業主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基本上都是隨物業費一起收,每年為固定數額30元。一家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由于這部分錢很少,因此很多業主來交納物業費時都不會在意多收的30元,而且每戶業主交納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并不會因為戶型面積的大小和居住人數的多少而不同。
“我做物業服務工作已經有十五六年了,與社區居民打交道非常多。垃圾問題也讓我們非常頭疼,因為物業收費還是按照1997年的文件收,實際上這個收費已經遠遠落后于現在我們實際交納的垃圾收納費用了。國家提出垃圾收費,這對我們物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曲屹松說。
對此,業內人士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江蘇省蘇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何晟曾給媒體算了這樣一筆賬:
以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與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為例,項目中標金額為5500萬元/年,服務約5萬戶居民,按照戶均3人,人均垃圾1kg計算(含非居民區的單位),5萬戶居民的年生活垃圾產量約5萬噸,也就是說5500萬元用于5萬噸生活垃圾的垃圾分類前端投放和收運,成本約為1100元/噸,考慮到項目內有5噸/天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其前端投放和收運的成本也達到了1000元/噸左右。一般城市不分類的情況下,每噸垃圾從收集到轉運到處置的全流程直接成本在300元到400元,收集運輸加轉運的成本約200元。
在何晟看來,現有的垃圾分類市場化項目都投入大量資金在垃圾分類前端投放和收運環節,并希望通過市場化來提高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并逐步降低相關的投入,但這個過程的具體預期時間難以確定,如果長期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投入的可持續性難以維持。對于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城市來說,就更需要找到一個更高效、更經濟的市場化模式。
據了解,自2002年《關于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發布后,國內就全面開征起了垃圾處理費。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十幾年來,國內城市的垃圾收費,基本上都是費用固定、按戶計征(通常包含在財產稅、自來水費、物業管理費中,有時會隨水費或煤氣費等征收)。按戶收取垃圾處理費,固然簡單易操作,可只按戶不論具體垃圾排放量、扔多扔少都一樣的收費模式,弊端也很明顯。
比如,這種粗放的收費模式既導致市民缺乏足夠的垃圾減量動力,也會產生少排者補貼多排者的現象。
不少人認為,在收取極低的“垃圾處理費”后,扔到垃圾桶里以后的事情就不需要關心了,至于自己每天產生多少垃圾和是否做到垃圾分類都無所謂。因此,對于垃圾處理的經濟賬,大多數人并沒有概念。
問題二
垃圾分類如何走出怪圈
受訪人士認為,收費后是否能達到效果,這是需要注意的,有關部門還需要制定縝密的跟進制度。
此次國家發改委表示,要在“2020年底前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既是對各地方相關嘗試的認可與總結,也是為了推動已有管理經驗能進一步體系化、標準化。
“收費只是手段,促進垃圾的分類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才是目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垃圾對策專家王維平說。
一直以來,我國在推進垃圾分類進程中,政策起著主導作用,國家試圖通過立法來保障資源“歸位”。但推廣路上布滿荊棘,多年來推進垃圾分類的效果并不明顯:垃圾圍城態勢日益嚴重,且有些地區分或不分甚至毫無差別。
“收效甚微”“舉步維艱”,這應該是行業內對垃圾分類貼得最多的標簽。面對此等難題,國家也在創新各類舉措。其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這場垃圾分類持久戰中,市場的力量應該被放大,垃圾計量收費是大勢所趨。
也是在此背景下,以上意見應運而生,這份為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改革也定下了任務書并列出時間表。根據規定,針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將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針對非居民用戶,則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多年的垃圾管理經驗中都充分認識到,垃圾末端處理的對策是被動的,只有對垃圾采取源頭減量和有效的資源化利用,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關鍵所在。垃圾收費的重點并非收費,作為一種環境政策工具,只有和垃圾分類結合起來才能起到顯著的作用。”從事相關垃圾分類研究的劉成對記者說。
