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治沙產業 治沙有了內生動力
把沙漠變為綠洲,有多難?讓吃不飽飯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又有多難?在內蒙古的庫布其沙漠,這兩件難事都做成了。
通過產業化治沙,充分發揮企業和個人治沙的積極性,庫布其治沙有了持久動力;借助科技的力量,從沙漠中“掘金”,農牧民從中受益。
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命名表彰了全國第二批1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的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范區位列其中。
數據顯示,經過幾十年治理,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到900多萬畝,沙漠的森林覆蓋率由2002年的0.8%增加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蓋度由2002年的16.2%增加到2016年的53%,年降雨量也由不足100毫米增長到400多毫米,與之相應的是沙塵天氣驟減。
更重要的是,庫布其沙漠不僅告別了黃沙肆虐,還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態和經濟資源。
鄂爾多斯市在治沙歷程中逐步探索出“政府、企業、社會共治”的發展模式,引入市場運作和利益共享機制,將綠起來與富起來、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等相結合,讓治沙有了持久動力。
發展治沙產業,治沙有了內生動力
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是一個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的小村莊,這里曾經有近900戶人家,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因為沙害走得只剩300多戶。
后來,鄂爾多斯開始施行“五荒到戶、誰造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的政策,引導個人和企業參與治沙。
1986年,村民高林樹從80多公里外用3只羊換回一驢車沙柳,成為官井村種樹的第一人。1990年,高林樹在成活的800畝沙柳中間套種的麻子收獲了,當年就賣了1.5萬元。當時當地年平均收入僅有300元左右,高林樹一家從過去吃不飽飯的貧困戶,一躍成為村里第一個萬元戶,其他人也紛紛效仿。
干了一輩子林業工作,退休后到億利資源集團的治沙技術研究院擔任總工程師的呂榮告訴記者,“我們也走過彎路,原來單純依靠投入資金來植樹種草、治理沙漠,收效甚微,后來逐步在政府的引導下發展沙生作物經濟,治沙才真正有了起色。”
“種下甜根根,拔掉窮根根。”這是當地種甘草的農戶編的順口溜。曾經的貧困戶吳直花告訴記者,億利集團負責種苗供應、技術服務、訂單收購,農牧民提供土地和種植管護,“一年能有3萬來塊錢收入,環境也一天天好轉”。
進入新世紀,鄂爾多斯又出臺了禁休輪牧、生態治理等獎補機制。“現在全村有19萬畝林地,生態改善了,收入增加了,近3年有近30戶村民又搬回這里。”高林樹的兒子高二云告訴記者。
“嘗到甜頭的百姓,是庫布其治沙事業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受益者。”鄂爾多斯林業局局長韓玉飛說,“具有造血功能的治沙產業,是沙漠得以改造的重要助力。”
換一個角度看,沙漠也是一種資源
引入企業進行生態建設,讓企業從治理沙漠中獲得收益。這是鄂爾多斯市探索的一條治沙經驗。
億利集團從1988年開始在庫布其治沙,逐步走出大規模改良沙漠土地的路子。“沙漠雖然可怕,但換一個角度來看,沙漠也是一種資源。”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庫布其的成功,在于以技術為核心,從沙漠土地、陽光、生物質、沙材料及周邊煤炭資源中‘掘金’,通過產業發展反哺治沙。”
億利集團通過長期與沙區群眾合作,成功試驗多種在沙漠栽種植物的新栽培方法,并加以推廣,利用不同品種沙生植物的特性進行生態修復,通過產業化方式應對和防治荒漠化。在庫布其,像王文彪一樣從事治沙產業的企業家還有很多。
據了解,鄂爾多斯市治理沙漠先后投入300多億元的產業化資金,創造出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生態產業體系,使沙區人民脫貧致富,為治沙賦予了新的內涵。
據介紹,鄂爾多斯全市參與治沙造林及其相關產業開發的企業數量達到了80多家,培育了自治區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4家、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2家。年生產人造板2.6萬立方米,生物質發電3.1億度,杏仁露、海紅酒、沙棘等飲品3.5萬噸。
