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新聞 > 洞察 > 正文

國投瑞銀業績承壓人才動蕩 老牌合資公募陷入困局

《投資者網》曹璐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道德經》中這句話講述了后勁要足、細水長流、連綿不絕的重要性。這種思維對于競爭愈發激烈的公募基金行業也非常適用。

近年來,“炒股不如買基”的觀念開始受到認可,多數公募基金憑借著專業的管理能力和強大的投研實力強勢“吸金”。而具有中外雄厚實力背景加成的國投瑞銀基金公司(下稱“國投瑞銀”)卻聲量漸低,不僅遭遇指數產品清盤的尷尬,還要面對權益類產品業績承壓、規模增長緩慢,以及人才動蕩等問題。

當下,面對持續擴大的基金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國投瑞銀的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改善,并重拾昔日位置呢?

業績承壓規模縮水

作為工具型產品,指數基金近年來因持倉透明、分散風險、成本低廉等多重優勢,成為了市場青睞的熱門產品。但隨著虎年行情震蕩,一些指數型產品的規模不僅受到沖擊,甚至“被迫”清算。

作為境內首只全市場消費行業指數基金,國投瑞銀中證下游日前已經結束清算流程,正式退出市場。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0年,是以產業鏈系列布局為契機所研發的創新型產品,成立以來累計回報率為131.7%。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十年的表現來看,國投瑞銀中證下游似乎又是一個“出道即見頂”的案例。Wind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6月底,該基金的資產規模維持在4億元以上,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占總份額比重在50%左右。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贖回,國投瑞銀中證下游的資產規模也在逐步減少。自2018年以來,該基金的資產規模已經跌破5000萬元的“警戒線”,并最終于2022年1月進入財產清算程序。

國投瑞銀中證下游規模變化情況

國投瑞銀中證下游持有人結構情況

通過梳理國投瑞銀旗下權益類產品的規模情況(不同份額合并計算)發現,低于1億元的“迷你”基金還有國投瑞銀新絲路、國投瑞銀招財、國投瑞銀創新醫療、國投瑞銀信息消費、國投瑞銀研究精選等。

業內人士表示,清盤是成熟資本市場的體現,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除了機構客戶可能因需求變化贖回之外,也有缺乏長期業績表現導致投資者離場的原因。此外,產品間競爭加劇,如果競爭優勢不突出,加之后期持續募集的能力不足,就容易導致清盤。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25日,國投瑞銀旗下有數據的權益類產品共有57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僅有4只產品年內回報為正;7只產品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下跌超過10%。

上述“迷你”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均為負數,其中,受醫板塊集體下跌的影響,國投瑞銀創新醫療凈值增長率大幅回撤,年內下跌13.28%,在2218只同類可比的基金產品中排名第2016位。

高管動蕩人才流失

近年來,基金經理已成為投資者選基金的一項重要考量因素,實力出色的基金經理更是深受投資者青睞。對公募基金而言,人才是最核心的資源,明星基金經理對公司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過,國投瑞銀的人才流動相對較大。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至今,國投瑞銀旗下先后離職的基金經理有13位之多,數量在全市場排名第三位;其中,有7人是在公司任職時間超過5年的“老將”。

國投瑞銀現有23位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從業年限不足三年的“新生代”有9位,占比近4成。其中,從業時間最長的是綦縛鵬,這也是國投瑞銀旗下唯一一位任職年限超過十年的基金經理。

資料顯示,他管理著4只基金產品,除了國投瑞銀遠見成長是偏股混合性基金外,國投瑞銀瑞利、國投瑞銀瑞源、國投瑞銀招財均是靈活配置性基金。在投資能力上,綦縛鵬與同類優秀者還有不小的距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5日,上述四只基金產品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均為負數,同類排名均在200名至500名之間;而在管理超過三年的產品中,表現最好的國投瑞銀招財近三年的累計回報為147.84%,同類排名第183位。

除了基金經理的流失,國投瑞銀的高管變動情況也不少。2020年以來,公司先后有張南森、袁野、劉凱等三位副總經理離職;2021年7月,任職7年有余的葉柏壽也宣布離任,由國投泰康的總經理傅強接任。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公募基金公司大擴容和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公募核心投研人才的爭奪戰也愈演愈烈。基金經理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如何留住人才是基金公司管理層重要的課題。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對《投資者網》表示,投研人才的穩定性是基金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核心問題,只有好的投研人員沉淀下來,才能組建專業穩定的投研隊伍,從而有好的投資文化傳承和發展,這是在競爭日益激烈、馬太效應凸顯的行業環境中尋求突圍的關鍵步驟之一。

產品規模仍待提升

事實上,國投瑞銀也曾輝煌一時,甚至憑借產品創新受到市場矚目。

公開資料顯示,國投瑞銀是中國第一家外方持股比例達到最高上限(49%)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前身為成立于2002年6月的中融基金公司,2005年6月8日由國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和瑞銀集團(UBS AG)強強聯合共同成立。

在實力雄厚的中外股東支持下,國投瑞銀早期曾展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僅在2007年,該公司公募規模就從一季度末的88億元增長至三季度末的467億元。同時,憑借投研實力,公司還推出了國內第一只封閉分級基金、第一只指數分級基金、第一只行業指數基金、第一只白銀期貨LOF基金等多只創新型產品,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然而好景不長,國投瑞銀的規模在這十年之中始終在500億元以下徘徊,直到2015年二季度沖上千億元后又隨著市場回調再次轉頭直下,甚至在2018年三季度末跌破600億元,非貨幣資產規模不足3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投瑞銀基金的權益類基金規模在這期間出現“斷崖式”下跌。僅以股票型基金而言,股票型基金的規模由2015年6月底的192億元跌至2015年9月底的22億元,而后長期在40億元以下低位震蕩。截至2021年末,這一數字為36億元,遠低于197億元的同業平均數。

國投瑞銀基金股票型基金規模變化

對于這一差距背后的原因,具有數年基金投資經驗的個人投資者陳先生表示,首先,權益投資能力歷來被視為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業績表現會是首要考慮條件;其次,國投瑞銀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只有9只,且多為指數型產品,這類產品的差異更多體現在基金公司整體實力和投資運作管理的精細化運營方面,所以會傾向于選擇投研實力強勁、產品線布局完備的大中型基金公司。(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國投瑞銀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