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資訊 > 公司 > 正文

中國科大附一院劉連新:醫生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創新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武瑛港 實習生 馬瑜欣 海南博鰲 報道“醫生想要什么樣的創新藥,藥物研發的初心是什么,我們該如何看待一個藥物?只是在科學探索中發現一個新東西嗎?其實醫生對藥物的需求和科學探索不太一樣,首先要經過大量病例發現有些疾病治不了或很難治,存在臨床需求,進而推動醫生進行科學研究。”近日,在2023年西普會·第六屆醫藥創新生態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黨委書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劉連新在發表演講時表示。

劉連新強調,目前藥企研發與醫生對藥品的需求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別,如果可以使兩者更好地融合,這將為患者帶來更多獲益。

藥企研發和患者需求仍有差距

據劉連新梳理和分析,從政策背景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國家從醫療角度對創新藥的期許。2021年,CDE出臺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要求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那么這一價值如何衡量?從不同角度看,價值其實有所區別,例如某種罕見病藥,雖然全世界可能只有5000人使用,但對患者個人是最有臨床價值的。


【資料圖】

2022年,CDE出臺了《組織患者參與藥物研發的一般考慮指導原則(試行)》,2023年7月,CDE連發三份指導原則,均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過去的文件強調以臨床價值或者臨床需求為導向,現在國家開始更加關注以患者為中心。

劉連新表示,基礎醫學和生物學是兩個學科,互相交融但并不相同,然而現在做藥品研發的科學家中,恰恰大多數都是生物學背景,而非醫學背景。“這就要考慮哪些藥品真正是臨床需要的,不能只是找到一個發病機制,提出治療靶點,然后就開始研發藥物,經過篩選驗證、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進而上市,但藥物上市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真正有助于疾病治療,有助于患者疾病恢復。”

“這是一個閉環,只有完成閉環才能成為非常好的藥品,這也是藥物研發的初心,我們需要藥品從患者需求中來,最終也能反饋到患者治療中,這才是我們所講的醫學的本源,才是醫生對藥品研發的期許。雖然在研發上市過程中大多數藥都失敗了,因為疾病的發生機制非常復雜。”劉連新指出。

對于醫生的具體需求,劉連新舉例稱,2008年以前,幾乎沒有可以用于治療肝癌的藥物,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給治療帶來困難,但是后來出現了索拉非尼以及更往后的二線治療等藥物,都為患者和醫生帶來了希望,雖然ORR緩解率仍然有限。“所以如何在研究中發現驅動基因,在治療中找到真正有效的藥物,這才是醫生最需要的。”

在國內腫瘤領域,有待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據劉連新梳理,從中國、美國和日本抗腫瘤藥物研究來看,我國腫瘤治療仍有明顯差距。例如前列腺癌,美國和日本的五年生存率分別可以達到99%和100%,但中國只是超過60%;以及肝癌,中國五年生存率大約12.1%~14.2%,而日本是64%——同樣是亞洲人、黃種人。“以中國目前的醫療體系,如果在癌癥篩查上沒有更大進步,五年生存率的提高可能會很難。”

然而國內創新藥的發展現狀似乎并不樂觀,靶點擁擠是當前重要問題。

根據劉連新提供的數據,從全世界來看,美國覆蓋的藥物靶點4282個,中國在研的管線3000多個,但覆蓋的靶點是786個,集中度比美國更高,說明許多賽道太擁擠,同一靶點的競爭非常激烈。

“藥物研發需要醫療機構承接臨床試驗,但可能某一靶點根本沒有足夠的病人,其實再多的病人也做不了同一靶點的那么多藥,哪怕是me-better。現在最怕有人來找我們說要做HER2、Trop2以及Claudin 18.2等靶點,每個人都說藥很好,看了前期數據確實很好,但是會不會在申報的路上就死掉了呢?”劉連新指出。

回歸患者,探索新靶點

那么藥企研發該如何真正回歸以患者為中心、推出醫生需要的藥物?

劉連新表示,選擇靶點是重要問題,尤其是還有很多公司尚未進入賽道的時候,那么是否有新的靶點可以探索,如何探索出中國患者自己的靶點?

據劉連新分析,其實非腫瘤領域也有很多機會,現在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很重,心血管疾病也是中國非常靠前的十大死因之一,但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研發的降脂藥物。

據了解,他汀類藥物目前仍然是臨床上首選的基礎降脂藥物。隨著臨床研究證據的充實,進一步確定新型降脂療法改善心血管事件結局的功能,患者可能會迎來更多治療選擇,而且目前大量靶向新途徑和致病性脂蛋白的治療措施正在蓬勃發展。

《中國醫學論壇報·循環周刊》梳理發現,隨著人類遺傳學研究的進步以及生物制劑和RNA靶向藥物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型降脂治療靶點已經被發現,如脂蛋白C-Ⅲ、血管生成素樣蛋白3和4(ANGPTL 3和4)、脂蛋白Ⅴ和三磷酸腺苷檸檬酸裂合酶(ACL)等。

劉連新進一步表示,糖尿病則是更具前景的賽道,對于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當下缺少治療藥物,目前有數家公司都在推進,已經有藥物進入臨床前階段,但大部分藥物都失敗了,如果國內可以成功,這將是更大的市場,而且在加速老齡化趨勢下,這一藥品可能比腫瘤藥的前景更廣闊。

“罕見病更是有很多機會,無論藥品上市還是稅收都有很好的政策,而國內藥企對罕見病研究較少的原因,可能就是出于價值考慮——到底是以患者為導向,還是臨床需求為導向。“但其實部分罕見病藥物需求很大,患者也能用得起,可以產生經濟效應。”劉連新指出。

例如發病率約1/20萬的罕見病淋巴管肌瘤病(LAM),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的研究已經證實,通過外周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VEGF-D)濃度檢測建立診斷,能有效避免大部分LAM病患者的肺活檢或腎切除。近年還有研究表明,西羅莫司可以通過阻斷mTOR下游激酶的活化,發揮特異的mTOR靶點抑制作用,因此被認為對LAM治療有效。

據了解,中國科大附一院在安徽率先開設呼吸罕見病門診,同時聯合多個學科開展呼吸罕見病多學科門診服務(MDT),現已確診LAM病30余例以及BHD綜合征等罕見病近百例。

除了從賽道角度分析,對于藥物研發問題,劉連新指出,在一個通路上,藥物研發的進步可能是逐漸的,而非一蹴而就,那么如何探索推動持續進步、如何找到更好的藥物來替代,這也是行業各方需要持續關注的。

“以小分子CDK抑制劑為例,這類藥品最早用于血液系統疾病,CDK4和CDK6抑制劑一起用,但發現CDK6對患者副作用大,就單獨篩選出CDK4的抑制劑,之后又發現會與白介素產生更多的副作用,就又找到CDK2抑制劑。”劉連新表示。

“其實創新藥品的研發,患者需求才是真正的內驅力,要以患者為核心,才能有所突破。另外,中國的創新藥要想真正走出去,還是要加強基礎研究,提高轉化水平,由我們自己找到的驅動基因去發現靶點和推進臨床試驗,不能再做me-better或者me-too了,就像任何一個藥企都只是以上市為目標,而不是以上市為終點。”劉連新強調。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