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南極也有地震臺
常利軍和隊友們承擔了南極地震臺改建工作。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圖)
林云芳向記者介紹在南極建地震臺的故事。 本報記者 郭靜原攝
南極作為地球上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多年來吸引了眾多科學家來此探尋未知世界的奧秘。
前不久,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南極長城站地震臺改建任務圓滿完成,新一代長城站地震臺正式運行,標志著中國在南極進行地震觀測的基礎設施和數據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您知道嗎——南極也有地震臺。南極地震觀測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于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長城站地震臺,一直承擔著中國在南極的地震觀測任務。那么南極會發生地震嗎?建在南極的地震臺將派上哪些用場?就讓兩代參與過南極科考的地震科學家為我們講述在南極建地震臺和地磁臺的故事。
開啟南極科考新篇章
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和最干燥的大陸,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攝氏度。幾千萬年來,這個地球的最南端常年被冰雪覆蓋,冰雪平均厚度已達2000米。
南極又是一個神秘誘人的地方。那里有純粹而原始的自然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奇妙美麗的風光,也是人類進行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
為揭開南極洲的神秘面紗,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前赴后繼,直至上世紀50年代,才開啟了南極考察的新紀元。“在1957年到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世界上集中了12個國家的1000多位科考人員,對南極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開展了極光、地磁、宇宙線、氣象和大氣環境、地震等觀測。這次考察也使人們認識到:南極洲是地球物理學家的天堂。”曾參與我國第二次南極科考的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員林云芳回憶道。
1984年11月20日,我國首次赴南大洋、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考察隊于翌年的2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1985年11月,第二次南極科考中,“地震和地磁”被列入了科學考察項目,并確定建立中國南極長城地震臺和地磁臺。林云芳也踏上了前往南極的征程,但真要開展南極實地考察并非易事。
去時帶了28個大箱子,裝滿了地磁和地震觀測儀器,建設南極地震臺站的重擔落到林云芳一個人身上。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一個低氣壓地區,與我國西藏地區相仿,初到該地的人連走路都喘得厲害。在林云芳的印象里,南極的氣候瞬息萬變,有時一天會出現一年四季的天氣過程,晴空萬里之后即刻飛沙走石,棉花狀的飛雪中夾雜著冰雹,一天之內積雪可達1米厚,最大風力有12級。
短暫的科考期間,林云芳經歷了很多:從剛到長城站時搭起的野外帳篷很快被狂風刮倒,到目睹因惡劣天氣,一架旅游飛機在長城站附近的冰山失事。“我們自己建地震臺、地磁臺、地震地磁記錄室,必須克服天氣因素,爭取時間,才能多獲取南極的地震地磁數據記錄。”
正如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監測志》中提及:“南極開展地震地磁觀測,成為中國固體地球物理科學界走向全球地震地磁觀測科技舞臺的里程碑。”
南極是否有地震
一旦在網上搜索“南極有地震嗎”等類似問題時,常常會得到這樣的解答——“地震幾乎遍于世界各地,包括陸地和海洋,但南北兩極地區卻從未有過任何地震的記錄。這一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質學界的一個謎。”
實際上,謎底早已揭曉。第二次南極考察度夏期間,地震臺站獲得了1986年2月25日至3月25日的地震記錄資料。一個月內,共記錄到兩次3至4級近震、4次遠震;此外,中國南極長城站地震臺實現數字化觀測后,從2010年底至2011年底,數字化寬頻帶地震記錄儀還捕捉到發生在南極地區的百余次地震,其最大震級達里氏4級左右,最小震級約為0.5級。可見“南極無地震”一說并不準確。
