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文物:探秘中國古人過冬妙招
隆冬時節,許多參觀者走進安徽博物院,與不同年代的館藏文物“對話”,探秘中國古人過冬妙招。
“暖手寶”“蒸鍋”“保溫房”……安徽博物院研究館員魏宏偉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安徽博物院現館藏文物中具有保暖御寒屬性的文物很多。其中,與飲食有關的最多,包括加熱、烹飪食物用的青銅器和陶瓷器等。
安徽博物院館藏文物——春秋時期銅甗。(安徽博物院供圖)
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春秋時期銅甗,通高61厘米,是一件“網紅”展品。魏宏偉說,甗為中國古代一種炊器,功能相當于現在的蒸鍋。甗,其上部為甑,用以盛放食物;下部為鬲,形似鼎,用以燒火加溫;中間設有通氣的箅(bì)子。甗最初為陶制,后逐漸出現青銅制品,廣泛流行于商代至戰國時期,漢代亦有使用。
安徽博物院館藏文物——戰國方形炭爐,于1933年在安徽壽縣朱家集出土。(安徽博物院供圖)
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戰國方形炭爐是一種古代常用的取暖“神器”。魏宏偉介紹,嚴寒冬日,用爐燒炭,可燒水、加工食物;亦可取暖,助房間升溫。此炭爐呈長方形,兩邊有鏈。
北宋影青釉注子溫碗是宋代盛酒和溫酒的用具,通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安徽博物院內最知名的瓷器。其不僅被收錄至各種文獻書籍中,還有“留洋”經歷,跟隨相關展覽亮相一些歐美國家。
魏宏偉介紹,注子溫碗中的注子為盛酒用器,配以注碗,將注子置于碗中,往碗內加熱水用以溫注子里的美酒。大約晚唐以后,中國民眾逐漸改變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慣,一些日常器皿也隨之被安放到桌幾和條案上,因此日用器皿出現很多新樣式甚至是新品種,注子溫碗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進入北宋,注子溫碗更加流行。
此外,被網友戲稱為“暖手寶”的暖手爐,流行發展于明清時期。魏宏偉說,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清代“張鳴岐制”銅手爐由爐體、爐蓋、提梁組成。在爐體內放入燃著的木炭,可起到暖手作用。
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清代紅色女棉襖。(安徽博物院供圖)
數九寒天穿上保暖衣物是最直接的取暖方式。魏宏偉說,從先秦時期到宋朝以前,中國民眾主要服飾材料有皮毛、麻布、綾羅等。宋元時期,棉紡織家黃道婆將棉花編織成衣物,并推廣開來。自此,中國民眾冬天多用棉花為保暖衣物材料。安徽博物院館藏的清代紅色女棉襖,顏色艷麗、式樣美觀,既能保暖,也能滿足審美需求。
記者看到,安徽博物院四樓整體搬遷保護的徽州古民居——清代馮仁鏡宅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打卡。徽州古民居多采用磚木構架,具有優良保溫功能。同時,徽州古民居窗戶較小,蓄熱能力強,也能避免建筑對外過度導熱。
冬季,在精神生活方面,潑墨對弈、品酒飲茶、焚香撫琴、把玩金石古玩等無不為古人冬日樂事。如新安畫派奠基人——清代畫家漸江繪制的《曉江風便圖》,便作于冬季。漸江寄情于畫,期待來年花開、友人歸來。(完)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對話”文物:探秘中國古人過冬妙招
- 中外冰上帆船選手“炫技”新疆天山天池
- 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搭載旅客飛抵三亞
- 中經評論:織密養老服務網絡,托起晚年幸福時光
- 震后定日縣觀察:森嘎村的孩子們用畫筆描繪新生活
- 打通堵點讓中小企業乘“數”而上
- 珠光寶氣迎新年!抖音商城年貨節珠寶潮奢品類日啟幕
- 高鐵“香港熊貓專列”出發了!車廂內外“萌氣十足”
- 工業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 比亞迪在馬尼拉開設兩家新店 助推菲律賓綠色出行
- 揉泥作歌 河北“90后”制塤藝人玩出古塤新花樣
- 西安大學生參與“舊物煥新” 體驗環保樂趣
- 廣西深挖傳統村落內涵 促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 山東臨沂:“五彩門箋”迎新年
- 四川宣漢近千人吃巴人家宴團圓飯
- CBA常規賽:遼寧本鋼主場勝北京控股隊
- 安徽齊云山打造夜游經濟 海內外游客體驗非遺中國年
- 水果跨境“小創新”,灣區市場“新道理”
- 中韓旅游之夜暨“你好!中國”入境旅游政策宣介會在韓舉辦
- “墨香四溢、魅力十足”!摩洛哥留學生對中國非遺“春聯”贊...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女博士劉雯雯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用嗩吶領奏...
- BRLC新年音樂會在杭州舉行 以樂為媒促中外共鳴
- 中醫專家:冬天吃點“涼”有助于養生
- 作為舒適的“守護者”|約克VRF中央空調,恒守家的舒愜之境
- 一手網商家大會在杭召開 攜手共鑄行業新輝煌
- 喜訊!中崎股份通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復核!
- 第二屆請祖問道文化交流盛典暨九絲城宇宙新歲序開榮耀大會
- 康諾亞BCMA/CD3雙抗CM336授權合作公司Ouro Medicines融資1.2...
- 澄蟹之美獨家承辦,蟹逅茅臺·相遇醬香,首屆仁懷醬香酒 - ...
- 從CES 2025看 aigo如何以國民好物吸引全球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