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野结衣按摩,在线观看亚洲视频,国产嫩草在线观看,91视频最新地址

首頁 生活 > 正文

35歲之后,讓自己賺到“睡后收入”吧

觀點?/ 劉潤? ? 主筆?/尤安? ?責編?/?黃靜

我猜,你或許很早就聽說過這么一個詞:“睡后收入”


(相關資料圖)

睡著后,也能持續有收入進賬。聽起來是不是很美?

不。一開始,這個概念在巴菲特的口中,其實聽起來一點也不美,甚至很焦慮:

“如果你沒找到一個當你睡覺時還能賺錢的方法,你將工作到死”。

這種焦慮,怎么解決?

你不妨再聽聽李嘉誠的一句話:

“人在30多歲前,應該靠體力和智力賺錢,到了30多歲后,應該靠錢賺錢。”

沒有“睡后收入”,一停止勞動,就會停止收入。

有“睡后收入”,就算停止勞動,也能靠錢賺錢。

你說人到中年容不下一點意外,這兩年別隨便跳槽,更別隨便創業,我有“睡后收入”不焦慮。

你說35歲危機很焦慮,一邊背負著一家老小和房貸,一邊卷不過就會被淘汰, 我有“睡后收入”不焦慮。

無論大環境怎么變,未來變得多不確定,只要我能有“睡后收入”,我就更能扛住風險,活出自由,不再那么焦慮。

多好。35歲之后,讓自己賺到“睡后收入”吧。

我當然想。但是,“睡后收入”怎么賺?那些真的賺到了“睡后收入”的人,是不是必須得先有第一桶金才能去“錢生錢”?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還有機會嗎?

當然有。要賺到“睡后收入”,至少,你可以打好三張牌:

金融資產,信任資產,知識資產。

什么意思?怎么打?能不能展開說說?

這樣,我就從那張必打,但很多人卻打不出來的牌,開始和你說吧。

第1張牌:金融資產

要賺到“睡后收入”,有一張牌你繞不過:金融資產。

可是,這張必打的牌,卻并不好打。很多人容易打錯,甚至打出死局。

為什么?

這還要先從“睡后收入”開始說起。

什么是“睡后收入”?

經濟學里,“睡后收入”有一個別名,叫“被動收入”。

指的是那些你沒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都可以自動獲得的收入。

比如存款可以獲得的利息,理財投資可以獲得的收益,出租房產可以獲得的租金。

說到底,所謂的“睡前”和“睡后”,其實就是“勞動”和“不勞動”的差別。

睡后收入,就是你的非勞動性收入。

非勞動性收入?收入不靠勞動,還能靠什么?

經濟學的古典增長理論曾說,生產要素有三個:勞動力、資本和土地。

而土地不歸個人所有。可以為你帶來收入的,除了勞動,就是資本了。

所以所謂的非勞動性收入,其實就是資產性收入。

要賺到“睡后收入”,你要做的,是用你的資產帶來收入。

比如存款,投資款,房產,都是你的錢,你的金融資產。

你可以用存款帶來利息,用投資本金帶來投資收益,用房產帶來房租。

明白了,你說的“用資產帶來收入”,其實就是“錢生錢”吧。

不。“資產”和“錢”是不一樣的。

很多人沒能賺到“睡后收入”,就是因為沒看懂這個區別。

舉個例子。

如果賺“睡后收入”時,你想到的是“錢生錢”,會發生什么?

曾經,有個老板在吃飯時,忍不住笑著和我們說:

現在想起剛工作那會兒,還是覺得很憨。

那時候,我很不甘心只守著那一點點死工資。

怎么辦?我說我要投資,我要讓“錢生錢”。

可是,我才剛工作沒幾年,連第一桶金都還沒賺到,怎么能讓“錢生錢”?

于是,為了能賺到第一桶金,我決定做兩件事:

研究怎么攢錢。研究怎么理財。

可是,那個時候,我能拿出來的錢有多少呢?

