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新聞 > 創新 > 正文

稅收紅利促產業轉型升級 老工業城韶關煥新活力

廣東省的北部,坐落著“嶺南名郡”韶關。這里是一代名相張九齡的故鄉,也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

由于生態和資源稟賦優勢明顯,近年來,韶關這座老工業城市聚焦綠色發展,成為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其中,力促產業轉型升級是韶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韶關武江區,記者日前走訪看到,占地4000余畝的沐溪工業園,匯聚了生物制藥、電子、納米材料、齒輪生產等行業。十公里外的曲江區食用菌產業園,則吸引了8家入園企業,菌類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無論是工業園還是農業產業園,工廠里的智能設備越來越多,機械手也越來越密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園區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稅收紅利成為重要的推動力量。

傳統企業“化繭為蝶”,稅務部門解決其后顧之憂

在沐溪工業園一個生產車間內,只見160臺機器正在高速運轉,轟鳴聲不絕于耳。偌大的廠房里,工人卻只有零星幾個。

這是韶能集團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大齒輪”)的數控加工中心,專門生產加工汽車齒輪類零件,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宏大齒輪是始建于1966年的老國有企業,原本廠址位于韶關市工業西路。2010年,該企業納入韶關市政府主導的首批“三舊”改造項目。

“三舊”改造是廣東特有的舊城改造模式,分別是“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旨在盤活低效存量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對推動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前廠房面積太小,高度也不夠,有些大型的設備根本進不去。由于部分廠房是20世紀60年代陸續加建的,整體規劃比較凌亂,工藝流程也不適合我們的工業布局。”宏大齒輪財務總監謝許恩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三舊”改造模式多樣、情況復雜,尤其是改造過程涉及土地增值稅、契稅、房產稅等復雜稅種,對企業來說簡直是一頭霧水。

為了引導企業用足稅收政策,韶關稅務部門建立了“三舊”改造納稅服務聯絡機制,暢通與政府部門、公共資源管理部門、企業的溝通聯絡,及時解決因土地政策、改造模式革新而新發的稅收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韶關市武江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志華介紹,由政府主導的“三舊”改造,企業買賣土地涉及到的土地增值稅、契稅以及附加稅收等均得到減免,對于企業來說相當于置換了土地。

陳志華告訴記者,韶關是一個老工業城市,最近幾年“三舊”改造項目尤其多。“原先在城區的很多舊工廠都搬到了工業區。企業之所以愿意搬,一是政府有補償,置換土地也不收稅費;二是工業區土地便宜,企業可以用省下來的錢進行研發和改造升級。”

據了解,搬遷后的宏大齒輪,不僅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而且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2013年—2019年,該企業實現年產值每年遞增20%-30%,企業員工由700增加到10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韶關稅務部門的幫助下,宏大齒輪還成功申報了高新技術企業,每年可為企業帶來近200萬元的稅費優惠減免,今年又疊加享受減稅降費的各種稅費優惠609萬元,進一步盤活了企業的資金鏈。

“‘三舊’改造擴大了我們的生產用地,使得公司營收也增多了。搬過來之前,我們一年的營收大概是1億左右,最近這幾年達到將近5個億。”謝許恩說。

為了更好推進“三舊”改造,2017年,廣東省稅務部門、省自然資源部門全面梳理了該省“三舊”改造典型案例,形成了全國首個“三舊”改造稅收指引。

2019年12月27日,《廣東省“三舊”改造稅收指引(2019年版)》正式發布。該指引聚焦“三舊”改造難點問題,實現改造模式與稅收政策適用的精準融合,明確了稅務處理口徑,實現了稅負可預期。

農業產業園邁向智能化,稅務提供真金白銀支持

憑借著豐富的農業資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韶關拔地而起。

在曲江區食用菌產業園,韶關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生物科技”)的工人只需拿出手機,就可以對溫室進行自動化管理。在菌菇的生產過程中,除了包裝之外,裝瓶、滅菌、冷卻、接種、培養、搔菌、生育等步驟,也均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

星河生物科技是2004年通過政府的招商引資來到韶關,主要從事菌類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星河生物科技董事長助理周姍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到韶關發展,一是國家的政策扶持和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二是韶關地理位置優越,與江西和湖南兩省相鄰,交通便利。

據了解,為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國家稅務總局韶關市稅務局在產業園籌建創園、各公司投產經營、質量提升等關鍵環節,及時梳理相關稅費扶持政策并指派專人為其提供線上、線下的納稅咨詢服務。

“我們過來后,當地稅務部門一直都非常關心我們的發展。每當有新的政策,都會及時告知,用心輔導,讓我們能夠充分享受到國家的稅費紅利。就今年以來,我們享受了稅費減免逾600萬元(含農產品自產自銷免稅額)。”周姍說。

利用減免的稅費,星河生物科技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菌類種植技術的研發、生產設備的更新升級。如今,機械化設備應用之后,工廠滿負荷運載一天可以生產20萬噸左右菌菇。而在建廠伊始,人工投料裝瓶下,一天最多只能生產五六萬噸左右。

“這是我們探索新工廠全智能化的嘗試,后面我們的全部流水線將裝上機械手,采收也會用機器去完成。”周姍說。

幾公里之外,星河生物科技的溫室大棚還放著上萬個菌包。棚里的溫度和濕度,工人都可以通過智能化軟件遠程操控。菌包放入大棚后,可以出菇三個月。

產業園區企業除工廠化栽培食用菌外,還采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鼓勵周邊村民利用空置的豬欄種植菌類,通過菌種提供、技術培訓等方式,以點帶面帶動農民增收。

周姍告訴記者,當地農戶水稻收割完后,可利用閑田種植菌類。只要在地上先鋪上一層底料,然后將菌包拆開,插在底料上,菌菇就會自動生長出來。種完之后對水稻沒有影響,反而會提供很好的有機肥。

目前,產業園區合作社已吸納1500余名農村居民就業,其中,惠及貧困戶132戶,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該產業園同時也被認定為曲江區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孫秋霞)

關鍵詞: 稅收紅利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