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介入 助推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新媒介通過數據化存儲、可視化呈現、便捷化傳送等方式,能更立體地建構文化記憶,推動傳統文化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的傳承
新媒介和傳統文化的交互相融,會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生成新的文化因子。這種轉化既包括外在形式的改變,也包括內在精神的更新
新媒介的介入,讓傳統文化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化遺產,而是“活”起來、“動”起來的文化生命,助推傳統文化實現當代轉化和發展,激發生命力,使其成為引導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媒介向來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傳媒技術的更新迭代,人工智能和媒體深度融合,新媒介正全方位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動新的社會實踐,形成新的社會連接,也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傳承轉化提供新助力、帶來新挑戰。鑒于此,有必要梳理當下新媒介助力傳統文化傳播的經驗,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借鑒和啟示。
連接:建構集體記憶,增強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
媒介是信息保存和傳遞的載體。從最初的結繩記事,到后來的竹簡刻字、雕版印刷,直至現代媒介的誕生,人類的集體智慧通過媒介得以跨越時空,代代相傳,從而推動文明不斷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問世揭開信息化社會的序幕,移動傳媒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生成的數字文化更是將人類推進新媒介時代,信息的傳播容量不斷擴充、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古老的傳統文化迎來傳播和發展的新契機。
通過數據化存儲、可視化呈現、便捷化傳送等方式,新媒介可以更立體地建構文化記憶,推動傳統文化在時間和空間的傳承。從時間層面來看,新媒介傳播引導人們回望歷史,探尋民族文化源流,增強文化自信;從空間層面來看,新媒介主導下的信息傳送無遠弗屆,能有效地覆蓋到更廣闊的領域,提升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比如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嘗試構建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選擇100件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文物,用100個5分鐘,梳理從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長達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講述動聽的中國故事,吸引人們聚焦文物,聆聽來自歷史深處的召喚,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魅力。
再造:以現代文明轉化傳統文化,使之適應現代生活
從傳播媒介角度來看,傳統文化主要附著于書寫媒介和印刷媒介,信息傳播往往遵循從上向下流動、從中心向邊緣輻射的路徑,傳播形態多是線性的、單向的、有級差的。而新媒介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其傳播路徑呈現出多樣、平面、互動等特質。新媒介和傳統文化的交互相融,會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生成新的文化因子。
這種轉化既包括外在形式的改變,也包括內在精神的更新。如,近年來依托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興起傳統服飾熱潮,傳統服飾之美得以向大眾展現。古代服飾原本具有社會符號性,寬袍博袖、衣長委地,多是遠離社會生產勞動的古代貴族生活方式的體現。而今天活躍于各新媒體平臺的“漢服圈”并不含有傳統服飾中的等級意味。“網生代”積極推動傳統服飾文化的改良和創新,如衣服袖子更窄、衣擺更短、穿搭更便利,等等。這種創新反映出青年群體面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和包容,他們發揮“為我所用”的主動性,對漢服形制進行改造,使之更適應現代社會的節奏,展現出當代青年積極開放、共享合作的精神風貌。
落地:打通歷史與現實,增強優秀文化接受體驗
借助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新媒介擅長創造擬態環境,為人們打造出一個和現實時空相平行的媒介時空。尤其伴隨移動傳媒的擴張布局,媒介與人的伴隨性大大增強:等車時、吃飯時、跑步時……這些日常碎片化的時空都充滿媒介。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漸漸消弭,人們已習慣了媒介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新媒介全面進駐人們的生活空間,也為傳統文化重回日常生活帶來契機。傳統文化源于古人日常生活,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孕育了傳統文化的生活空間大多隨之消逝。而新媒介打通了歷史與現實、過去和現在之間的屏障,讓人們能重新看見、聽見、觸摸到傳統文化,給人們帶來沉浸式體驗。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發現·養心殿:數字故宮體驗展”,開發“穿搭服飾”“鑒賞多寶閣”等,通過VR游覽,讓游覽者在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中自由穿梭,歷史畫面與現實畫面交織回旋,電影蒙太奇般的敘事帶給游覽者身臨其境的體驗。這種數字體驗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媒介瞬間切換到數字空間,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涵養性情,滋潤身心。
扎根:融入大眾日常生活,提供文化滋養和精神養分
新媒介建立了無所不在的新連接,為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博物館、美術館、歷史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要人們有興趣去了解,就可以輕松地通過新媒介獲取相關信息。今年,多家博物館開通“云游”直播服務,人們相聚“云”端,共走絲綢之路、看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觀故宮的花開花落、賞蘇州的灰瓦白墻,人們在數字云端分享心得、交流體會,感受到參與其中的快樂。如今,這種觸手可及的文化在線活動越來越多。
線上互動還會轉換為線下活動。近年來,通過新媒介的有效傳播,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地編織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比如,為傳播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多家聯合啟動“環球云賞北京中軸之美”直播,吸引全球2.5億網民共賞中軸線美景,同時推出“非遺+旅游”等多條線下“攻略”,讓人們切實可感地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人們從云端相聚轉為線下相約,共同漫步中軸線,聽京韻京腔,走老城胡同,覓得一方寧靜和諧的天地,感受身心的放松和彼此陪伴的溫馨。在這個過程中,媒介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載體,還是人和人之間的溝通紐帶、情感紐帶,從而釋放出傳統文化中熱愛生活、尊重自然、守望相助等寶貴的精神元素,為現代社會提供有益的文化滋養和精神養分。
新媒介的介入讓傳統文化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化遺產,而是“活”起來、“動”起來的文化生命,助推傳統文化實現當代轉化和發展,激發生命力,使其成為引導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2日 08 版)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
-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劃出五條紅線
- ?17家酒企上榜2021年綠色工廠名單
- 麥當勞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手勢,要痛失韓國市場了?
- 衛生間如何進行清潔消毒?北京疾控:要注意4個環節8個方面
- 上海發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萬億元
- 上海:去年科技信貸授信規模1583億元,科技保險助力科研穩發展
- 中國癌癥防治十大建議發布 公眾應改變多種不良生活方式
- 火山有色加強服務傳統企業
- 螞蟻集團股票有哪些?相關螞蟻集團股票龍頭一覽
- Buck電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