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贏種業翻身仗,加快玉米產業發展?
玉米是重要的農作物,約占我國糧食產量的40%。2020年,我國進口玉米113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35.7%。
玉米用于飼料的約占65%。隨著人們對肉蛋奶等需求增加,對于玉米的需求將繼續提升。如何打贏種業翻身仗,加快玉米產業發展?在三亞舉行的2021中國種子大會上,來自科研、企業、部委等與會人員表達了各方觀點和期待。
單產差異的背后
需求增加、環境壓力加大,如何用更少投入實現更多產出,是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發言中的一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2020年,中國玉米單產421公斤/畝,美國為735公斤/畝。1996年至2019年,美國玉米單產年增長8.5公斤/畝,良種貢獻65%;中國單產年增長4.5公斤/畝,良種貢獻45%。
差異的背后,是生物育種等技術帶來的變化。據了解,當前國際玉米種業呈現出三方面創新形態:
——流程化。從種質資源、育種技術、品種選育、規模化制種、種子加工,到種子經營全流程發展;
——高新化。前沿技術突破、多學科技術交叉融合,帶動生物種業向知識密集型、高新化方向發展;
——一體化。融合種子、農化、植保、數據支撐等技術、產品與服務,呈現生產全過程一體化特征。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世界種業已進入到“常規育種+生物技術+信息化”的育種“4.0時代”,正迎來以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我國種業來講,既是挑戰,更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20年前,我在拜耳旗下紐內姆公司工作,看到跨國企業已經在用‘ERP’(企業資源計劃)進行研發管理,而去年隆平高科才在企業內部管理全面實現了信息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們比發達國家落后了20年,但現在我們能用最先進的技術,整個行業也有了相當的技術儲備,實現種業跨越發展是很有希望的。”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馬德華說。
統籌兼顧常規育種和生物育種
一株看似平凡的玉米,背后連著國計民生。
農業農村部提出,把種業作為“十四五”農業科技攻關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來抓,縮小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等品種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加快培育高產高效、綠色優質、節水節飼、宜機專用等優良品種。
哪些“硬核”問題亟待解決?
種質資源被稱為育種的“芯片”。與水稻、小麥等不同,玉米起源于美洲,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并不豐富,并且種植區域廣泛,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優異基礎材料才能滿足育種需求,需要在資源收集、精準鑒定、技術應用方面下大功夫。
農業農村部玉米良種攻關聯合體秘書長、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王天宇表示,國家種質庫保存玉米種質資源已有比較雄厚的基礎,實施聯合攻關五年來,在優異種質資源篩選、創新、機收品種選育和品種測試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需業界共同努力。
國際合作是重要方式。近年來玉米種業國際合作不斷加深。其中,隆平高科引進美國、巴西優質的溫帶、熱帶玉米種質資源,選育適用于國內的優質品種。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短板有待補齊。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李新海表示,我國在基因編輯工具、全基因選擇算法、合成生物元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原創不足,重大裝備和大數據系統缺乏。下一步要突破前沿高新技術,推動傳統育種技術改造升級,實現育種精準化、智能化和工程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80%以上的審定品種是通過常規育種選育。對常規育種和生物育種要統籌兼顧。當前,關鍵要在保持常規育種優勢的前提下,更加突出現代生物育種的創新和應用。”張桃林說,要在尊重科學、嚴格監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
建立健全“軟件”基礎
解決好體制機制和管理等“軟件”問題,才能讓自主創新活起來、種業企業強起來、市場環境優起來。
李新海表示,美國、法國等國家種業經歷上百年發展,形成明確分工——政府投資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企業投資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同時,知識產權明晰、管理體系健全的經驗值得借鑒。
“知識產權不保護好,企業就不愿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業內普遍的關切。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在會議期間表示,我國種業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新發展階段,最高人民法院將在年內出臺一部新的審理植物新品種權案件司法解釋,嚴格依法保護種業自主創新。
如何進一步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專家們建議,投入方面,品種研發培育常常需要10年至20年的積累,要有穩定持續的科研項目和經費支持;布局方面,應由國家統籌謀劃,各地立足各自優勢有所分工,不能搞“大呼隆”、重復建設;人才方面,要明晰和完善兼職、收益分配等政策,使科研人員到企業工作沒有后顧之憂,真正實現科企融合,才能為打贏種業翻身仗夯實基礎。(記者于文靜、羅江)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警惕搶票軟件背后的風險
- 年貨消費,今年更紅火
- 滿足超兩千萬輛電動車充電需求
- 平臺春節“發紅包”如何實現雙贏
- 直播帶貨亟須 走出“頂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來自管控人員
- 北京:多次違規停放用戶將被限制使用
- 房貸利率下調 年輕人要珍惜“首貸”
- 負壓救護車筑牢冬奧會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過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雖說虎年將至,但別被這些謠言給唬了
- 理性看待走紅的鄉村生活短視頻
- 銀保監會: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
- 強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
- 我國進一步縮短負面清單 為外商投資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 科技賦能冰雪運動打破時空界限 冰雪旅游發展呈火熱趨勢
- 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已涵蓋200多個線下消費場景
- 年報業績預告火熱披露中 投資者要警惕高股價的財務大洗澡行為
- 強化常態化打擊,高效打擊“假企業”“假申報”等嚴重涉稅違...
- 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行動將啟 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
- 持續深化減費讓利工作 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惠及企業的發展動力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
- 受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影響 LG Display第四季度利潤同比下降30%
- 美聯儲3月份維持利率在0%-0.25%區間的概率為5%
- 美股快速下挫 現貨黃金回落至1820美元/盎司下方
- 無線電報的發展史
- 任意波形發生器簡介
- 傳感器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