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驗場“探秘”
建筑垃圾消納空間正在逐年減少,而新建工程和老舊建筑拆遷卻在源源不斷產生新的建筑垃圾,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去處。
一個春日的午后,在石景山朝陽醫院(西園)南側的一條小路上,記者遇到這樣一番景象。一位老人手握收音機,靜靜地坐在小路邊的景觀座椅上曬太陽。記者坐在他身旁,和他攀談起來。老人說,因為在旁邊醫院住院,每天輸液三四個小時,待著實在憋悶,所以來這條小路散散心。“這條路是新修的,車少干凈,有樹有草,還有椅子坐,”他用手摩挲著椅子扶手說:“麻花鋼的,挺結實。”
這條小路去年才剛修好。與眾不同的是,這條四五百米長的小路兩側圍墻的實心磚、步道用的透水磚、鋪路用的路基都是來自建筑垃圾。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甚至圍墻上掛著的各種鐵藝裝飾,樹坑里的廢舊木材防塵層,以及路邊座椅,都是拆遷工地上的建筑廢料。而這些材料就來自于距此3公里的衙門口棚改拆遷現場。4月25日,記者來到這里的一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驗場“探秘”。
資源化利用比填埋更合算
石景山區的衙門口棚戶區改造項目是北京市2017年重點棚改項目,拆遷面積達到251.42公頃,產生建筑垃圾約266萬噸。
這么大堆建筑垃圾如何處理?作為衙門口項目的實施主體,石泰公司首先面臨拆遷垃圾處置問題。負責這項任務的畢游告訴記者,按照以往的方式就得找地兒傾倒。挖、運、消納費用等組成的外棄費,就算以每方60元算,這些建筑垃圾的外棄費用高達1.09億元。“而且每方60元的價格是老黃歷了,目前已經漲到100多元,折合成噸的價格就更高了。不僅如此,消納點還越來越少、越來越遠,外棄成本將近翻番。”
據北京市城管委統計,僅2018年全市申報處置建筑垃圾1.83億噸。其中除了1.1億噸可以回填的槽土,還有7000多萬噸的建筑拆除垃圾可進行資源化處置。
相比填埋消納費用,資源化處置的成本是多少?按照2018年發改委調整的建筑垃圾處理費是每噸45元。市城管委環衛處的工作人員尚德磊告訴記者,具體價格要看拆遷的建筑垃圾構成和處理設施的位置,一般而言,資源化處置的費用加上運輸費,成本約為每噸六七十元。哪個合算,一目了然。
“賬當然要算,但資源化利用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環境保護的社會效益。”畢游說,以往的堆放方式要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他們請專業測繪公司測算過,按照行業每畝堆放三層樓的小山包算,衙門口項目的266萬噸建筑垃圾需要270多畝土地。而且建筑垃圾的運輸,還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污染氣體,產生揚塵。尚德磊表示,所以從長遠考慮,資源化利用這筆環保的賬更值。
記者點評
惟其艱難 方顯擔當
自本報推出“偷倒渣土亂象調查”報道以來,全市各區立行立改,展開重拳整治。記者獲悉,不少黑渣土場關停,偷倒企業被處罰,買賣“渣土票”的微信群里風聲鶴唳……毋庸置疑,這些專項行動在一段時間內對于遏制肆無忌憚的黑渣土場是必要且有效的。但從記者的調查中也不難發現,渣土偷倒現象已存在多年,針對的打擊行動從未停止,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也充分說明,治理者亟須找到治本之策。
從源頭遏制渣土偷倒橫行,需要理清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切實對產生建筑垃圾的工地源頭、中間運輸環節和末端消納環節實現全鏈條監督,不僅要關黑場、抓黑車,還要嚴格處罰光賣協議不收渣土的正規渣土場,杜絕建筑工地建筑垃圾運輸處置項目招投標過程中的惡意低價中標行為,并將處罰與行業準入、經營過程各環節監管相結合,將相關信息納入企業誠信體系和安全評估體系。
還需看到,整個城市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建筑垃圾實為城市“新陳代謝”過程中的產物,如果僅僅簡單地將其從此地拋于彼地而不加節制、不做處理,既是偷懶,也是一種自我傷害。今天的北京,正處于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建筑垃圾的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已經在路上,但步子還需要邁得更大一些。針對建筑垃圾的強制分類、再生產品的技術升級和市場推廣等,政府這只手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建筑垃圾的清運與處置無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惟其艱難才更顯擔當。城市治理者和行業從業者應勇于擔負起各自的責任,讓違法行為無處藏身,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和諧宜居。
試驗場里種花布景
“垃圾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此話不假,但如何各歸其位,從而實現資源化利用,可不是容易的事。借鑒同行經驗,石泰公司首先投資2000多萬元購買了兩條固定和一條移動生產線,并在衙門口拆遷現場建立了一個試驗場。
