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資訊 > 產業 > 正文

洪水、戰爭、婚姻……鞋底竟能承載這一切!楊燁炘藝術展開幕

藝術家楊燁炘

“我們平時極少會去觀看鞋底,因為它藏污納垢,磨損嚴重,骯臟不堪。然而,那里卻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真實世界,它是我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近日,上海藝術 家楊燁炘自任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展覽《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在上海M50創意園楊燁炘藝術中心展出。為期兩個月的展覽從8月10日持續到10月1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而這個展覽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只有一種展品——鞋底。

伴隨著展覽開幕,社交網絡上也掀起了一波“曬鞋底”熱潮。從洪澇災害,戰爭沖突,到兩性感情關系,一只鞋底如何串聯起不同的另類人生?

洪災過境后的150只鞋底

展廳現場,一只只鞋底被“放大”成巨幅油畫展示在聚光燈下。鞋底上的紋路、折痕均清晰可聞。巨型鞋底周圍拼貼著一組物品,串聯起鞋底主人的生命歷程。細心的觀眾還留意到,不少油畫的畫框頂部放著一只鞋子——鞋底的背后,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生。

“人們總是用腳印來代表我們留在世界上的痕跡,但腳印是一次性的,而鞋底是經年累月的記錄,我們走過的路都會在上面留下痕跡。”在楊燁炘看來,每個鞋底都值得去描繪。“鞋底藏著一個人最多的秘密,也是一個人存在的證據。”

這樣具有獨創性的發現,源于楊燁炘對洪災居民的關注。“今年以來,我國多地洪災頻發,其中以湖南岳陽市的華容縣和平江縣尤為嚴重。”今年7月,楊燁炘到了岳陽,目睹洞庭湖洪水過境后,湖邊漂浮著大量的居民生活物品殘骸。沿著洞庭湖周邊一路走,他撿拾起這些經過大自然災害侵襲后留下的物件。

一只粉色的塑膠鞋,一只小朋友穿的黃色小毛鞋,一根藍色牙刷,一個小藥瓶,一根竹竿,一個瓶蓋……“這些物品的主人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是每一件物品都留下曾經被使用過的痕跡。”在這些物品中,讓楊燁炘印象最深的就是鞋底。

從岳陽回來后,楊燁炘萌生了收集受災群眾鞋底的念頭。他從重慶、廣東、四川、湖南等地收集了150多只鞋子,進行消毒處理后或拼貼或繪制成巨幅油畫進行展示。

“災民的鞋底是什么樣子的?讓人們親眼目睹,感同身受,和新聞里看到是完全不一樣的。”楊燁炘希望通過展覽,呼吁人們關注受災群眾的生活,并為災后救援提供更多人道主義幫助。“洪災的背后也是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除了捐款救災以外,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踏過戰火,是終結也是開始

在形形色色的鞋子中,哪一只鞋走過最多的路?楊燁炘想到了軍人的鞋底。《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1號作品,正是以一只巨大的解放軍鞋底為視角,結合軍人證明書、退伍證、失業證等元素,串聯起一名解放軍戰士所經歷的跌宕人生。

楊燁炘小區門衛的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幾十年來,他一直保留著父親留下的物件,其中就包括一雙軍鞋。那是一雙老款的橡膠鞋,和其他鞋底不同,它經久耐用,穿了很多年都沒有裂開,伴隨著解放軍戰士走過戰火連天的歲月,復員后做過司機、門衛……”

戰爭,是楊燁炘此次展覽關注的另一個主題。2號作品將目光投向了戰火紛飛的地區。“這是一只從戰爭廢墟里撿來的鞋子,鞋子主人生死不知。”楊燁炘告訴記者,這也是本次展覽中最臟、最破的一只鞋。

鞋底上遺留著炮火、泥濘,在處理的時候,這些殘留物甚至粘在上面摳不下來。在難民的鞋子周圍,楊燁炘布置了面包、方便面、子彈殼等物品,反映戰亂中艱難惡劣的生存境地,以此引導觀眾反思戰爭帶給人類的破壞力,以及在難民心里留下的難以愈合的傷痕。

畫面的角落里還有一件特別的物品——一張楊燁炘兒子擦拭過眼淚的紙巾。“我兒子今年四歲,他經常哭。相比起飽受戰爭之苦的百姓,他其實被保護得很好。我想用兒子的眼淚去表達對戰爭難民的共情,以此構成一個完整的反戰敘事。”

“和普通人的鞋底相比,災民的鞋底背后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些鞋子的生命已經終結,鞋子主人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也隨即消失。而我把它們收集起來,賦予新的生命歷程,在展廳展示出來,讓這些人的痕跡重新留在這個世界上。”

藝術不應“掛在墻上”,而應“擁抱參與”

鞋底還蘊含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展覽的5、6、7號作品將一對男女的鞋底中間剪斷,再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畸形和怪異的新鞋底。楊燁炘以此來探討當下社會所面臨的婚姻焦慮、男女沖突、情感霸凌等問題。

感情關系對人生軌道的影響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心靈痕跡。“當一個人走進感情關系,就會失去一部分的自己,從一個人走的路,變成兩個人走的路。這樣的‘鞋子’是否合適,因人而異,有的關系是無縫拼接的,有的關系卻很難同頻共振。”

伴隨著線下展廳的開幕,《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也在網絡掀起了一波熱潮。視覺展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后,大量網友在線分享了自己的鞋底,講述自己和鞋子背后的故事。“我認為藝術的本質是引發共鳴。”

目前,楊燁炘藝術中心以三個月一次的頻率持續著更新。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是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他所發起的的“今天不說話”行動,在全國有超過160萬人加入并關注中國自閉癥問題,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社會參與式行為藝術項目之一。“我們不浪費糧食,我們只浪費黃金”行為藝術,用500克黃金打造成1000粒純金大米扔進黃浦江、垃圾桶、下水道、公交車、地鐵站、馬路上、草叢中……

作為當代藝術家,楊燁炘一直堅持對當下社會議題的探討和關注,通過社會參與式的行為藝術以及融合裝置、油畫等多元藝術形式的作品,引發民眾關注。“藝術作品不應只是‘掛在墻上’供人遠觀,而應更加接地氣,擁抱民眾的討論和參與。”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