農牧民從治沙中獲益,收入多元化
臨近中午,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牧民高娃的“牧民之家”坐滿了等待用餐的游客。
12年前,烏蘭一家作為生態移民,從沙漠腹地搬遷到嘎查新村,原來的沙區成了旅游區。“現在我每年至少能接待2000多名游客,旅游收入十來萬元。”她粗略算著賬。
2006年,道圖嘎查將分散居住在沙漠腹地的36戶156名牧民搬遷到牧民新村,牧民從依靠放牧為生轉而搞起了旅游。嘎查支部書記達楞其其格告訴記者,此前,這36戶牧民是嘎查最貧困的人群,但搬出沙區搞了幾年旅游后,他們成了全嘎查羨慕的對象。牧民新村36戶牧民從2006年戶均收入不足1萬元,增長到戶均收入達12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企業通過租地到戶、包種到戶、用工到戶的模式,充分調動了當地數十萬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
通過出租土地、參與治沙產業,農牧民以市場化的方式參與到經營活動中,擁有了“沙地業主、產業股東、旅游小老板、民工聯隊長、產業工人、生態工人、新式農牧民”等新身份,每一種新身份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
據統計,庫布其沙漠周圍先后組建了232個治沙民工聯隊,5820人成為生態建設工人,人均年收入達3.6萬元。近1500戶農牧民發展起家庭旅館、餐飲、民族手工業、沙漠越野等,戶均年收入10萬多元,人均超過3萬元。
鄂爾多斯市副市長石艷杰說,庫布其模式的核心內涵是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資、農牧民市場化參與和技術持續化創新,治沙、生態、產業、民生四輪驅動,平衡發展。“產業化的治沙模式讓治沙本身具備了內生動力,但依賴政府補貼的產業項目培養不出在商海中的‘游泳能力’,只有真正實現‘綠富同興’,讓沙漠的進一步治理取得持久動力,才能真正治理好沙漠。”她說。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打工人年終獎多數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樣發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險企去年保費收入增長0.03% 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深圳:試點開展互聯網處方藥銷售,實現相關事項“一網通辦”
- 特斯拉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幣持有量沒有變化
- 波音Q4財報:787客機造成45億美元損失 三年來首次實現正現金流
- 受電視面板價格下跌影響 LG Display第四季度利潤同比下降30%
- 美聯儲3月份維持利率在0%-0.25%區間的概率為5%
- 美股快速下挫 現貨黃金回落至1820美元/盎司下方
- 無線電報的發展史
- 任意波形發生器簡介
- 傳感器工作原理
- 連續3個交易日下跌30% 華寶股份:實控人朱林瑤被監察委員會立案
- 華潤啤酒預計2021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10%-124%
- 數字電路基礎
- 對比FirstSolar:不看好漢能是因為我們不瞎
- 氫氧燃料電池原理
- 最便宜USB延長線自己制作的做法(圖解)
- 完美微分電路之我見
- 詳解ROHS標準
- 電弧爐原理
- 水井坊:2021年凈利預增約64%,銷售量增長約四成全部來自中高檔酒
- 因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 1 億,皇臺酒業或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 安勇旭:綻放人生,讓愛遠行
- 一文讀懂FTX最新IEO項目「PsyOptions」
- 踐行綠色辦奧理念,遠東電纜液冷大功率充電電纜亮相北京冬奧會
- 新增80項升級技術!深度解析解放J6V的升級之路
- 31省份2021年經濟成績單揭曉:17省人均GDP超1萬美元
- ?茅臺擬41.1億投向醬香酒習水新項目,新增系列酒產能1.2萬噸
- 引領嬰幼兒奶粉高端品質 雅士利率先獲得歐盟產品認證
- 安徽電纜用“硬核”實力鑄就高端核級電纜“護城河”
- DeBank推出Web3社交平臺
-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學習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