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準超大互聯網平臺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讀秒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獲取也成“雙刃劍”:海量數據加持之下,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但同時個人信息屢被泄露,霸王條款層出不窮,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保護亟待跟進。4月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經將矛頭對準了超大互聯網平臺,拒絕個人數據在超級平臺前“裸奔”。
獨立機構進行監督
超大型互聯網企業個人信息獲取的監管方式有了新思路。具體而言,草案二審稿明確,提供基礎性互聯網平臺服務、用戶數量巨大、業務類型復雜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員組成的獨立機構,對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督;對嚴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處理個人信息的平臺內的產品或者服務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務;定期發布個人信息保護社會責任報告,接受社會監督。
此外,針對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不透明及過度收集、使用等熱點問題,草案二審稿進一步明確,不得通過“脅迫”方式處理個人信息;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示處理目的、方式和范圍,保證個人信息的質量等。
隨著近些年的發展,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呼聲也越來越強。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法規的實施對規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起到作用,同時切實保障用戶同意權、知情權、選擇權和個人信息安全。
聚焦敏感個人信息
民眾受益于超大型互聯網平臺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經常能夠感覺到自己的信息被不當收集,乃至泄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超大型互聯網平臺利用獲取的用戶信息,實現了對商品、內容等的針對性推送,莫名其妙的騷擾電話更讓人不勝其煩。用戶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被超大型互聯網平臺的信息索取所“綁架”。而這些互聯網平臺在獲取了大量個人信息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助長其壟斷的可能性,信息索取,壟斷,環環相扣。
2020年10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相比一審稿,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二審稿作出多處修改。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表示:“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二次審議稿針對當前個人信息過度收集使用等突出問題,完善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原則;完善、充實合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情形、撤回同意、自動化決策、跨境提供個人信息等方面的規則;增加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明確國家網信部門統籌推進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有關職責;與民法典有關規定相銜接,完善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民事法律責任。”
針對當前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臧鐵偉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擬設專節對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作出更嚴格的限制,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情形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并應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書面同意。
App信息索取戴緊箍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過度索取個人信息的還不只是超大型互聯網平臺。想要下載某個App,先得授權大量個人信息,否則就無法使用,讀書App也要索取電話權限,閑聊中提到某商品,不久竟收到精準推送的廣告……當下,App已然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為此,4月26日下午,工信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工信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App開發運營者應當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例如基于個人信息向用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搜索結果的,應當保證結果公平合理。使用第三方服務的,應當制定管理規則。App開發運營者未盡到監督義務,應當依法與第三方服務提供者承擔連帶責任等。除此之外,App開發運營者同樣需要履行國家規定的其他個人信息保護義務。
陳文明表示,目前App對個人信息的非法采集和使用不規范,存在強制、欺騙、誤導等方式處理個人信息,嚴重侵犯了用戶同意權、知情權、選擇權和個人信息安全;并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不給權限不讓用、過度索取權限、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等問題。
事實上,監管已經不止一次對App的信息索取問題出手。不久前,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便聯合發布《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明確規范App收集個人信息活動。明確App運營者不得因用戶不同意提供非必要個人信息而拒絕用戶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務,同時地圖導航、即時通信、網絡購物等39類常見類型App的必要個人信息范圍也被劃定。《規定》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此外,工信部網站也多次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督促問題企業進行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在4月23日發布的通報中,仍有93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由廣州千騏動漫有限公司開發的《俠隱風云》(版本1.7)涉及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問題未完成整改。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電器公布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 分紅總額或不低于300億元
- 去年我國R&D經費投入保持較快增長 基礎研究經費占比提升
- Coinbase產品副總裁披露 NFT 平臺界面和購買流程
- 字節跳動將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對島”
- 互聯網平臺上的“隔離險”熱銷,真像宣傳的那么靠譜嗎?
- 高端系列啤酒讓不少消費者止步,是物有所值還是收“智商稅”?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