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對非居民廚余垃圾建立健全計量收費機制
7月7日,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消息,《關于推進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計量收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已于近日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對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飯店等相關企業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廚余垃圾,將施行計量收費。
指導意見明確,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和賓館、飯店等相關企業在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中產生的廚余垃圾(即非居民廚余垃圾),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健全計量收費機制。
對于計量收費的模式與標準,指導意見也給出了相關要求:鼓勵各地區建立非居民廚余垃圾超定額累進加價機制,合理確定定額和分檔,拉大價格級差,體現有獎有罰,充分發揮價格機制激勵約束作用。
國內垃圾分類主要為四分法,為何選擇廚余垃圾進行計量收費呢?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我國餐廚垃圾的產生量巨大。”北京一位市政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內的廚余垃圾體量非常大,且增速更是飛快,2019年,我國廚余垃圾產生量為1.08億噸,到了2020年就變成了1.2億噸。
另外則是與其他幾類垃圾相比,非居民的廚余垃圾分類做得最到位。
“尤其是一些機關單位,廚余垃圾分類體系已經相對完善了。不過,當下哪怕是在北京市,居民自身的垃圾分類積極性和能力依舊有待提升,有些小區還需要依靠居委會來進行,這就導致垃圾處理中的計量收費實行起來相對困難。”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對于不同地區的廚余垃圾運收情況,指導意見也指出,廚余垃圾收運監管體系基本完善的地區,盡快實現非居民廚余垃圾計量收費,逐步建立超定額累進加價機制;其他城市要盡快實現廚余垃圾收運監管全覆蓋,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非居民廚余垃圾收費機制改革。
廚余垃圾中端后端處理也是整個垃圾回收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對此,指導意見明確,加快理順非居民廚余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實現運營主體企業化和運營機制市場化;建立健全提高收運單位服務質量的激勵機制,通過合同管理、引入競爭等方式,倒逼垃圾收運服務單位提高服務質量。
今年以來,國內餐廚垃圾后端處理市場出現了上揚的勢頭。2021年,1-4月全國餐廚垃圾處理處置中標項目共計115項,總投資金額為57.91億元,同比2020年1-4月累計中標項目數量增長55.4%,累計中標金額增長了34%。
此外,指導意見要求,完善非居民廚余垃圾排放登記管理制度,建立垃圾排放臺賬,實行收集、運輸、處置聯單制度,逐步實現電子聯單信息化管理。
以北京市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的樣本西單商圈為例,西單商圈由13家大型商超企業和3600余家各類中小商戶組成,包括餐飲單位312家。目前,西單商圈的零售企業已全部建立了垃圾分類臺賬,超過300家餐飲企業各項垃圾分類符合標準規范。