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醫藥營收凈利首次雙降,一年砸62億死磕創新藥
超80萬股東在等待恒瑞走出至暗時刻。
恒瑞醫藥(600276.SH)業績雪崩,昔日“醫藥一哥”遭遇至暗時刻。
4月22日晚間,恒瑞醫藥同時發布了2021年年報和2022年一季報。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42.01億元,同比下降29.53%。
恒瑞醫藥2022年一季報的數字也并不好看。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54.79億元,同比下降20.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37億元,同比下降17.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下降19.80%。
這是恒瑞醫藥自上市以來交出的第一份營收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的年報。雖然市場對此早有預期,但仍有投資者難掩失望。
“看了年度和一季度業績簡報,還是有點失望的。希望恒瑞加油加油,我想看到未來恒瑞營收五百億,一千億的時候。”一位投資者在雪球上如此是寫到。
業績跌跌不休,卻無法阻擋股民的熱情,近一年多來,至少有50萬新股民跑步進場。2022年一季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恒瑞醫藥的普通股股東戶數已經超過80萬戶。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這一數字僅有28.18萬戶,彼時恒瑞醫藥的股價還站在歷史最高處,俯瞰一眾本土藥企,是當之無愧的本土“藥王”。
4月22日,恒瑞醫藥報收33.00元/股,較歷史最高點的97.16元/股,已經跌去近7成。
集采降價,業績承壓
對恒瑞醫藥來說,2021年注定是難熬的一年。
在年報里,恒瑞醫藥花了不小的篇幅剖析了業績下滑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即集中帶量采購和國家醫保談判產品大幅降價,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與此同時,創新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研發支出不斷攀高。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恒瑞醫藥的主營業務毛利率為85.61%,比上一年減少2.67個百分點。
自2018年以來,恒瑞醫藥先后經歷了5輪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涉及的仿制藥共有28個品種,中選18個品種,中選價格平均降幅達到73%。在2021年之前,集采對恒瑞醫藥業績的沖擊尚未顯現出來。2020年,恒瑞醫藥頂住集采降價的壓力,其營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等主要財務指標仍然創下接近20%的同比增長速度。但這一增長態勢在2021年戛然而止。
據恒瑞醫藥披露,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恒瑞醫藥6個藥品,這些藥品2020年的銷售收入為19億元,2021年同比下滑5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恒瑞醫藥8個藥品,這些藥品2020年銷售收入44億元,2021年同比下滑37%。
除了集采,恒瑞醫藥參與國家醫保談判的產品價格降幅也較大。恒瑞醫藥的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醫保價格降幅達85%,艾司氯胺酮價格降幅達68%。由于產品進院難、各地醫保執行時間不一等原因,卡瑞利珠單抗的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艾司氯胺酮新產品銷售上量也比較慢,給恒瑞醫藥的業績帶來不小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卡瑞利珠單抗價格為19800元/瓶,醫療機構合計實際采購量約為3萬瓶,采購金額約為6億元。2021年,卡瑞利珠單抗中標價格降至2928元/瓶,醫療機構合計實際采購量超過44萬瓶,采購金額接近13億元。雖然醫保談判帶來了降價壓力,但同時也實現了“以價換量”。
有行業分析指出,在疫情持續影響、行業變革與競爭加劇的外部環境下,醫藥行業調整已步入深水期。恒瑞醫藥作為代表性的民族創新藥企,調整期的陣痛難以避免,但其堅持研發投入的堅定決心,人才與新興技術平臺的組合驅動,將支持其創新研發實力不斷加速釋放,最終實現公司的持續發展。
持續推進創新、國際化兩大戰略
只有創新才有未來,恒瑞醫藥深知這一點。在集采壓力下,恒瑞醫藥創新的腳步愈發加快。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恒瑞醫藥累計研發投入達到62.03億元,比上一年增加12.14億元,同比增長24.34%,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23.95%,創公司歷史新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2021年的業績。
2022年第一季度,恒瑞醫藥繼續加碼創新藥,研發費用達到10.07億元。
不過,投入也帶來了回報。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醫藥已經上市的創新藥增加到10款,另外還有60余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25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卡瑞利珠單抗在2021年獲批了4個新適應癥,獲批適應癥數量達到8個,領跑國產PD-1。
“今年以來,恒瑞醫藥持續穩步推進科技創新戰略,在創新藥研發上,已基本形成了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構筑起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恒瑞醫藥在年報里表示。
在不斷加碼創新的同時,國際化也是恒瑞醫藥當前的一大戰略。
年報顯示,2021年,恒瑞醫藥海外研發投入共計12.36億元,占總體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19.93%。
2021年年內,恒瑞醫藥聘任了Scott Filosi為恒瑞美國/歐洲首席執行官,整體負責恒瑞美國和歐洲的運營管理工作,聘任Joseph E. Eid博士擔任恒瑞美國/歐洲首席醫學官,全面負責恒瑞在歐美區域的藥品開發和醫學事務;澳洲和日本市場方面,恒瑞分別聘任了MikeLee博士、Kiyoshi Hashigami博士為澳洲、日本臨床研發副總經理,負責建立兩地的臨床研發團隊,推動和支持當地的全球臨床項目。
目前,恒瑞海外研發團隊共計170余人,其中美國團隊104人,歐洲團隊50人。海外團隊主要成員均是來自羅氏、諾華、輝瑞以及默克等知名藥企的中高層人才,擁有豐富的全球化研發經驗。