在普通人看來,南極是位于地球一隅孤僻獨立的冰雪大陸,與我們生活的綠色世界隔著千山萬水,似乎沒有必要開展大規模科學考察活動甚至是地震觀測。其實不然,人類經過200多年堅持不懈的探索,隨著對南極考察的深入,越來越認識到南極洲與人類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地震監測也不例外。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南極地區曾發生火山噴發,并伴有大量小地震。因此,許多在南極有基地的國家紛紛設立了永久或流動的地震及火山觀測臺網。
“南極地震臺可以記錄到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大地震和南極地區的小地震及火山活動。由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這些資料對研究全球地震、中國地震、南極地區小地震和火山的成因機制等都十分重要。”林云芳表示,如果能與周圍基地的國家合作,聯成一組遙測記錄臺網,還可利用這組臺網記錄的資料探究南極大陸地殼和地幔的深部結構,助力我國全球地震觀測網絡建設。
林云芳介紹,南極地區還是地磁極所在地。這里的地磁場變化要比中、低緯度地區復雜豐富得多,不僅可用于研究極區特有的各種地磁變化形態,還可用于研究極區電離層電流體系引起的全球范圍的地磁變化。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員常利軍則給經濟日報記者帶來一項南極科考新發現:長城站地震臺的觀測記錄顯示,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地震雖然強度不大,但小震頻發,這給出了菲尼克斯微板塊向南設得蘭海溝俯沖仍然進行著的地震學證據;此外,還發現火山引起的小震尤為明顯,顯示近期一些海底火山活動增強。“勘測到地球板塊的運動,可以追溯南極大陸如何形成等一系列地質演化問題,為礦產資源的研究提供背景依據。”常利軍說。
臺站“改頭換面”能力強
長城站地震臺建成使用至今已走過34年,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服務國家安全、推動極地地震觀測科學發展、提升我國極地觀測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但近年來,因地震臺初建時期所使用的材料和儀器裝備等技術原因,加之長期受到南極地區極端災害性天氣影響,長城站地震臺觀測房受損嚴重。
“特別是去年3月,長城站遭遇罕見大風,地震臺觀測房損毀嚴重。”常利軍說,恢復并改善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成為當時非常急迫的任務——長城站地震臺站改建項目被列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任務。2018年12月,常利軍隨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赴長城站開始實施地震臺改建任務。
改建工作持續了兩個多月,在長城站多次統一協調下,10余名后勤保障人員和科研人員齊心協力,克服了南極冰天雪地的極端氣候影響,利用站上裝載車、吊車、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完成了老地震臺建筑垃圾分類清理、材料和設備的運送、新地震觀測房地基的開挖澆筑等工作,并布設了新購置的極地版低溫寬帶地震儀。
要知道,地震臺位于距離長城站區南面500米的“八達嶺”山上。那里山高坡陡,冰雪很厚,如何將近3噸重的地震觀測房運上去,對常利軍和他的隊友們來說是一個極大考驗。
常利軍告訴記者,為防止車輛陷入厚厚的積雪中,他們不得不等到今年1月中旬山上的部分積雪融化,才利用挖掘機把運輸路線上多余的積雪和巨石清理掉,開辟出一條簡易上山路,并在吊車、裝載機和挖掘機的相互配合下,最終將觀測房運到了山上的地震臺。
“改建后的地震臺采用在極端環境下也能防潮、抗風、抗壓的材料,極大保障了地震臺連續觀測的穩定性;并具備遠程實時監控能力和數據傳輸功能,可實現長期無人值守情況下的正常運行。”常利軍說。
常利軍期待,未來地震科研工作者能夠立足于我國南極科考站,深入南極內陸新增固定地震監測臺站,使得地震觀測分布更加均勻。更重要的是,如果將南極地震臺的觀測數據與我國大陸地震觀測臺網所得資料結合,還會大幅提升我國地震監測能力。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
-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劃出五條紅線
- ?17家酒企上榜2021年綠色工廠名單
- 麥當勞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手勢,要痛失韓國市場了?
- 衛生間如何進行清潔消毒?北京疾控:要注意4個環節8個方面
- 上海發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 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萬億元
- 上海:去年科技信貸授信規模1583億元,科技保險助力科研穩發展
- 中國癌癥防治十大建議發布 公眾應改變多種不良生活方式
- 火山有色加強服務傳統企業
- 螞蟻集團股票有哪些?相關螞蟻集團股票龍頭一覽
- Buck電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