試驗場門口一堵墨綠色的鏤空背景墻頗為引人注目。畢游告訴記者,它是由廢舊鋼材擠壓而成的一個個半米見方的方塊壘起來的。墻上“衙門口”幾個大字也是廢舊鋼材焊接的。背景墻四周還有一塊塊綠地,在摻雜了不同骨料構成的土壤中種植了不同植物,以便觀察其生長情況。一塊塊顏色鮮艷的透水路面也是由再生骨料混合材料鋪就的。記者把一瓶水潑在地上,幾秒鐘后立即下滲。路面摸上去感覺潮濕,但沒有一點積水。
當記者穿著沖鋒衣戴著口罩進入試驗場,感覺自己有些“防衛過當”了。只見試驗場就像一個小公園,不僅有綠地、水池,還設計了景觀造型,絕非記者設想的粉塵漫天飛揚,噪音震耳欲聾。工程師介紹說,他們利用原有拆遷現場的場地條件,改造生產設施,而那些綠地和景觀就是試驗產品。
由于棚改區拆遷垃圾中混雜了不少生活垃圾,為了提高骨料的純凈度,工程師還對生產線進行了改進:在生產線骨料出口處各設置了一臺鼓風機和隔離罩網,通過吹風減少塑料、織物等生活垃圾。此外,工程師們巧妙地利用原先拆除建筑的地下空間,把透水磚的生產車間建在地下,避免生產過程中的噪音粉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該廠建筑垃圾日處理量為1700噸,一年能處置約48萬噸。衙門口棚改項目包含一個城市森林公園以及綠地共118公頃。幾年后,這些試驗場里的再生產品將在公園和綠地的建設中大顯身手。
在目前北京的80多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中,衙門口這個項目不算規模大的。2018年投產的昌平區沙河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日處理量可達2000噸,截至目前已處理建筑垃圾81萬余噸,處理所得的再生骨料等再生產品將用于建造北京面積最大的再生資源主題公園——沙河鎮環境再生展示園。位于朝陽區孫河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自運營以來在保證95%的高資源化率標準下,已累計處置建筑垃圾47萬噸,產品用于大興新機場建設等項目。4月份正式啟用的高安屯的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固定生產線,年處理量可達100萬噸,他們還將對生活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爐渣進行資源化處置,年處置量可達23萬噸;年總處置量達123萬噸。
全市88座資源化處理設施投入運行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并不是新概念,目前北京乃至全國很多企業已經介入。據業內人士說,建筑垃圾中價值最高的部分是混凝土,一些企業甚至花錢購買混凝土含量高的建筑垃圾作為原料,生產出混凝土再生料,一噸售價高達四五十元。
然而,北京近年的建筑垃圾大量來自于棚改以及拆違,其中包含的高價值的混凝土廢棄物有限,大量是碎磚爛瓦、廢舊鋼筋和破木頭,成分復雜。通過資源化處理,碎磚爛瓦破碎篩分后可制成再生骨料,用于回填基坑、鋪設透水路面、制造透水磚、實心磚等,還可以在公園里堆山造景。在治理黑臭水體領域,骨料作為一種過濾介質,取代了過去的燒制陶粒,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那么,剩下的建筑垃圾中那些廢舊鋼筋和破木頭怎么辦?“它們愁得我白頭發都長出來了。”衙門口項目的畢游說。他們嘗試著把大塊一些的木料加工成了包裝再生磚的拍子,而碎木料則做了樹坑或綠地表層覆蓋的防塵層。而廢舊鋼筋有的被加工成立方塊造景,有的焊接成了座椅等城市家具,甚至剪影、壁畫等圍墻上的裝飾。朝陽醫院(西院)南側那條小路就是一個應用實例。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等7部門在2018年底發布了《北京市建筑垃圾分類消納管理辦法(暫行)》,要求各區(東城、西城除外)自行消納建筑垃圾,確需跨區外運的須取得所在區政府同意。這一政策更是激發了建筑行業資源化利用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4座資源化處置工廠、88座現場臨時設施陸續投入運行。有關統計顯示,2018年產生的7200余萬噸可資源化處置的建筑垃圾中,進入資源化處置設施6657.39萬噸,進入填埋場632.44萬噸。
據建筑企業介紹,隨著環保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強,砂石等依靠開采自然資源獲得的建材越來越少,再生料應用比例不斷提高,產品銷路越來越廣。為了大力推廣再生產品應用,促進循環利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還將建筑垃圾再生產品使用納入工程設計環節,并發布了再生產品種類及應用工程部位名錄,要求市政、園林、交通、水務等工程,率先選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鼓勵社會投資工程優先使用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
采訪中,一些參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呼吁: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建筑垃圾前端處置的管理,讓建筑垃圾在工地源頭有效分類治理和利用;另一方面,需要同時加強后端再生產品的利用,從而以實現真正的建筑資源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