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收官 銀行仍是最會賺錢上市公司
A股上市公司2017年報、2018年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上市公司賺錢榜、虧錢榜等各項榜單也隨之揭曉。能源、建筑等傳統行業,依然是營收大戶。金融行業的銀行股,則繼續成為最會賺錢的上市公司。
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2017年度,所有披露年報的A股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90673.4億元,同比增長20.14%;合計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3493.2億元,同比增幅21.36%。
2018年一季度,所有已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9.7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2%;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9271億元,同比增長14.38%。在3504家披露一季度財報的上市公司中,2267家公司一季報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超六成。
分行業看,金融、能源、建筑等傳統行業依然是營收大戶。
2017年度,上述三大行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4萬億元。此外,房地產、交通運輸和醫藥生物行業總體凈利潤超過1000億元。而金融、食品飲料和房地產等行業凈利率相對較高,超過10%。
2017年度,27個行業中共有23個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鋼鐵、機械設備、石化能源、有色金屬行業整體業績增幅均達到翻倍水平。相比之下,文化傳媒、公用事業、農林牧漁和互聯網行業的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金融行業最會賺錢
縱觀全市場年報業績表現后,上市公司各榜單也隨之揭曉。從營業收入來看,能源和建筑行業繼續成為營收大戶。2017年度營收前三名分別是:中國石化(600028)、中國石油(601857)和中國建筑(601688),其營業收入均超過1萬億元。
最賺錢的公司,則來自金融行業中的銀行股。2017年度,凈利潤最高的10家公司中,銀行股占據了8席。四大國有銀行包攬凈利潤前四名,工商銀行(601398)以2860.49億元的業績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建設銀行(601939),2422.64億元;農業銀行(601288),1929.62億元;中國銀行(601988),1724.07億元。
在剔除兩桶油和金融行業公司后,中國神華(601088)、上汽集團(600104)和中國建筑位居凈利潤榜前三位,2017年業績均超過300億元。另外,萬科A(000002)、貴州茅臺(600519)、格力電器(000651)、長江電力(600900)和中國交建(601800)等行業龍頭也進入凈利潤前十。
高管平均年薪43萬元
年報顯示,2017年度,上市公司高管們共領取了約236億元的薪酬,較去年增長近一成。這其中,泛海控股和中國平安的高管總薪酬最多,分別為1.26億元和1.23億元,方大特鋼和綠地控股的高管們領走的薪酬也接近1個億,分別為9723萬元和9695萬元。
從高管個人來看,2017年高管們的平均年薪為43萬元,年薪在500萬元以上的共148位。其中,13位年薪千萬元以上。在年入千萬以上的13位高管中,來自中國平安的人數最多,共有5位。但中國平安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卻沒有上榜,其2017年度薪酬為889萬。方大特鋼除了“薪酬王”鐘崇武外,原副總經理汪春雷也上榜,2017年度領走了1034萬元的薪酬。
樂視無懸念登頂“虧損王”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2017年度的虧損榜單,也將“裸泳”者一一曝光。曾經風光無限的樂視網(300104),以139億元的虧損額登頂A股“虧損王”。不僅2017年度虧掉了過去7年的凈利潤,而且2018年一季度再虧3億元,退市風險隱現。
虧損榜單第二名是2016年度的“虧損王”——*ST油服(600871),其2017年度繼續虧損約105.8億元。此外,ST保千里(600074)、*ST宜化(000422)、鹽湖股份(000792)2017年度分別虧損77.32億元、50.91億元和41.59億元。
2017年度,包括樂視網在內,一共有220家A股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虧損。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度“虧損億元俱樂部”成員明顯增多,從2016年的25家擴容至2017年的137家,增長5倍還多。
與往年鋼鐵、航運等這些周期股虧損大戶不同,2017年十大“虧損王”卻是近幾年大熱的傳媒、新能源汽車、鋰電池、通信等行業公司。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王潔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
- 研究機構警告稱:美聯儲加息將加劇全球債務危機
- 旭輝控股集團公告稱已清償2022年到期的5.5%優先票據
- 普通癥狀還是心梗預警?一眼識破
- 揭穿AI相面騙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偽裝
- 蕪湖釋放創新“N次方”效應 數字賦能驅動產業升級
- 去年快遞服務全程時限水平有較大提升 干線運輸時限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