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魂,思政之韻:將陶瓷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
在歷史悠久的文化長河中,陶瓷藝術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將陶瓷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無疑為這一傳統教育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陶瓷之魂,不僅體現在其精湛的工藝與不朽的藝術魅力上,更在于它所傳遞的匠心獨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意識。通過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引導大學生在欣賞陶瓷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與審美追求,從而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此舉不僅能夠豐富思政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貢獻力量。
一、中國陶瓷文化的基本內涵、精神內涵及內容
中國陶瓷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豐富而深遠。從材質文化看,陶瓷以土、水、火為基本元素,經匠心獨運,展現出獨特的質地美,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工藝文化方面,陶瓷制作技藝精湛,無論是拉坯、雕刻還是施釉、燒制,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工匠智慧。制度文化上,古代官窯制度的設立,不僅保證了皇家用品的精美,也推動了陶瓷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器物文化形態中,陶瓷作為日常生活用品、藝術品及禮儀用品,其造型、紋飾與功能完美融合,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與審美追求。因此,中國陶瓷文化是集材質、工藝、制度與器物文化形態于一體的綜合藝術體系,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發展脈絡清晰,各時期特色鮮明。唐代陶瓷以三彩、白瓷著稱,色彩斑斕,工藝精湛,展現出大氣磅礴的盛唐氣象。宋代陶瓷則追求簡約雅致,汝窯、官窯等名窯輩出,釉色溫潤如玉,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元代陶瓷以青花瓷為代表,色澤鮮艷,圖案生動,展現出草原民族的豪邁。明代陶瓷在繼承前代基礎上創新,景德鎮成為瓷都,瓷器種類繁多,工藝更趨精湛。清代陶瓷則注重裝飾,粉彩、琺瑯彩等技法獨樹一幟,色彩斑斕,富麗堂皇。鴉片戰爭后,中國陶瓷受西方影響,開始融合新元素,現代陶瓷藝術逐漸興起,既保持傳統韻味,又展現時代特色。因此,中國陶瓷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審美,也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陶瓷文化,深植于器與道的哲學土壤,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陶瓷器物不僅是實用之器,更是文化之載、精神之象。其中,不斷革新的創造精神,驅動著陶瓷技藝從原始陶到精美瓷的飛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則體現在每一道工序的極致追求,使陶瓷成為工藝美的典范。和諧共榮的開放精神,讓陶瓷藝術在交流中融合,展現出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同時,陶瓷制作需多人協作,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協作精神。這四大精神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中國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它們不僅是中國陶瓷藝術長盛不衰的秘訣,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寫照,激勵著人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追求卓越,共創輝煌。
二、中國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義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陶瓷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獨樹一幟的造型藝術、精妙絕倫的紋飾圖案及精湛細膩的工藝技法,為高校思政教育開辟了廣闊而深邃的教學資源領域。將陶瓷文化巧妙融入思政課堂,不僅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的文化認知邊界,使其在領略陶瓷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精髓,還能有效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通過細致剖析陶瓷藝術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審美理念及工匠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促進文化自信的提升。這一融合策略,旨在構建一個既富有文化底蘊又緊貼時代脈搏的思政教育新生態,為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素養和強烈民族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貢獻力量。
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陶瓷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文明的瑰寶,不僅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更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科技發展脈絡不可或缺的實物資料。它如同一部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記錄著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演進。深入學習陶瓷文化,學生不僅能穿越時空的界限,近距離觸摸到那些輝煌歷史片段,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激發起內心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通過陶瓷這一文化媒介,學生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進而在心靈深處種下熱愛祖國、傳承文化的種子,為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新時代青年奠定堅實基礎。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陶瓷文化,這一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藝術魅力的領域,其生生不息的傳承與發展,始終依托于不斷的創新實踐與時代精神的融入。將陶瓷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高校思政課程之中,不僅能夠為學生開啟一扇通往傳統文化深處的大門,更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被鼓勵在尊重與傳承陶瓷文化的基礎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將個人創意與時代需求相結合,為陶瓷藝術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這樣的融合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更在實踐中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成為既懂傳承又會創新的新時代青年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弘揚工匠精神。陶瓷制作,這一古老而精湛的手藝,在其細膩繁復的過程中,深刻體現了工匠們對完美的不懈追求與卓越品質的執著堅守,這種精神內核與思政教育中積極倡導的敬業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謀而合。將陶瓷文化深度融入思政教育體系,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欣賞陶瓷藝術之美的同時,深刻理解到背后所蘊含的工匠精神,更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即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應秉持精益求精的態度,勇于擔當,樂于奉獻。通過這樣的文化熏陶與教育引導,學生的敬業精神與社會責任感得以有效培養,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奠定堅實的價值基礎。
促進跨學科教學。陶瓷文化,作為一門橫跨歷史長河、融匯藝術與科技精髓的綜合性學科,其深厚底蘊與廣泛影響力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獨特而豐富的資源。將陶瓷文化巧妙融入思政課程,不僅能夠打破傳統學科界限,促進歷史學、藝術學、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的跨學科教學與融合,還能夠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與創新潛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深刻理解陶瓷文化所承載的民族文化精神,更能在跨學科的學習實踐中,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為將來成為具備多元知識結構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中國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路徑
