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低齡化現象日益凸顯 背后風險不容忽視
● 整容低齡化現象日益凸顯,微整形項目受到青少年追捧,多地準大學生扎堆割雙眼皮
● 未成年人“整容熱”與醫美廣告宣傳、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社會評價標準,以及未成年人“通過外貌改善以獲得事業發展”的畸形成才觀等密切相關
● 一些不具備資質、違規執業的“黑診所”“黑醫生”,在接待未成年人顧客時“尺度”較寬,無需監護人同意即可手術,由此產生的醫療事故、醫療糾紛不計其數,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均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2020醫美行業輿情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一年來醫美行業熱點輿情回顧分析,并根據行業輿情態勢梳理出醫美行業七大輿情“痛點”。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整容低齡化現象日益凸顯,微整形項目受到青少年追捧,多地準大學生扎堆割雙眼皮。
未成年人“整容熱”與醫美廣告宣傳、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社會評價標準,以及未成年人“通過外貌改善以獲得事業發展”的畸形成才觀等密切相關。在外在因素的影響下,青少年的審美價值觀或被扭曲。
《法治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專業從事整形美容業務的正規醫美機構和部分三甲醫院在接待未成年人時十分謹慎,需監護人到場并簽署同意書才會進行手術,并且手術項目不得影響未成年人今后身體發育;有些醫院即使監護人簽字也不會為未成年人安排手術。而一些不具備資質、違規執業的“黑診所”“黑醫生”,在接待未成年人顧客時“尺度”較寬,無需監護人同意即可手術,由此產生的醫療事故、醫療糾紛不計其數,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均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未成年人進行整容
背后風險不容忽視
“00后”網紅小麗(化名)一直以來都把“真人芭比”當作目標,在剛滿13歲的時候已決心走“整容人生”之路。她在微博上記錄了近年來的整容次數:眼睛光雙眼皮就做了6次,眼角5次鼻子4次,脂肪填充兩次,全臉磨骨一次……身上幾乎每一個部位都動過手術。
小麗的經歷引發網友熱議,評論區大多都是負面評價。對此,她認為:“為了整容,我花費了上百萬元;沒整容的時候,我從來沒得到那么多的關注度,公開整容經歷后反而漲了很多粉絲,我覺得還挺好的。”
雖然如小麗一般整容成癮的女孩并不多,但有不少“00后”已經嘗試過整形美容項目。某互聯網醫美平臺發布的《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美消費者中15.48%是18歲至19歲的青少年。
擁有近20年醫美行業經驗的北京永成魅力整形美容外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員陳志泉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未成年人整容要比過去普遍得多,其中打玻尿酸和割雙眼皮是熱門項目,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暑假,前來咨詢和做手術的學生是最多的。“現在很多社交平臺充斥著眾多醫美平臺投放的宣傳廣告,過于強調整形可能產生的效果,而對其中的風險只字不提,未成年人易受其影響選擇整容。”
北京知音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李卓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社會已成了顏值主導的社會,同樣的能力和德行,擁有高顏值的人機會更多,許多行業的招聘還會要求形象好氣質佳。再加上現在“80后”“90后”的家長越來越多,他們中一部分人本身就有過整容經歷或者也深受顏值困惑,對自己孩子選擇整容能夠理解,甚至有的還會鼓勵自己孩子整容,因此低齡整容者日益增多。
未成年人究竟能不能夠整容?《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執業醫師對就醫者實施治療前,必須向就醫者本人或者親屬書面告知治療的適應癥、禁忌癥、醫療風險和注意事項等,并取得就醫者本人或監護人簽字同意。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醫療美容項目。
陳志泉說,在監護人同意后,正規醫美機構可以給未成年人進行整容手術,但僅是割雙眼皮等有限的幾個項目。對隆鼻、抽脂、下頜角磨骨等改變人體輪廓、骨型結構的手術,即使監護人同意,醫院也絕對不會給未成年人做。這些手術會對正處于發育階段的未成年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必須成年以后才可以做。
那么,未成年人整容是否合理?陳志泉認為,并不是說整形就等于變美,整形其實是一個大類,里面包含燒傷整形、顱頜面外科、疤痕整形等多個科目。美容整形外科只是里面的一個小分支,但需求量很大。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法務部主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美容醫學教育與管理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至瑾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岑巖介紹說,低齡化的整容很多并不是單純為了變美,而是為了改善某種較為明顯的缺陷。“比如幾歲的孩子上眼瞼下垂或者瞼裂狹窄,外觀上看就是眼睛小,實際上這是一種病;在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是整容的項目,在醫生的眼中實際上是功能性的改善。”
李卓說,“健康求美”是醫美行業的最大夙愿。對于具有先天或者后天特殊缺陷(唇裂、疤痕等)的人來說,通過整形讓其重拾自信,當然是每個人所希望的;對于非必要的、單純為了追求美的項目,醫生也會從保障身體健康、正常發育的角度對求美者正確勸導,給出最佳手術年齡建議。
李岑巖說,不建議單純為了變美而整形。“整容畢竟是手術,可能會有創傷和外部材料植入。這些材料也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更新迭代的,很多時候我們現在認為很安全的材料,今后不一定安全。20多年前的時候,有一種叫做奧美定的植入材料,植入到面部會像現在的玻尿酸一樣讓人變年輕,在當時也是經過相關部門批準的,但之后人們發現這個材料不能最終被人體吸收,會成為異物。一些整容手術都是根據孩子目前的骨骼情況去做的,很大可能會對今后自身正常發育帶來影響。”
