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設計和人工智能報告》:設計人工智能的“B面”
2018年4月21日,由「同濟×特贊設計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撰寫的《2018設計和人工智能報告》在阿里巴巴UCAN大會上正式發布。?2018年設計和人工智能報告將深度思考三個問題:多元價值的系統、非結構性的數據、有EQ的運算智能。
《2017設計與人工智能報告》發布至今,網站累計瀏覽100余萬次。2018年的《設計和人工智能報告》由范凌、龔淑宇、燕曉宇、劉益紅、鮑壹方、李想撰寫;付志勇(清華大學)、郭銳(中國人民大學)、何人可(湖南大學)、姜公略(ROKID)、李姣姣(世界經濟論壇)、 林達(shanzhai.city)、劉夢溪(FUTUREFORM)、善牧(阿里巴巴)、UX COFFEE、孫凌云(浙江大學)、吳卓浩(創新工場)、樂乘(阿里巴巴)、張鑫(KPF)等均為報告貢獻了觀點。報告繼承并深入了之前的研究方法,收集了近6000份來自設計師、企業家、學生、工程師、律師等各行業人士的問卷調查。
同時,感謝特贊 Tezign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阿里巴巴設計委員會、世界經濟論壇、深圳創想公益基金會、婁永琪(同濟大學)、John Maeda(AUTOMATTIC)、范凱熹(中國美術學院)等對報告的大力支持。
2017年的報告,通過“腦機比”希望建議一種人機共同進化的設計協同場景。2018年,我們開始對人工智能的多面性產生更深的理解,質疑基于摩爾定律或奇點來臨的簡化。
2018年的報告關注復雜系統:系統之復雜,在于一個因并不只創造一個果,而人工智能跨越領域、無處不在的連接,則進一步加深了系統的復雜程度。系統性的宏觀問題(隱私、氣候、交通、老齡化、教育等)都是人類解決某個問題時創造出來的副產品。因此,當我們通過大量單一數據訓練出人工智能時,人的設計智能要確保:被增強的并不是某個單一價值觀,而是整個復雜生態。
2018UCAN大會現場
《2018設計與人工智能報告》試圖明確三個問題:
1、多元價值的系統:設計師是復雜系統的參與者,設計的人工智能不能被簡化為數量上的自動生成,而應該考慮系統的多元價值觀。
2、非結構性的數據:設計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非結構化數據,而這些數據的收集、處理、智能化是真正讓設計接入數據經濟的關鍵。而這部分的工作還相當基礎,沒有突破。
3、有EQ的運算智能:大規模個性化的需求,會產生指數級的設計需求增長。設計的人工智能將進入EQ時代,不僅要具有分類、生成、決策的能力,更要具有抓住用戶持久關注度的能力。
本報告包括四個部分:
1.啟蒙和糾纏的并存: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人工智能與設計的樂觀與批判?
2.運算智能的設計:傳統設計和數據運算設計的關系和差異,數據、運算對于設計產業意味著什么?3.腦機比2.0:運算智能的發展對不同行業的設計師產生了什么影響和改變?
4.設計智能的未來建構:人工智能對設計教育、創意人文、道德、精神有什么影響?
報告調查分析了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人工智能與設計的關系,探討了經典設計和運算智能設計,并進一步在“腦機比”(即人腦與機器的比例)的概念中加入“使用人工智能的主觀意愿”的角度,發展出“腦機比2.0”的概念。報告在最后對設計智能的未來進行了建構。
本報告是同濟 x 特贊設計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基于2017年報告的進一步研究,實驗室由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和特贊信息科技聯合發起成立,致力于數據、算法、網絡和人工智能與設計學的交叉學科應用研究,通過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教學,培養新一代設計創意人才,并與成熟和初創的科技企業合作,實現產、學、研、創的轉化。設計技術學者和互聯網創業者范凌博士擔任實驗室的主任。他是哈佛大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碩士,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和美國阿斯彭學會中國會員(Aspen Institute China Fellow),他也是特贊 信息科技的創始人和 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