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市場將破2500億!進入下半場“淘汰賽”階段
在經歷了一個艱難的冬天之后,2021年最后一天,恒瑞醫藥(600276.SH)的達爾西利、恒格列凈同日獲批上市,分別是首個國產CDK4/6抑制劑、首個國產SGLT-2抑制劑。
這是國產創新藥加速獲批落地的一個縮影。對于創新藥而言,2021年注定是喜憂參半的一年。喜的是,國內創新藥迎來大豐收,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準國產創新藥27個(不包含疫苗和中藥),獲批數量、全球交易量都創下歷史新高;憂的是,政策標準和外部環境變化不斷,整個創新藥產業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深究原因,研發基礎相對薄弱、產品同質化問題,以及醫藥支付體系不夠完善等,都是制約中國創新藥發展的掣肘。問題倒逼進步,只有真正擁有創新實力,擁有過硬產品的藥企,才能繼續贏得投資者和市場的青睞。
據頭豹研究院預計,2020-2025年,中國創新藥行業將保持18.5%的年復合增長率繼續快速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49億元。
面對如此浩瀚的空間,在高質量發展的劇烈變化過程中,本土創新藥企如何緊抓機遇,絕地反擊?對此,有業內人士就曾感慨道:“創新藥如同馬拉松,節奏最重要。慢了,一擁而上,卷到死;快了,九死一生,成本太高,醫保養不起,唯國際化是王道。”
加速崛起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發布的《構建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2021-2025)》報告指出,在藥品研發數量方面,我國對全球貢獻占比從2015年的約4%躍至2020年的約14%,僅次于美國;而在全球首發上市新藥數量上,我國在全球排名前三,占比6%,對比2007-2015年的2.5%占比有顯著提高。
過去一年,國產創新藥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豐收。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統計,2021年,中國獲批的創新藥通用名數量高達68個,較2020年的獲批數量增加了50%。其中,國產獲批數量占比42.6%,創下歷史新高。這當中,就包括復興凱特和藥明巨諾的兩款CAR-T產品——阿基倫塞注射液、瑞基奧侖賽注射液,以及國內首款新冠特效藥——由騰盛博藥(02137.HK)旗下子公司騰盛華創、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新冠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安巴韋單抗及羅米司韋單抗。
一切都在加速。在獲批的68種創新藥中,有17種在同年成功納入醫保。創新藥從獲批到納入醫保周期縮短為6-12個月,艾諾韋林和海博麥布用時最短,在獲批上市161天即被納入醫保。
另一方面,本土創新藥“出海”成大勢所趨。License-out(對外授權)交易成績再掀高潮,交易數量增多,交易額屢創新高。
據西南證券統計,2021年,中國全球創新藥總交易數量達到981次,僅次于美國,合計交易金額達到1759億美元。而僅License-out一項,2021年,國內醫藥行業就有超過30個交易為License-out,共披露的交易金額約為133億美元。
2021年1月,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BGEN.US)宣布與諾華就其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在多個國家的開發、生產與商業化達成合作與授權協議,獲得了高達6.5億美元的首付款,一舉刷新了國內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記錄。
短短11個月后,百濟神州宣布與諾華再次達成了一項重磅交易,百濟神州將TIGIT抗體的主要海外權益以29億美元的價格授權給了諾華,刷新中國藥企單品種對外授權金額新高。
此外,得益于過去7年的蓄力,國內上市創新藥數量即將迎來爆發期,更多重磅新藥有望獲批。數據顯示,2021年首次申請上市新藥項目數量達到198個,上市新藥數量達到97個。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根據申報項目數量,預計2022年上市新藥數量將有望迎來更大幅度增長。我國新藥上市即將迎來井噴時期。
“淘汰賽”開啟
在創新藥加速崛起的同時,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創新藥企IPO頻頻遭遇“破發”。“破發”潮背后,是資本市場對創新藥企的高預期不再的事實。問題倒逼之下,創新藥企進入深度的自我調整期。