“黑醫美”事故頻發
缺乏監管維權困難
福建省某高中學生小路(化名)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某整形門診的廣告,向來對自身顏值比較在意的他一直有整容的意向,只是家里人都不同意。通過咨詢小路得知這家整形門診不用監護人到場就可以進行手術,而且還可以提供“美容貸”,網上宣傳的效果也十分吸引人。最終,他瞞著父母偷偷來到這家門診,貸款一萬多元,進行了假體隆鼻和耳軟骨墊鼻尖手術。
然而,手術結束不久,小路就覺得鼻子發脹,并開始發炎紅腫,耳朵也因耳軟骨被取出而塌陷變形,再去這家整形門診的時候,已經人去樓空。無奈之下,小路只得去當地一家三甲醫院取出了假體。“花了那么多錢,不僅沒有變漂亮,耳朵還留下兩個疤,背了一身債。”小路說。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中國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于“黑醫美”機構,平均每年“黑醫美”致傷致殘人數大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報案無門,維權難上加難;此前由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與中國數據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稱中國合規的醫美行業執業者大約有17000名,但非法執業者數量超過15萬名,幾乎是合規醫師的9倍。
《報告》顯示,“黑醫美”主要體現在“黑診所”“黑醫生”“黑產品”“黑App”四個方面,具體來看表現為資質不足,違規執業的醫美機構;真假醫師難辨,非法行醫問題屢禁不止;藥械真假難辨,山寨產品對消費者造成傷害;刷單造假、資質不足的醫美機構入駐醫美App。
陳志泉說,很多店打著“美發店”“美甲店”“SPA沙龍”的幌子,實則違法從事醫美活動,都是沒有取得相關資質的非法機構,里面的人員也沒有相關經驗和資質。
據了解,還有許多消費者在醫美機構被誘騙以貸款方式進行整形,如西安一家傳媒公司以免費將普通人打造為主播藝人名義,誘導多名簽約主播貸款整形。“整容貸”背后存在一條灰色產業鏈,醫美機構、貸款機構等主體參與其中,牟取利益。
李卓說,未成年人社會經驗少,安全意識較弱,“黑醫生”會在不提及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游說誘導,加上“黑醫美”的價格要比正規醫美機構便宜很多,未成年人很容易隱瞞父母選擇偷偷做整容手術。但在“黑診所”處進行整容手術安全隱患極大,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玻尿酸注射”,如果是由非法執業者操作,一方面其沒有相關資質,另一方面所用產品大多是假貨和水貨針劑,由此引發栓塞導致皮膚壞死、眼睛失明的情況屢見不鮮。
李岑巖提醒,如果是有必要進行整容的話,家長和未成年人一定要選擇有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的醫療執業許可證的正規醫美機構,或者規模較大的三甲醫院,并且一定要由具有相關資質、經驗豐富的正規執業醫師來做。
加強醫美市場整治
引導形成正確認識
未成年人整容往往隱患極大,已逐漸形成一種社會風氣,而且與“黑醫美”密切相關,對此應該如何規范?陳志泉認為,對于正規醫美機構而言,要提高整形美容外科醫生準入門檻,必須規范化培訓,取得相應資質后才能夠上崗執業;對于非法醫美機構而言,應該加強監管,加大打擊力度,增加違法成本。
據了解,近年來多部委先后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2020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也定期或不定期對醫美機構進行專項檢查,嚴打醫美機構違法違規行為。
《報告》認為,面對監管日趨嚴格完善的形勢,依法依規經營成為醫美機構立足之根本。醫美機構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相關制度標準,規范醫療美容服務行為;在具有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購買藥品、醫療器械,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嚴格毒性藥品和麻醉藥品使用等。
針對整容廣告爭議不斷的現狀,《報告》提出,醫美機構要依據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規定依法依規開展宣傳工作;要以嵌有正確價值觀念的醫美廣告引導公眾客觀看待整容一事,避免出現整容低齡化導向的廣告,謹防廣告引發輿論掀起審美觀之爭議。
李岑巖認為,家長也應注重對孩子的引導。“家長首先不能把變美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甚至鼓勵未成年人去做整容。另一方面還要關注到孩子本身的訴求,多培養孩子自我接納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李岑巖說。
目前,我國為了保護未成年人,對其許多行為都劃定了明確的界限,比如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任何經營場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等。一些國家對未成年人整容規定也十分嚴格,比如明令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整容,進行整容手術需家長陪同等,從同意到進行手術需要一定時間的思考期等,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未成年人整容并無特殊規定。
李岑巖認為,除加強行業監管外,對未成年人整容也應納入法治化軌道。比如對未成年人允許整容的情形作出明確規定,除此之外禁止整容;對違反規定的監護人、違規經營的醫美機構、冒醫美之名違法經營的機構或個人也應依照法律法規嚴處,從而讓未成年人能夠健康成長。
□ 本報見習記者 張守坤
□ 本報記者 王 陽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
- 受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影響 LG Display第四季度利潤同比下降30%
- 美聯儲3月份維持利率在0%-0.25%區間的概率為5%
- 美股快速下挫 現貨黃金回落至1820美元/盎司下方
- 無線電報的發展史
- 任意波形發生器簡介
- 傳感器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