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也過春節?科治好打賭這些習俗你絕對想不到!
去年BBC一部紀錄片《中國春節》盤點了中國11個年味的地方,刷爆朋友圈!科治好還找到了新加坡過年的習俗,帶大家感受世界各地不一樣的年味!
華人在新加坡總人口中占了三分之二,因此春節對新加坡來說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除了置辦年貨、吃團圓飯、穿紅色的衣服外,新加坡人過春節還有一些其他習俗。
比如說,一般人家要請由學生們組成的舞獅隊來到家中表演,鑼鼓一響,獅子一舞,就會驅走晦氣,迎來吉祥。新加坡華人以交換“紅包”、懸掛紅色的小旗和吃魚來表示他們的信念。新年吃魚意味著吉利。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征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新加坡華人的幸福之道包含著四個方面,即幸運、富裕、和平和長壽。
1.雙桔拜年
帶著兩只桔子拜年,是新加坡的本土習俗。桔有“吉”之意,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因此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財運之意思。春節期間,新加坡人會帶兩只桔子登門拜年,雙數有吉祥的寓意,兩只代表著“好事成雙”,而臨走的時候,主人家也會回贈客人兩只桔子。
2. 七彩魚生
新加坡人過年吃魚生為的是討個好彩頭,為此,每放入一種配菜,都要配合相應的吉利話,如放入魚生時會說:“年年有余”,放入酸柑肉時會說:“大吉大利”,放入胡蘿卜絲時會說:“鴻運當頭”,放入干果、花生碎時會說:“金銀滿屋”。
之后,人們一起用筷子將盤中材料高高夾起,夾得越高,代表新的一年賺的越多,一邊夾一邊高聲道:“撈起!撈起!”寓意“撈到風生水起,吉祥如意,熱鬧歡慶”,是十分獨特的習俗。
3. 牛車水亮燈
牛車水就是我們常說的唐人街,在這里將舉行一年一度的除夕亮燈儀式成為農歷新年慶祝活動的序曲。同時這里也將是春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被五彩繽紛的彩燈裝飾一新的牛車水,在黑夜里宛如璀璨的夜明珠,照亮所有海外華人的面龐。
4. 紅包禁忌
送紅包是華人過年的傳統習俗,最早據說源自漢代,幫助孩子避開“年”這種妖魔鬼怪。在新加坡,也有長輩送晚輩紅包以圖“吉利健康”,但同時卻有自己的獨特禁忌。例如在新加坡,沒有結婚的長輩,不可送晚輩紅包。當地習俗認為,非婚男性送晚輩紅包,會難以娶妻;而非婚女性送晚輩紅包,會難以嫁人。
5. 黃梨撻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新年食物中必不可少之一是黃梨撻,這是一種是早期峇峇娘惹的傳統糕餅,和臺灣的鳳梨酥不同,餡料外露,小巧可人。黃梨在廣東和潮州話中,有“旺來”之意,不僅僅家家戶戶會在過年時候吃黃梨撻,商家也會在擺上黃梨的裝飾以圖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