推進課程設計與教學融合。將中國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體系,關鍵在于精心推進課程設計與教學融合。一方面,在思政課程的總體設計中,應創造性地將陶瓷文化納入為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組成部分,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專題講座以及互動研討等多種教學形式,巧妙地將陶瓷文化的精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有機融合,使學生在領略陶瓷藝術之美的同時,深化對思政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陶瓷文化這一獨特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陶瓷作品背后蘊含的歷史脈絡、文化內涵、藝術成就及社會價值,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共鳴,顯著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這一融合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思政覺悟并重,助力其成長為具有深厚人文情懷和時代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
開展特色思想政治課程。將中國陶瓷文化深度整合進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著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思政課程體系。可以開設以陶瓷文化為核心主題的思政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在課程設計和內容組織上將陶瓷文化的豐富內涵與思政教育目標緊密相連,貫穿教學始終。此類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傳承千年的陶瓷文化魅力,也可以了解陶瓷制作的精湛工藝 ,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義與精神價值。其次,借助這些特色課程作為橋梁,引領學生深入探索陶瓷文化的廣闊天地,從陶瓷的歷史沿革、藝術成就到文化象征,全方位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通過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僅豐富了思政教育的文化維度,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成長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時代責任感的新青年奠定了堅實基礎。
組織融合實踐教學活動。將中國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教學活動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首先,應積極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陶瓷文化博物館、歷史悠久的陶瓷工坊等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近距離觀察和親身體驗,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在心靈深處增強對陶瓷文化的認同感與濃厚興趣。其次,開展陶瓷制作實踐活動是另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指導學生親手參與陶瓷的設計、成型、燒制等全過程,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更直觀地了解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蘊,還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鍛煉實踐操作能力。這一系列實踐教學活動,不僅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與內容,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創新能力,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將中國陶瓷文化巧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跨學科教學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促進思政課程與藝術學、歷史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深度交叉與融合,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構建起一種全新的、多維度的跨學科教學模式。這一模式旨在通過多元學科的視角,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和深入的平臺。在此基礎上,跨學科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歷史學的深度、藝術學的廣度以及文化學的內涵等多個維度,全面而深入地審視陶瓷文化,不僅加深對陶瓷藝術技藝的理解,更領悟其背后蘊含的文化精神與時代價值。此策略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涵,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為他們成長為具有寬廣視野和深刻洞察力的新時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中國陶瓷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首要步驟是構建一個陶瓷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的網絡教育資源平臺,該平臺應集教學視頻、互動問答、在線測試等功能于一體,確保學生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行高效便捷的學習。此外,應積極引入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為學生創造沉浸式、互動式的陶瓷文化學習體驗。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觀賞陶瓷藝術品的三維模型,甚至能“親手”參與陶瓷的制作過程,從而在深度互動中加深對陶瓷文化的理解與感悟。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科技應用能力,為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將中國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核心環節。首要任務是加大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力度,并積極引進具有陶瓷文化深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養的優秀人才,逐步構建起一支既懂陶瓷文化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復合型教師隊伍。這支隊伍應能夠熟練運用陶瓷文化的豐富資源,創新思政教育模式。同時,應大力鼓勵教師開展陶瓷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學研究,不斷探索兩者結合的新路徑、新方法,通過實踐探索不斷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習陶瓷文化的同時,深化對思政理論的理解與認同。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還能為培養具有文化底蘊和時代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堅實支撐,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將中國陶瓷文化這一瑰寶與高校思政教育緊密結合,以通過多元策略提升教育的深度與廣度。通過開設特色課程、實踐教學、跨學科教學以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不僅讓陶瓷文化在思政課堂上煥發了新的生機,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與創新能力。這一系列融合實踐,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也為思政教育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之更加貼近時代需求,富有感染力與實效性。因此,持續探索陶瓷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將為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時代擔當的高素質人才開辟更廣闊的道路,共同書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篇章。
(作者:楊莉莎,景德鎮陶瓷大學講師;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思政專項(編號:SZZX23022)研究成果。)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厚植人才培養沃土 科技賦能服務城鄉居民
- 車損險全方位解讀
- 陶瓷之魂,思政之韻:將陶瓷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
- Emeritus迪拜企業家研學之旅圓滿落幕,搶占中東市場先機,鏈...
- O2O時代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全渠道零售效率?鞋履零售業或給出答案
- 瑞士斯沃琪MISSION TO EARTHPHASE 腕表呈現創新地相表達
- 胡平赴歐洲盧布爾雅那證券交易所上市敲鑼盛典直播在遼陽舉行
- 新質美“力”,和平整形的美學達觀
- 司普奇拜單抗52周研究數據發表于過敏與免疫學頂級期刊《Allergy》
- “歪果仁”江源玉樹游“人文稱多” 互灑糌粑送祝福
- 接力護綠41年——探訪亞洲最大白梭梭林保護區
- 外國網紅看海南|黑神話火了以后 老外跑來南灣猴島尋猴王啦
- 明年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能應用
- 西藏拉薩:時尚走秀 視覺盛宴
- 中華文化圈粉記|一個美國人在江南水鄉辦起博物館
- 航拍北岳恒山:云霧繚繞宛如人間仙境
- 第二屆世界漢學家大會在福建舉行
- 湖南藍山“稻稻油”輪作促農民增收
- 西藏首屆高定秀場在拉薩舉行
- 探訪“中國套娃之鄉”:看創新套娃如何遠銷海外
- 銀發經濟催生新風口 康養文旅發展潛力大
- 個人養老金基金再擴容 新增6只產品
- 蘇粵浙三省數量居前 顯現產業鏈中堅力量
- 第二屆鏈博會有哪些新亮點?官方回應
- 多地加大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 落實落細“兩個增加”
- 多舉措激發冰雪經濟活力 產業規模明年有望突破萬億元
- 湖南東安機械化播種油菜 讓農閑田不再閑
- 第二屆鏈博會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做到“四個提升、一個拓展”
- 從“共用一張桌子”到“擁有60平方米的展位”
- 讓電車都變成露營神車!能效2kW直流放電槍新品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