每個月就賺個5000塊,刨去房租水電,就算只吃醬油拌飯,最多也就能存下3000多塊。

我就用這3000塊攢房子首付,用這3000塊賺利息,每天翻來覆去研究這3000塊的理財。

忙活了一整年,一算,懵了。

這么攢,攢十年也湊不夠首付。這么理財,折騰一整年收益也才幾百塊。

何其低效!算完帳我當場就決定,再不折騰了。

有這些精力和時間,還不如好好干活加薪來得快。

你看,很多人,就是從此開始,對睡后收入不再感興趣的。

本來就沒多少錢,還玩什么錢生錢?

大部分普通人,在“睡前收入”上努力一把加次薪,都比折騰“睡后收入”的收益大。

但是,“金融資產”這張牌,打到這里就真的只能走入死局嗎?

暫時缺少“金融資產”的普通人,就真的不可能賺到“睡前收入”了嗎?

當然不。

賺“睡后收入”,靠的是“資產”,而不只是“錢”。

什么意思?錢和資產,有什么區別?如果資產不等于錢的話,那什么才是資產?

這么說吧。你說,現金本身,算不算資產?

現金本身,不是資產。

你把100塊現金放在床頭,一覺醒來,也不會變成101塊。

但是,當你把現金放對地方時,情況就不一定了。

比如,當你把現金,放到銀行,變成一筆能給你帶來利息的存款時,這筆存款,就是你的資產。

再比如,當你把現金,用來買債券、買股票、做投資時,那些金融產品,也是你的資產。

所謂“資產”,指的不是“錢”本身,而是“能幫你生錢的東西”。

這個東西,可以是金融資產,也就是“能幫你生錢的錢”。

但并不局限于“錢”。而是所有能幫你在不勞動的情況下,還能產生持續現金流的“東西”。

一旦看清楚這個區別,你就會發現,賺“睡后收入”的游戲,才剛剛開始。

你也許暫時依然不一定打得出“金融資產”這張牌。

但你的手里,還有另外2張牌可以打。

另外2張牌:信任資產、知識資產

沒有金融資產,還有什么資產,能幫你獲得睡后收入?

你還有信任資產。

什么叫信任資產?

我和你舉兩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第一個例子,做私域。

提問:今天,如果你賣空調,買過你家空調的用戶,是不是你的資產?

不是。

雖然,他曾經給你貢獻過消費額,但這并不代表,他會一直堅定地站在你那里,每次都選你,每次都給你帶來現金流。

比如,小明的家里,曾經用的是你家的空調品牌A。

后來,小明結婚,要裝修婚房了。

他帶著未婚妻,來到商場里,想要再選幾臺空調,放在新房里。

走走逛逛,逛逛停停,他來到了你的空調品牌A的區域。

嗯,A挺好的,我之前用的就是A,這次要不要也選A呢?

商場的導購,說話了:

A是不錯,但今天我們B有品牌周年慶,可以給你打8折,要不要看看?

好啊,去看看。

一個小時后,小明和未婚妻滿意地開車離開了商場。

包里放著的,是B的發票。

你就這樣,失去了小明。

你的用戶,并不是你的資產。

只有當他每次都選你,能給你持續帶來現金流時,他才是你的資產。

可是,怎么才能讓他每次都選你呢?

至少,你要有每次都能主動、免費、精準地觸達到他的能力吧?

你能不能跳過那個別人商場的導購,跳過無處不在的中介,接觸到你的用戶?

你的新品,你的折扣,你的新技術,能不能及時準確地讓你的用戶知道?

你能不能讓用戶每次要買空調時,都想到你?