孫飄揚回歸,人員大幅精簡優化
回顧恒瑞醫藥的2021年,孫飄揚的回歸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節點。
2021年7月9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云曙近日因身體原因請辭去董事長、總經理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應職務。公司董事一致推舉孫飄揚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董事會選出新一任董事長時止。8月4日恒瑞醫藥董事會全票通過,孫飄揚重新出任恒瑞醫藥董事長。
自2020年1月就任到請辭,周云曙的任期僅有一年半。
孫飄揚回歸后不久,恒瑞醫藥便傳出裁員消息。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醫藥在職員工總人數為24491人,比2020年減少4400余人。
恒瑞醫藥在年報中坦言:“2021年初公司員工數量、機構設置與業務發展規模不匹配,造成運營和人員成本高。”因此,恒瑞醫藥大力推進銷售改革,對組織架構進行整合提效,撤銷了區域層級架構,大幅減少低績效省區及辦事處,整合銷售運營、營銷財務、支持部門職能,精簡銷售人員,銷售人員由年初的17138人優化至13208人,在一年間裁撤近4000人。
除此以外,恒瑞醫藥的生產人員、財務人員和行政人員的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在對其他崗位進行精簡優化的同時,恒瑞醫藥還在擴大自己的研發團隊。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恒瑞醫藥的研發人員數量達到5478人,較2020年年底增加了750余人,研發人員數量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也從2020年年底的16.33%提高至22.4%。
核心管理層也更迭不斷。據時代財經統計,2021年至今,包括周云曙在內,恒瑞醫藥有4名高管先后辭職,其他3位分別是首席醫學官(CMO)兼副總經理鄒建軍、副總經理張月紅、財務總監周宋。
就在年報發布的10天前,4月12日,恒瑞醫藥公告宣布鄒建軍離職。鄒建軍于2015年9月加入恒瑞醫藥,任首席醫學官,2017年6月起任副總經理。4月20日,君實生物(688180.SH,01877.HK)發布消息稱,聘任鄒建軍為公司副總經理,并擔任全球研發總監,全面負責公司全球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同時提名她為公司執行董事。
在宣布鄒建軍辭職消息的同時,恒瑞醫藥還宣布任命張曉靜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任命王泉人為恒瑞醫藥副總經理。其中,王泉人出生于1986年,現年僅36歲,是恒瑞醫藥目前最年輕的高管。
在孫飄揚和新管理層的帶領下,恒瑞醫藥這艘巨輪將會駛向何方?80萬投資者正在等待這個答案。
關鍵詞: 恒瑞醫藥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個人養老金制度“靴子落地” 將進一步織密織牢養老保障網
五家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收入增長3.52% 車險保費有所恢復
珠海率先實現社保全業務掌上辦 構建15分鐘社保服務圈
排行
最近更新
- 恒瑞醫藥營收凈利首次雙降,一年砸62億死磕創新藥
- 早篩早診一小步 你的健康一大步
- 上海制定“中醫藥救治專家共識” 努力降低老年患者重癥率、病...
- 國家衛健委:4月22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2971例 新增本土無...
- 花粉過敏,如何打新冠疫苗?哪些過敏情況不能打?一圖看懂
- 上海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資供應
- “動態清零”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 就醫“刷信用”利于提升便捷與互信
- 守住“血透”生命線
- adidasOriginals(ITM)系列NFT 24小時交易額達83.03萬美元
- 合肥對兩家核酸檢測實驗室給予警告并暫停合作
- RTFKT-MNLTH系列NFT交易總額突破1億美元
- 上海新增陽性感染者總量仍處高位波動
- 河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6例 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6例
- 廣西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例
- 廣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例
- 北京新增22例本土確診病例
- 采購的果蔬肉蛋如何進行正確消毒?聽聽專家怎么說
- 10時-16時是楊柳飛絮高發時段 防過敏應該這樣做
- 汽車庫存預警指數持續“高燒” 車企新車投放量開始增加
- 武漢人工智能科技園已入駐32家企業 大多與汽車產業鏈相關
- CARDE分體集成灶:老廚房新面貌,這波改造真的妙
- 工信部:推動新能源車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
- 特斯拉一季度凈利潤超33億美元 新車平均售價上漲推高利潤
- 宜春拓展就業服務鏈條 打通就業精準對接服務“最后一公里”
- 吉林穩步開展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 加大開發政策性就業崗位力度
- 山東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21.5萬人
- 參考封面|印度感受通脹之痛
- 因杠桿率上升至高于50% 惠譽下調合景泰富長期外幣發行人評級
- 河南發布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細則 將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今日要聞
- 汽車庫存預警指數持續“高燒” 車企新車投放量開始增加
- RTFKT-MNLTH系列NFT交易總額突破1億美元
- 武漢人工智能科技園已入駐32家企業 大多與汽車產業鏈相關
- 恒瑞醫藥營收凈利首次雙降,一年砸62億死磕創新藥
- adidasOriginals(ITM)系列NFT 24小時交易額達83.03萬美元
- 工信部:推動新能源車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
- 特斯拉一季度凈利潤超33億美元 新車平均售價上漲推高利潤
- 河南發布人才職稱評聘“綠色通道”細則 將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 加碼線上業務、直播售賣電子券 大批餐飲品牌正努力自救
- “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金融債券發行 3年期“科技債”發行利率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