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業直面開放 監管要與開放度匹配
中國金融業開放的腳步漸行漸快。5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批準工銀安盛人壽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我國近期提出擴大金融業開放以來獲批的國內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收到英資跨境收款企業“世界第一公司”(World First)進入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申請,意味著我國的第三方支付領域也向外資敞開。還是在這一天,人民銀行收到世界領先的征信企業益博睿公司(Experian)在華開展業務的申請,征信市場開始接納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
不久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公布了具體措施和時間表,未來幾個月一系列擴大開放政策將悉數落地。伴隨金融業開放加速,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疑慮。對此,本報記者走訪了金融界和相關方面,并從中看到我國金融業直面開放、自信邁步的積極姿態。
這次金融開放步子有多大?
中國經濟巨輪要在廣闊的大江大洋中才能安然前行,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
江蘇新永良線纜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已出口到多個國家,總經理廖志強告訴記者:“我們客戶遍及全球,貨款都是客戶從本國銀行匯出,再轉入國內銀行,1周左右才能到公司賬戶,而且每次還要向銀行提供很多資料。如果以后更多外資銀行在國內開設分支機構,在同一家銀行收付款應該能便捷不少。”
不單是融入世界的中國企業渴望金融更開放,普通百姓也想在家門口更輕松地購買到優質金融產品。廣東某建筑企業員工劉學一直想給孩子投保重大疾病保險,“選來選去,感覺保障病種范圍、多次理賠條件、保險投資收益等方面,外資險種對我的吸引力更大。不過現在買外資保險得去境外投保,理賠糾紛維權不方便,繳保費也不方便。”劉學說,期待更多外資險企進入國內市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新的選擇。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說,金融如水,實體經濟就如同航行在水面上的輪船。中國經濟已經從一葉扁舟變成一艘巨輪,巨輪不能囿于河流小溪,一定要在廣闊的大江大洋里才能安然前行。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金融市場。
開放提速,也是中國金融業由大轉強的需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仇高擎認為,加快融入全球金融體系,引入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可以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以銀行業為例,截至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突破250萬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居世界首位,已成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如此龐大的資產盤子,只有在更開放的環境下配置資源,才會更有效率,也會進一步降低風險。國內的金融機構需要適應開放環境、參與國際競爭,從而經受風雨歷練,增強競爭實力。
國內金融業準備好了嗎?
中國金融體系已今非昔比,不懼開放中的競爭,擴大開放帶來進步,有利于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力
大門敞開,國內金融業能承受得住嗎?
從金融機構的實力對比來看——“經過1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資產規模、競爭力還是經營管理能力,中國金融體系已今非昔比,不懼開放可能帶來的影響。”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占金融資產總量的80%以上,已構建起世界上相對強大、穩健的金融體系,國內4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都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也相對較好,已具備比肩外資銀行的競爭能力。
從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市場上,中資銀行的市場份額遠遠大于外資銀行,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目前僅占1.5%左右。
“擴大開放對中資險企也影響有限。”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認為,我國保險業近年來保持較高增速,不少中資保險公司已根基深厚,在個人代理、銀保渠道占據絕對優勢;而且,外資公司來華后,也有一個先適應水土再開花結果的過程。外資險企經營網點較少,在產品研發、管理模式、挖掘客戶需求等方面,仍需較長時間適應中國市場,短期內“逆襲”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長遠看,外資險企整體上風格比較穩健,來華后有一些將獲得長足發展。”眾安保險首席執行官陳勁說。
“在發達國家保險市場,外資企業市場份額平均為6%左右,我國現在是5.19%。”王緒瑾說,在我國金融業中,保險是開放程度最高的,但并沒有發生中資企業被外企“沖垮”現象。外企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在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給中國保險業注入了有益的養分,有助于不少中資險企快速成長。
從金融市場發展空間來看——“中國廣闊的市場空間能容納多元、豐富的市場主體,為中外資銀行均可以提供發展機會。中外資銀行各有優勢,相互學習借鑒,能提高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實力。”曾剛說,中資銀行在客戶、網點布局等方面有優勢,而外資銀行的優勢在于穩健的發展理念、精細化的經營模式和完善的風險管理水平,特別是很多外資銀行有應對經濟周期的充足經驗,這正是中資銀行要學習的。
江蘇長江商業銀行行長史玉泉認為,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對國內銀行而言,短期內人民幣業務以及債券承銷、托管等市場業務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也有助于學習外資銀行的先進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成熟的產品和技術。
開放也能給中外資保險機構創造新的發展機遇。“開放帶來進步,我國保險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與開放密不可分。中國保險業加快開放與保險市場處于上升期的效應相疊,再加上新經濟、新業態快速成長,外資保險機構在中國將會有更大作為。”王緒瑾說。
此次開放的一大亮點是各類新型金融機構也向外資敞開,消費金融領域就是其中之一。馬上消費金融首席執行官趙國慶認為,目前國內消費金融公司在發揮創新驅動和科技引領方面占據優勢,不懼外資競爭,同時隨著外資進一步涌入,國內消費金融公司要善于學習外資機構在運營和流程方面的精細化管理經驗。
擴大開放如何更好防范風險?
綜合考量擴大開放帶來的新增風險,監管能力要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擴大開放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中國金融體系的競爭力,但前提是能夠應對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曾剛說,開放并非一蹴而就、一放了之,要有配套改革跟進,金融監管能力要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曾剛分析,從國際經驗教訓看,開放會導致整個金融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創新加快,風險點增加,資金跨境流動加速。如果短期資本過快流動,會對貨幣體系帶來沖擊,也會導致金融機構出現較大的系統性風險。
這幾年,有關部門提高監管效能,彌補監管短板,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我國金融監管能力已大幅提升。“金融業進一步開放,監管能力還需跟上。”曾剛說,要綜合考量擴大開放帶來的新增風險,比如匯率風險、貨幣錯配的風險等,完善原有的監管體系和監管制度。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認為,在金融業進一步開放過程中,要通過豐富相關產品品種,開拓國內市場深度,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繼續發展并規范債券市場,同時加強監管,防范金融及相關風險,增強市場運作的規范性。
據了解,去年原保監會對行業進行了風險摸排,外資險企風險自律整體表現較好,平均分數明顯高于中資險企。目前,中外保險監管力度仍有“溫差”,突出表現在處罰方面。對險企的一些經營失誤或違規行為,包括泄露客戶資料、披露虛假信息、營銷誤導等,國外往往會罰得險企“傷筋動骨”,但國內罰款往往不痛不癢,處罰起不到震懾作用。“長此以往,外資險企來華后慢慢發現違規成本很低,也會去當‘壞孩子’。”王緒瑾說。
金融業要扎緊制度“籬笆墻”,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傳遞。王緒瑾說,以保險行業為例,未來外資險企的經營規模將擴大,經營形式更多樣、產品更豐富,要進一步強化動態監管,深入開展反洗錢工作,消除資金運用的跨境風險。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