一旦你能做到,你就能節省掉一大筆資金。

你可以叫它獲客成本,也可以叫它中介費,但本質上,都是你為了觸達你的用戶付出的資金,是你的交易成本。

這就是為什么今天,那么多人在做私域。

因為私域能幫你節流。為你省下更多交易成本。

第二個例子,做品牌。

今天,你賣牙膏,在美白這個功能上做出了口碑,做出了聲譽,做出了品牌力。

于是,你發現美好的事情,果然總會更美好。因為你緊接著會遇到這么一件好事:

你比同行,省了一大筆錢。

為什么?

因為,很多人只要想要買美白牙膏,都會直接打開購物app,主動去搜索你。

不是去知乎上做功課,不是去小紅書上看攻略,更無論其它幾個購物app有沒有在首頁上推薦你,把你排在“美白牙膏”關鍵詞下的第一頁商品里,他都能直接找到你。

為什么他會主動找你?

因為,他信任你。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是實實在在的:你的交易成本,又被降低了。

做私域。做品牌。

本質上,都是做厚你的信任資產,降低你的交易成本,幫你在和世界做交易時節流”。

節流之后呢?你還可以開源。

怎么開源?

你還有一張牌:知識資產。

可以幫你做高“睡后收入”的,還有知識資產。

什么是知識資產?

去年,我在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談時,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即使新東方沒了,我個人的生活狀態依然會很好,我寫的書,每年稿費,版稅也能拿到不少,足夠我養活家庭過日子。”

寫書的版稅、技術的專利、課程的分成......

這些承載著知識,能被復制,被傳播,被更多人使用,從而源源不斷地為你帶來正向現金流的資產,就是知識資產。

艾媒咨詢曾分享過一個數據:

2022年,中國的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達1126.5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約70倍。

而這個增長,還在繼續,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808.8億元。

這些,都是機會。

一旦你做厚了自己的知識資產,把自己的知識,借著網絡效應的勢能,變成“復制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產品”,滿足了更多人的需求時,你就又多了一個撬動“睡后收入”的機會。

知識資產,信任資產。

開源,節流。

更低的交易成本,更高的交易效率。

做厚這2個資產,你就有機會更高效地,積累你的“金融資產”了。

3張牌,怎么打?

現在,你的手里,已經有了3張牌。

金融資產,信任資產、知識資產。

這三張牌,怎么打?條件和精力有限時,先打哪張,對我最有利?

一個排序,供你參考:

先打“信任資產”,再打“知識資產”,最后打“金融資產”。

首先,越是在你年輕,還沒有太多其它積累時,越是可以先建立你自己的信任資產。

你能不能讓他人信任?你能不能讓他人在面對很多選擇時,更加信任你,從而優先選擇你?

一旦你做到,你與這個世界的交易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你的現金流,得以大大“節流”。

然后,隨著時間的積累,你還可以通過不斷學習,打出另一張牌:知識資產。

知識資產,會為你“開源”,帶來更多“睡后收入”。

這時,你就可以真正地,更高效地,積累自己的金融資產了。

當你在一開始就打“金融資產”時,很容易打不下去。

因為太低效。

你只能在一個低水平的循環里,低效地積蓄,低效地投資。

但是,當你先把自己的“信任資產”和“知識資產”做厚時,積累“金融資產”也變得高效了。

這,就是“凡事求因,不求果”。

最后的話

賺錢,就是拿自己和這個世界做交易。

“睡后收入”,只是果。

追求果,你就只能圍繞“錢”做積累,你會發現無牌可打。

能幫你帶來睡后收入的“資產”,才是因。

追求因,你盯住的是你交付的價值,做厚的是自己的信任和知識資產。

這時,你再看,會發現一切都會進入一個高效的增強回路。

更高效地積累金融資產,更高效地得到睡后收入,會變成一種必然。

發現了嗎?

睡后收入,不是不勞而獲,而是厚積薄發。

向著做厚資產的方向“勞”,向著睡后收入的方向“獲”。

35歲之后,讓自己賺到“睡后收入”吧。

祝你,看見你的三張牌,打好你的三張牌,厚積薄發,收獲屬于你的“睡后收入”。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extremex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