而作為小區處理垃圾的物業人員,可能對于垃圾分類更有發言權。
“就算有居民很認真地將垃圾分好類,但是垃圾車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車都給收走了。我走過不少小區,看到的情況很多都是分類投放搞得風風火火,在收運和處理環節卻依舊‘雜錦一鍋飯’。”在北京市多個小區擔任過物業經理的羅小強說,他們在小區里舉辦過垃圾分類宣傳,“說實話,網上搜索垃圾分類宣傳冊,大多數內容雖然全,但是細節似是而非。我們也試圖聯系過一些組織與機構,但發現他們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也依托垃圾分類知識貧乏的兼職人員和志愿者。比如,‘電池到底是有害還是其他還是可回收’‘紙是可回收的,可是為什么所有回收人員都不收紙杯’,這樣的問題,即使網上搜索答案也是似是而非,感覺就是宣傳和后端處置是脫節的”。
“現在問題就是老百姓扔垃圾時不分類,特別是年輕人。計量收費,你產生多少垃圾收多少錢,他肯定會分揀。可回收物可以賣錢,我賣了錢就不用扔了,我扔了還要付錢。這樣他肯定會分揀一部分,另外有點閑暇時間的人,會把自己的其他垃圾,比如廚余垃圾處理、消化,包括做酵素等很多處理方法,自己家里也都可以實現,可以自己處理。”曲屹松說。
問題三
如何不成為下一個“限塑令”
作為未來的落實者,曲屹松認為,現在全面推廣垃圾分類,老百姓腦子里還沒這個概念,“一旦未來涉及到利益了,可能一年兩年看不出來,積累下來效果就很明顯了,垃圾量肯定會大幅下降。我非常支持這個事,肯定是好處大于壞處,希望政府把這件事做細致了”。
不過,也有人提出,未來在收費時,如何走出單純為了收費而收費,或抱著為了減輕地方在垃圾處理方面的財政負擔,或彌補當前垃圾費征收不足等目的的收費怪圈也是關鍵。
“我覺得具體實施還是有難度的,主要是怎么計量的問題。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其中有諸如購買垃圾袋的環節,誰去收、誰去監督、誰去管理,這個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未來,還是要看相關部門怎么具體實施。”曲屹松說,比如需要有專門的部門或者是機構來管理,“如果是居委會負責,居委會沒有那么多人;如果是由物業公司負責,直接就扣除相應資費,這倒是可行,因為社區里都有物業公司保潔人員。保潔人員直接負責收多少錢,保潔人員培訓到位也可以。可是也面臨一些問題,如果物業公司垃圾分類不到位怎么辦,有沒有處罰措施?不分類隨便一扔的人也會有,怎么處罰也是個事”。
在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鼓勵各地創新垃圾處理收費模式,提高收繳率。鼓勵各地制定促進垃圾協同處理的綜合性配套政策”以及“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需要做大量的后續工作,牽扯很多部門,也涉及誰制定標準、誰執行、誰處罰、誰監管等問題。
“是城管、衛生、街道負責還是其他部門負責?既涉及執行成本,也涉及人員、場地、用戶的配合等,這看起來相當復雜。而難度最大的,恐怕還是‘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這部分。”羅小強說。
到2020年年底僅剩兩年半時間了。國家層面對垃圾處理的決心和信心自不必說,但必須注意到,配套措施的制定、責任的明確、監管的到位乃至耗費的社會成本等,都必須考慮在內。由此不禁發問: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各方都準備好了嗎?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過1.5億噸,并以每年8%到10%的速度遞增。688座城市,除縣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中,有1/4城市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我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在250至300億元,形勢嚴峻。而面對垃圾處理收費,如何形成合力,使“意見”精神貫徹落實下去,顯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垃圾分類為例,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住建部生活垃圾專委會委員金宜英看來,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和配套的執行措施,是當前垃圾分類工作的最大問題,“垃圾分類立法應當因地制宜,注意可執行可操作,解決實際困難”。
采訪結束前,曲屹松特意強調了下面的話:希望公眾能明白,收費不是目的,減少垃圾總量才是目的,而垃圾分類是垃圾處理的基礎性工作,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責任編輯:袁晴]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