2021年7月,CDE發布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下稱《征求意見稿》)曾導致多家醫藥上市公司股價重挫。市場普遍解讀為,《征求意見稿》加大創新藥物通過臨床試驗的難度,尤其對從事me-worse(指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藥物,其藥效和同類的突破性藥物相比較差)和me-too(指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藥物,其藥效和同類的突破性藥物相當)藥品的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在這背后,賽道內卷,來自集采和醫保控費的壓力持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被稱為抗癌明星藥的PD-1。截至目前,國內市場PD-1/PD-L1產品已達到12款,其中國產品種8個,此外,在研項目還有近百個。
而在售價方面,在進入醫保之前,國產PD-1的年治療費用約為20萬元/年,集采推行后,降到每年4萬元上下,巨大的跌幅打破了所有人的預期。盡管醫保談判鼓勵創新藥通過醫保快速放量,但最終的銷售情況,以及企業能否以量補價,收回成本,仍是問題。
此外,科創板IPO撤回潮、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破發情況頻出。據普華永道統計,2021年全年,105家醫藥公司申報科創板上市,71家注冊生效,16家終止注冊,4家中止注冊的現象。
創新藥新股也不再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1年赴港上市的17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10家在上市首日收跌,最大跌幅近27%。
顯然,資本正在重新審視創新藥市場,一級和二級市場對于醫藥企業的熱情都在降溫。關于2021年中國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的融資額數據也應證了這一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旬,行業累計融資額只有451.57億元,相比2020年的742.86億元減少了近40%。
另據36氪援引業內人士消息,以現金儲備/年內經營性現金流比例來看,2018年后有大概45家創新藥公司登陸了港股,但目前有15家的賬上現金“可能都撐不過兩年”,部分企業將面臨退市風險。
盡管如此,創新藥賽道擁有的遼闊前景仍不置可否,只是國產創新藥投資不再是一場“穩賺不賠”的游戲,也更加考驗投資者大浪淘沙、慧眼識真的能力。
跌宕起伏間,創新藥賽道也已從上半場的“海選賽”,進入到下半場的“淘汰賽”。不是所有的創新藥企都有未來,只有真正具備強研發能力、原始創新能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的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關鍵詞: 創新藥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創新藥市場將破2500億!進入下半場“淘汰賽”階段
- 69歲老人加杠桿炒股爆倉倒欠券商1000萬,需100年才能還清
- 哪些人需要主動做核酸檢測?這六個關于核酸檢測的知識點了解...
- 華夏家博會捐款100萬馳援天津抗疫!
- 行業標桿!鋼銀電商榮獲“2021年中國產業互聯網領軍企業獎”
- 銳意革新 礪行致遠丨五道集團新春年會精彩活動回顧
- 阿里大文娛回應優酷信息變更 新年劇目綜藝多點開花
- 京都薇薇建設健康生活美容智能化平臺
- 桂花網藍牙技術在數字健康中的應用
- 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 未來理財產品或將趨于多樣化
- 深南電A預計去年凈利潤為-4.36億元 太平鳥預計凈利減少7%左右
- 合肥祥源城——實探王者的發展之路
- 辦年貨,過大年!趕緊選購一臺CARDE分體集成灶暢享新年味
-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 穿新衣,戴新帽,冰雪時光“年味兒”十足
- CCTV《奮斗》張島綱-煮酒論英雄
- 綠色金融加速 經濟低碳轉型,碳市場風口已至!
- 虎年紀念幣價格大漲超七成!業內人士:炒作有風險
- 涉房產開發貸管理不審慎等,徽商銀行連收兩張罰單共被罰70萬
- 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出爐:車頂維權、超前點播等上榜
- 途虎養車遞表港交所:2021年前九個月經調整凈虧損9.02億 騰...
- 診所備案管理將迎來新政策 擬增加醫療美容等三類診所
- 陽光城“21陽城01”展期方案獲通過:利息展期一年、票息不變
- 60多度的暖手寶你敢捧嗎?上海市消保委:注意防燙
- 健全疫情社區防控體系 四部門發文加強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
- 推進實體商業轉型融合發展 鼓勵“商品+服務”混合經營
- 2021年各地引資成績單亮眼 迸發出巨大經濟活力
- 高顏值國潮風年貨受青睞 引領年貨節消費的新風尚
- 中消協發布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消費者維權意識持續提升
- 賽得利和保護國際基金會聯手保護鄱陽湖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